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汕潮揭地區為粵東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市合立,同根同文化的潮汕人.
人口: 約3到4千萬
分布:
*中國廣東粵東地區(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
*港澳
*東南亞、法國、美國等地
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
民系: 潮汕民系
語言: 潮汕話 、 潮嶺語(半山客)
歷史沿革
廣東潮汕地區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即潮汕三市,汕潮揭,自古是一個城市政區,秦漢西晉名稱揭陽縣,歷代名稱潮州府,當代原稱汕頭市,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統稱潮汕地區。
名稱來由
“ 潮州”名稱起源於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以原義安郡地設定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潮州名始此。
“ 潮汕”名稱起源自中國近代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1904 年的興建,廣為人知自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廣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之後。
建制沿革
現潮汕地區自古同屬潮州府,是粵東首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3000餘年。
· 上古
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新石器時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 先秦
夏商屬海陽國(南甌國)境;
商代屬南越地;
西周、春秋屬揚越地;
戰國屬百越地。
· 秦漢
秦漢三國屬南海郡(廣州)揭陽縣,古揭陽縣境今潮汕三市、陸豐、梅州及福建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
· 魏晉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古揭陽縣境設定義安郡,析海陽縣北部設定義招縣,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郡治海陽縣(今潮州),義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 隋唐
隋開皇十年(590年),原義安郡境設定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州治海陽縣。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潮州統領海陽、潮陽、程鄉3縣。唐天寶元年(742)改稱潮陽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復名潮州 。中期曾隸福建爾後復隸廣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和潮州部分合置漳州,漳州隸屬福建。
· 宋元
宋代仍稱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海陽縣復置揭陽縣,隸屬廣南東路,潮州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潮州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總管府,隸屬廣東道,潮州路仍領4縣,仍轄“潮州三陽”。
·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隸屬廣東布政司,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縣邑擴容,“潮州三陽”析置了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幀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轄11縣,潮州府下轄聚居潮汕人的8縣合稱潮州八邑,潮州府商民聯合經商于海內外各大商埠,並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領11縣,隸屬廣東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下轄的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與興寧、長樂2縣另設立嘉應州,合稱“嘉應五屬”。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陽縣、揭陽縣、大埔縣三縣地合置豐順縣後,潮州府共轄九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大埔縣聚居客家人,故仍稱潮州八邑。
清鹹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為通商口岸,設在潮州府澄海縣鮀浦司沙汕頭。
· 民國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
1914年設潮循道,隸屬廣東省,道治汕頭,曾一度改駐潮州城 。
1921年,汕頭市政廳成立,與澄海縣分治。
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當代
新中國成立後,設潮汕專署、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
1955年9月,行署治所從潮州城遷往汕頭。
1956年改粵東政區設為汕頭地區專員公署,隸屬廣東省,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管轄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豐順、南澳、海豐、陸豐、梅縣、興寧、五華、蕉嶺、平遠、鎮平18縣和汕頭市。
1968年成立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陸豐、海豐11縣和汕頭市。
1981年10月汕頭市郊龍湖劃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改汕頭地區設為汕頭市,同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海陸豐設今汕尾市),汕頭市管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9縣和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經濟特區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同年12月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港澳台和海外仍稱潮汕為潮州。
註: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整理
地域辨析
· 潮汕三市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是今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8縣。潮州府九縣邑,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作為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得名〖新陽〗。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今潮州市。
·梅州市 嘉應州
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在清初之前隸屬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下轄的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與惠州府下轄的興寧縣、長樂縣另設立嘉應州,合稱“嘉應五屬”。宣統三年(1911年),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初年,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隸屬潮循道。1956年-1965年興梅7縣屬汕頭,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轄梅縣、興寧、大埔、豐順、五華、平遠、蕉嶺共7縣,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今梅州市。
· 汕尾市 海陸豐
陸豐在唐代之前隸屬潮州,陸豐與海豐和2縣合稱海陸豐,歷代屬惠州十屬,1958年-1983年屬汕頭。1983年海豐、陸豐劃歸惠陽地區,1988年海陸豐設定今汕尾市。
行政區劃
潮州八邑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亦是今潮汕三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
潮汕三市當代原來同屬汕頭地區,政區、市治在今汕頭市,1991年原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統稱潮汕地區。
潮汕地區主體是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汕頭市下轄澄海(現分澄海、金平、龍湖3區)、潮陽(現分潮陽、潮南、濠江3區)2邑和南澳縣(原屬饒平邑),潮州市下轄饒平(南澳縣以外)和海陽(現分潮安、湘橋2區)2邑,揭陽市下轄揭陽(現分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惠來、普寧3邑。豐順邑今屬梅州市。
潮汕三市 政區
地級行政區 | 行政區劃數 | 縣級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備註潮州八邑 |
汕頭市 | 6區1縣 | 金平區 | 109 | 金砂路 | 澄海 |
龍湖區 | 104 | 龍湖北路 | |||
澄海區 | 345 | 文冠路 | |||
濠江區 | 135 | 府前路 | 潮陽 | ||
潮陽區 | 668 | 文光街道 | |||
潮南區 | 596 | 峽山街道 | |||
南澳縣 | 108 | 後宅鎮 | 南澳 | ||
潮州市 | 2區1縣 | 湘橋區 | 153 | 鳳新街道 | 潮安 |
潮安區 | 1261 | 庵埠鎮 | |||
饒平縣 | 1732 | 黃岡鎮 | 饒平 | ||
揭陽市 | 2區2縣1市 | 榕城區 | 182 | 新興街道 | 揭陽 |
揭東區 | 684 | 曲溪街道 | |||
揭西縣 | 1279 | 河婆街道 | |||
惠來縣 | 1207 | 惠城鎮 | 惠來 | ||
普寧市 | 1620 | 流沙北 | 普寧 | ||
總面積 | 10182 |
註: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整理
海外華人
潮汕地區旅居海外的潮汕華僑、華人很多,主要是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高棉、越南以及北美的加拿大,歐洲的法國。其中集中最多的地方是泰國曼谷的唐人街,在這裡,幾乎處處可通潮汕話,此外還影響了泰語的不少辭彙。
同城化進程
![汕潮揭](/img/b/e54/wZwpmLxUDN4UzM2gjMzA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I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汕潮揭同城化是新的合作,旨在減少同質化,實現錯位發展,避免重複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汕潮揭同城化”再推新舉措。近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汕潮揭三市將從實體市場和網路市場兩方面建設資源共享的“汕潮揭人力資源市場”,實現人力資源服務同城化,進一步促進粵東地區有限的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
據介紹,汕潮揭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重點將打造實體市場和網路市場兩個市場。其中,實體市場主要以三市人力資源市場為依託,以現有的場地、設施、平台為支撐,通過升級改造,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共同開展“汕潮揭人力資源市場”實體市場服務。今後每年,三市將統一協調、循環聯合舉辦大型招聘活動,而三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常設型招聘會,也將各自為其他兩市預留一定攤位。同時,還將建立校園巡迴招聘活動機制,定期在三市各自選定的高校內舉辦校園招聘活動等,解決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網路市場則以汕頭人力資源網、潮州人力資源網、揭陽就業服務網為基本支撐,同時與“百城招聘網”併網,組建“汕潮揭人力資源網”,通過系統擴容升級,功能最佳化,實現三市人力資源資料庫、網路招聘的實時互動共享。在技術上,除建立信息數據平台,為各市預留數據空間外,還積極開發手機軟體,提供基於安卓和蘋果系統的手機客戶端,讓用戶享受更加便捷的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服務,實現通過智慧型手機就能連線到系統進行檢索信息、求職、招聘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