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建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鐘樓。明崇禎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傳教士(名不詳)來寧波設教授徒。六年後又有義大利人李萊恩專在鄞區傳教。到明永曆二年(1648年),意人衛濟泰在寧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為清兵所毀。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人郭忠傳在寧波藥行街購地再建天主教堂;至雍正即位,毀教堂,戮教徒,天主教受到嚴重打擊,乾隆,嘉慶時期,寧波教務漸衰。
道光二十三年(l843年)顧芳濟任贛浙兩省主教,巡閱教務,為主教來南之始。接著教士顧其濟於道光二十五年也覓得康熙時郭忠傳所建堂舊址進行重修。
鹹豐元年(l851年),羅馬教廷要顧芳濟繼任駐甬,專司浙江教務,這是寧波天主教堂駐有主教的開始,至鹹豐三年在藥行街動工建造天主教堂,第三年即圯,鹹豐年重建。
治七年(l853年)增建鐘樓。當太平天國進駐寧波府時,清廷用法國參將勒伯勒東為浙江總兵,受寧紹台道節制,組織洋槍隊,保護天主教。
光緒十年(l884年),趙保綠繼任主教,在中法戰爭中,清廷降旨保護教堂,得相安無事。光緒二十五年(l899年)增建鐘塔,從民國l6年(l927年)起,由戴安德任主教至解放初。
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江北堂區下轄:江北、慈城、下邵、柴橋、神馬、鎮海城關、嵐山七個堂點2000年統計總計教徒900人。建築群由鐘樓、主教公署、本堂區及若干信徒宿舍及生活用房組成,結構整齊,具有較典型的哥特建築風格。
同時受到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內部結構採用抬梁式,“拉丁”十字型平面盡端的聖室上覆蓋中國的攢尖頂,採用中國的筒瓦,成為現存早期中西建築融合的重要實例。
舉辦活動
2009年10月16日上午,浙江省寧波市基督教江北堂舉行了隆重的新堂感恩禮拜和落成典禮。
2017年5月14日,是主日也是母親節,基督教江北堂該堂舉辦敬老禮拜,由年輕的弟兄姐妹給長輩們戴紅花,所有教牧同工給長輩們送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