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首要任務是實現東南大學國家“863計畫”項目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形成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潛力和規範運營的高科技企業。截至目前,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國家“863”重大專項研究項目“高清晰度、大螢幕彩色等離子平板顯示器(PDP)”為代表的48項國家“863計畫”、“十五”科技攻關等重大科技成果,吸引各類社會資金組建了26家高科技企業(正在組建的高科技企業1家),已形成註冊資本金7.75億元。2008年,以東南大學參股科技型企業為主的園區企業總產值達到3.7億元,利潤1.03億元。
分園簡介
蘇州園區
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加速地方經濟發展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依據《東南大學—蘇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協定》,2008年9月18日,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正式揭牌成立,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與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局決定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教區內共建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
蘇州園是蘇州市引入的第一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同時成立蘇州東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平台和緊密型官產學研金結合的創新基地,將充分結合東南大學的科研力量以及地方科技進步要求,做好企業招商、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及知識資本化等工作,多途徑實現官產學研金聯合,並通過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的聚集、聚焦和聚合,實現科技園自身發展。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座落於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內,風景秀麗,設施完備。園區緊緊依託東南大學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密切聯繫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的要求,積極打造東南大學相關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出口和電子信息、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聚集地。園區由蘇州東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具體負責運營。
目前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共形成孵化場地1萬多平方米,吸引了蘇州博創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等約20家公司入駐,預計在一年後,可以形成孵化場地3萬多平方米,重點在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成為一個依託大學學科優勢,具有專業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推動東南大學實驗室科技成果產業型轉化,培育孵化科技中小企業,為區域科技經濟的騰飛提供各項高效優質服務,同時為科教創新區構建“科技創新圈”與“知識經濟圈”貢獻力量。
今後,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還將繼續堅持“整合資源、開放辦園、規範運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孵化”的辦園方針,加強官產學研金整合,全力以赴地建設好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園地!
南通園區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通分園設立於2006年5月,園區座落在江蘇省南通市工農路86號,擁有總孵化面積11000平方米 ,125個孵化單元,配備了多功能報告廳、會議室、接待室、職工活動中心、餐廳等20多個單元的配套設施。園區功能及環境的人文化設計、盡心盡力的專業化物業管理,給入園企業和員工提供了一個舒適、怡人的空間,園區執行一系列國家和地方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涉及財政、稅收、科技項目、專項發展基金等各個方面,為園區內軟體企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性支持。
科技園將充分利用南通地域優勢、人才優勢和政策優勢,優先發展外包軟體加工和出口軟體產品,積極吸引國內外規模軟體企業,扶持中小軟體企業的發展,探索建立軟體技術、市場、品牌企業聯盟。
南通科技園園將著力打造園區的技術增值服務、商務服務和生活後勤服務三大體系,建設高標準的軟體專業園區,為入駐軟體企業服務。
商務服務:為企業提供工商註冊、稅務登記、企業年檢等代辦服務,以及商務中心、洽談室、多功能廳等硬體配套環境。
科技服務:提供軟體企業認證、軟體產品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計畫項目申報等諮詢服務。
軟體開發與測試術平台:建有一流的開發實驗環境、測試實驗環境,為軟體企業提供軟體系統開發平台、軟體產品測試平台。
軟體人才培訓基地:軟體園依託知名軟體院校,整合社會培訓機構,建立軟體人才培訓基地南通軟體園星展學院,為園區內企業定向培養各類軟體技術人才。
江寧園區
為促進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提高區域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高技術成果轉化,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南京江寧科學園管委會決定共建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寧園區。
江寧園區一期座落於天元中路118-2號,地處江寧經濟開發區主城區,毗鄰南京捷運1號線,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備。園區由東南大學和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領導,由雙方共設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協調和聯絡工作。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寧園區總面積6000平方米,將依託江寧開發區的產業發展和一流環境,利用東南大學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重點吸引與江寧開發區優勢產業相配套的國家實驗室、國家級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公共服務平台及高新技術孵化項目、科技成果的轉化項目。目前江寧園區已入住南京通信技術實驗室、南京通天塔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南京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研發中心、省級新能源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省級電磁兼容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南京中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南京東大電光源技術有限公司等7個科技型項目。
河西新城園區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河西新城園區設立於2007年2月,是在東南大學和南京建鄴區政府共同領導下,由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南京新城科技園共同管理的科技園區。園區座落於南京新城科技廣場,由南京新城科技大廈與南京新城創業大廈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科技廣場北臨奧體大街,南靠富春江東街,西接泰山路,東依雲龍山路,是新城科技園的標誌性區域,距南京捷運1號線中勝站600米。
園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超前的規劃設計使園區成為現代都市科技、人文、生態的產業典範。目前,園區已經形成了以烽火通信、聯迪恆星、上海萬得資訊、天澤信息為龍頭的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群;以中冶華天、江蘇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省電力規劃設計院為龍頭的建設規劃設計產業集群;以長澳藥業、康緣藥業、瑞爾醫藥、江蘇省食品藥品技術中心為龍頭的生物工程技術產業集群;以徐州礦業、中核華興為龍頭的集團總部集群。園區相繼建成了“南京高層人才市場河西新城市場”、“南京人才河西新城市場”、“南京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南京市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等9個服務平台,引進和正在建設“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河西新城園區”、“南京(金陵)留學人員創業園河西新城創業園”、“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南京國際科技合作園”、“留學歸國專家創業中心”、“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南京產業基地”等6個發展平台。
目前,園區已先後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高新技術研發企業近90家,總投資超過120億元。竣工投入使用載體達12萬平米,在建載體11個,面積40萬平米;2009年新開工項目13個,面積將達50萬平米。2008年園區實現技工貿收入32億,稅收達1.3億,連續三年實現稅收翻番,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投資的熱土。
現階段,園區正在實施“533工程”,即通過3-5年的努力,建設500萬平方米的產業發展載體;培育30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集聚30名科技創新型領軍人才,走出一條具有園區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資源依託
機構設定
東南大學科研基地是國家、地方和學校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科技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平台,在為國家和地方的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貢獻。科研基地由國家級、部省級等重點(或專業)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組成。至今已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 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4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個、產學研基地8個、跨學科基地8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2個,及一大批校級科研機構。
人才科研
東南大學科研基地由一批院士、特聘教授、博導作為各基地的主要負責人,已經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科研梯
隊和創新群體。其中40歲以下的研究人員占絕大多數,大部分具有博士後、博士學位。為提高研究水平,拓寬科研思路,各科研基地十分重視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與多所國際知名的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開展交流和互訪,並派員外出進修、組織高水平研討會或培訓班,促進了科研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東南大學科研基地在移動通信技術、顯示技術、計算機網路與集成、專用積體電路設計、毫米波、智慧型交通、潔淨煤發電及燃燒技術、數位技術、生物晶片、新材料、預應力、交通規劃、光通信技術、生命科學等高科技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承擔及完成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攻關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部省級各類科技項目,以及軍工項目和國內外企業委託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有多項科研成果處於國際、國內領先地位,並已申請和授權數上千項的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擁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業化產品。科研基地實到科研經費已占全校科研總經費的近 50%,占縱向經費的80%以上。
人才培養
東南大學科研基地在向高科技研究領域進軍的同時,亦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近年來,依託科研基地發表的論文已達3000餘篇,並有700餘篇被《SCI》、《EI》收錄。科研基地在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還積極承擔學校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任務,既為國家培養了人才,又為科研基地長期穩定地發展不斷補充新生力量。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以科研基地的科研成果為主導技術和產品,相繼成立了工程中心及股份制公司,使科研基地的多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工程化、產業化的全過程,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國家"十一五"科技計畫的實施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東南大學科研基地亦將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穩定快速發展的時期,必將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