科技園簡介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由無錫江南大學、無錫新區政府和無錫市科技局下設的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是一個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高科技經濟實體。1998年,江南大學以原無錫輕工大學在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建立的無錫輕工大學科技園為基礎,著手籌建無錫大學科技園,對推進科技成果 的轉化展開了有益的嘗試;
2001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和江南大學在總結 辦園經驗的基礎上,決定發揮無錫國家高新區日益完善的綜合優勢,以 江南大學重點優勢學科為支撐,以在錫的省部屬重點科研院所為依託,在無錫國家高新區內正式啟動建設無錫大學科技園;2001年10月23日,經 江蘇省科技廳、教育廳聯合發文,批准無錫大學科技園為省級大學科技園。2006年11月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地處無錫國家高新區,已形成A、B兩個孵化區,總占地400畝,累計投資總額逾2億元,目前在園企業100餘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同時,位於江南大學濱湖新校區的C區已規 劃啟動,預計至2010年,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將形成A、B、C三個 功能孵化區協調發展並與江南大學新校區和無錫市沿高浪路產學研創新帶 的發展規劃相匹配的新格局。
科技園依託
江南大學
江南大學坐落於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江蘇省無錫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125畝、建築面積95萬平方米、以“生態校園,曲水流觴”為設計理念、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蠡湖新校區。
江南大學享有“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譽,源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由原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的有關係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併入江南大學。經過一個世紀的風雨和半個世紀的獨立辦學,江南大學已建設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科研、教學、服務均得到社會公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學科涉及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9大門類,設有 19個學院,共有63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2萬餘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9000餘人。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為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之一,網路教育學院學生近16000人。學校還設有國際教育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的萊姆頓學院。
學校設有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工程等4個博士後流動站、2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5500餘人,學校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一級重點學科、4個省二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排名第一,紡織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二。
近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5項;江蘇省教學名師4個,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獲得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建成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5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江蘇省精品課程23門;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省級精品教材9部;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獲得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另外,還建有國家生命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8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
現有專任教師158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23人,高級職稱教師853名。建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創新團隊4個。由553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組成的學術帶頭群體,為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學校是我國輕工、食品、生物技術高科技的搖籃與依託單位之一。建有國內唯一的“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建有6個國家、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7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業微生物資源資料庫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擁有圖書218.66萬冊,電子圖書11264 GB。“十五”以來,學校承擔並完成了包括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國家“十五”“十一五”攻關項目等在內的國家、部省市科研項目1000餘項。共獲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出版學術專著1000餘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7000餘篇。2009年,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到2.229億元;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923篇,其中SCIE 387篇,EI403篇,ISTP 206篇。2009年,申請專利 1413項,其中發明專利370 項;授權專利365項,其中發明專利114項,申請和授權專利數在全國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學校重視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參與國家、地區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江蘇省沿江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在輕工、食品、紡織、環境、化工、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學校與江蘇、浙江、廣東、安徽、湖北、貴州、甘肅、河南等省的20多個地市開展全面合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高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過資源整合、學科交叉,在全國高校中建立了首個農產品加工研究院。
學校注重與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繫,成立了由海爾集團、茅台酒集團、青島啤酒集團、無錫國聯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加盟的董事會,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各學院也建有400餘家企事業單位參加的二級董事會。寶潔公司、東海糧油、希捷公司、中國電信等一批著名企業和榮智權等一批社會名流都在學校設立獎學、獎教金。
學校與國內外的教學科研交流合作頻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高校。自60年代開始,就接受和培養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現有各類留學生553人。學校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所大學、政府、機構開展教學科研合作,100餘名國外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擔任學校的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學校每年舉辦多場國際及雙邊學術交流會,已逐步成為食品、生物技術、藝術設計、輕紡等領域的國際交流中心。
學校秉承“篤學尚行,止於至善”的校訓,始終以教育質量為生命線,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形成了“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造就行業中堅”的辦學特色。獨立辦學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10萬餘名畢業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幹。學校辦學的執著探索和成果積澱,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江澤民同志在辦學百年慶典的賀信中勉勵學校:要“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傳播先進文化,增強創新能力,攀登科學高峰,在回答和解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上有更大的作為。”李嵐清副總理多次來校視察並題詞:“造就優秀人才,促進輕工業進一步發展”。榮毅仁副主席生前長期擔任學校董事會名譽董事長,他曾為江大題詞:“培育人才,為國為民”。
“十二五”期間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學校將通過全面實施“質量興校、人才強校、機制活校、服務名校”的發展方略,為把江南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無錫新區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95年在高新區基礎上成立無錫新區。現轄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太湖)國際科技園、無錫空港產業園、吳越文化功能區、商務商貿功能區、國際生活社區等六大功能區,以及兩個鎮、四個街道,行政管理區域22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30萬人,外來暫住人口約30萬人。
近幾年來,無錫新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創新型國際化科技新城建設為總綱,突出創新、和諧兩大主題,強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向又好又快全面轉型提升,全區經濟、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綜合實力躋身全國54個國家級高新區的先進行列。2007年,無錫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億元,財政總收入11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8億元,進出口總額295億美元,綜合經濟實力與全國經濟百強縣前十強相當。無錫新區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創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的服務外包產值、45%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的到位外資、60%的進出口總額、90%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萬元GDP綜合能耗0.46噸標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COD和二氧化硫排放不到全市的1%,對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起到了強勁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園區建設
園區座落於無錫國家高新區內,占地面積394畝, 孵化及配套用房已建成91,000平米,在建 15,000平米,累計投資總額28,983萬元,在園企業數138家,園內企業年產值逾7億元,分A、B、C三個區域建設。
A區為創業孵化區,占地45 畝,其中留學生創業基地為18畝,孵化面積54000平米,孵化重點為光電子、精密機械、工業自動化、計算機軟體、儀器儀表等。
B區為孵化轉化區,占地349畝,孵化面積52000平米,以孵化和產業化轉化生物工程、生物醫藥、食品安全、新材料和留學生項目為主。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B區新址位於太湖國際科技園內,總占地面積約66.7畝,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項目於2009年9月中旬開工,計畫2010年12月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主要用於發展生命科技與清潔技術產業。此次新址擴建標誌著大學科技園已形成A、B、C三個功能孵化區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C區為研發孵化區, 總占地26.7萬平方米,投資逾2億元。園區內已集聚生物工程技術、食品科學、新藥製造、紡織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等優秀企業100餘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同時,位於科教產業園的C區已規劃啟動,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投用後將成為融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技術創新示範、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信息集散等功能於一身的“二次創業”核心型孵化器。至2010年,科技園將形成A、B、C三個功能孵化區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並與江南大學新校區和無錫市沿高浪路產學研創新帶的發展規劃相匹配。
入駐企業(部分)
無錫絲普蘭噴氣織機製造
無錫絲普蘭噴氣織機製造有限公司是由無錫精業科技有限公司獨資組建的紡織機械專業製造企業。公司成立於2004年3月,專業從事新型噴氣織機的研發和製造。
公司充分發揮了母公司在無梭織機行業內多年從事自動化控制系統研發、製造的優勢以及國際市場的信息和技術優勢,向紡織行業奉獻了一款自主設計開發的,集最新光、機、電及織造技術於一體的新型高端噴氣織機。
公司擁有多名業內資深專家,並聯合國內著名大專院校的教授加盟,從而提升了公司產品開發的檔次,確保了產品後續研發的能力。公司建造的13000平方米的兩個生產車間已經啟用,Surprise絲普蘭SPR700噴氣織機已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江蘇省生物活性製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活性製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省級科技創新公共平台。“中心”堅持“面向社會、服務經濟、創新開發、加快成果轉化”的宗旨,依託江南大學主要圍繞生物(醫藥)活性製品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科研成果中試、工程化集成的開發,能提供產品開發、中試放大、產業化試驗及檢測、產品加工。
“中心”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的“江蘇省江大綠康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作為運營載體,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自2001年10月試運行至今, “中心”承擔及完成中試項目195個,其中國家省市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7個,開發新產品12個,申請發明專利20項,制訂產品標準並備案11 項,發表科技論文45篇,有3個產品分別被列為國
家重點新技術產品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技術成果輻射企業50多家。獲得了輕工部科技進步獎2項,無錫市科技進步獎1項,產學研合作二等獎2項。接待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 30多個國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及近200多家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 1500多人次的考察。
2004年度被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政府授予無錫市優秀研發機構。 “中心”現是國家火炬計畫環境建設“生物製品中試平台”,亦是俄羅斯布新斯基創新中心“生物工程孵化器”在中國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目前正在承擔建設省創新服務機構建設計畫項目“江蘇省生物醫藥(無錫)技術轉移與推廣服務中心”、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江蘇省生物製品(無錫)研發服務平台”建設,錫中小企[2007]第65號,錫財企[2007]第113號。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
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主要從事晶體矽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光伏套用產品的研究、製造、銷售和售後服務。在公司創立者、董事長兼總經理施正榮博士的卓越領導和全體股東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尚德公司成功譜寫了創業的第一篇章。尚德的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已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光伏行業先進水平,同時是中國首家擁有TUV、IEC、CE、UL等進入國際市場權威認證證書的光伏企業,產品在世界各地深受青睞,其中歐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市場占尚德公司業務總量的90%。中國市場已經廣泛套用到通信、廣電、交通、海事、照明、軍隊等諸多領域。尚德公司積極參與、承建了西部光明工程項目,不斷探索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技術,公司產品憑藉卓越的產能和品質被國家商務部選定為政府對外援助項目產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多位國家領導人親臨尚德公司視察,對公司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讚揚和肯定。
尚德公司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國際光伏產業界的廣泛關注。2004年年底,根據瑞士Sara-sin Basic Report報告和國際光伏權威雜誌《PHOTON International》排名,尚德公司晶體矽太陽電池產能已居世界第十位,成為國際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主要製造商之一。隨著尚德新廠區一期工程200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尚德的生產規模已經達到120兆瓦,到年底產能將擴大到180兆瓦,一舉挺進世界光伏產業前六強。尚德公司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太陽能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現正加快第二代多晶矽薄膜太陽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研究的步伐,為產品的更新換代做好充分的技術儲備。
目前,公司正大踏步邁進二次創業階段,在進一步完善公司團隊建設、鞏固和擴大現有成果的同時,大力培育和扶持建設光伏產業鏈,提高太陽能電力系統工程建設能力,努力成為中國光伏產業大規模發展的開路者和領頭羊,不斷推動光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降低太陽電池製造成本,從而使太陽能電力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走進千家萬戶,為人類的發展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