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贏家的秘訣

求職贏家的秘訣

《求職贏家的秘訣》是在2008年8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文輝,圖書大小是32開。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作/譯者:盧文輝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111246749 [十位:7111246748]

頁數:220 重約:0.365KG

定價:¥29.80

內容提要

本書針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困惑和問題,用自己的體會和大量案例現身說法。介紹了怎樣做職業規劃和設計,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和竟爭,如何運用簡歷和求職信,面試時要注意的事項,要按照什麼求職思路才能確保自己有銷路,如何運用求職的"戰略"與"戰術",實用高效的求職法有哪些,如何做好職業定位,大學四年如何做好職業準備,如何在職場做人做事,如何表現自己、把握機會,怎樣提升職業素質和竟爭力,如何與人相處,怎樣作出成績等內容。本書全面展現了作者在求職面試和職場生存發展方面的經驗、智慧和技巧,在當前工作難找、就業艱難、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提供了生動的案例和教材,能夠讓即將走上職場的大學生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圖書目錄

推薦語

本書作者盧文輝的求職“成績單”

前言中國職場的“怪異”現象

第1章 求職面試寶典

01◎人在職場,不“競”則退

02◎學會隨行就市

03◎對號才能入座

04◎求職大贏家是怎樣煉成的

05◎早下手為強!做別人沒做的準備

06◎大學時期多參加求職實戰

07◎儘早樹立職業化觀念

08◎牢記:人才的價值只能在市場上體現

09◎機會只青睞有心人

10◎靈活規劃好“正宗”的求職

11◎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12◎首先做好眼前的事

13◎與時俱進,見機行事

14◎勇於自我挑戰和突破

第2章 實戰高效的求職面試經驗與技能

01◎思路決定銷路

02◎求職的戰略與戰術

03◎就業技能不等於求職技能

04◎卓有成效的實戰求職法

05◎簡歷很重要!但不要把寶只押在簡歷上

06◎求職的“殺手鐧”:求職信大有文章 可做

07◎誠信決定成敗

08◎求職最好本色包裝

09◎牢牢抓住市場的“適應性原理”

10◎有不足,不要怕——關鍵要做好差異化

11◎成也反差,敗也反差

12◎求職要創新:我不按牌理出牌的一次案例

13◎求職之初莫求高薪高職

14◎如何與招聘方談條件

15◎面試莫猜題——何況你想猜也猜不到

16◎面試忌諱說口號

17◎面試的“殺手鐧”:帶一封面試信去面試

18◎求職面試真相:小節不小,但“大節”為重

19◎怎樣培養面試能力

20◎最特別的一次面試帶來的啟示

21◎獨特的經歷:求職的敲門磚和定音錘

22◎選擇單位如何全面考量

23◎責任心——求職的關鍵競爭力

24◎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和諧地發展自己

25◎回顧高考志願的填報,總結定位的經驗教訓

26◎職業規劃要趁早

27◎職業規劃不要固化

28◎考研,考公務員,還是進企業

29◎要求“實”利益,先做“真”人才

30◎如何避免陷入求職就業最大的誤區

31◎求職自信從哪裡來

32◎另闢途徑打造求職力

33◎找個合適的榜樣來學習

34◎職場成功的八大法則

35◎將自我行銷進行到底

第3章 要適合市場,得先了解市場

01◎市場不歡迎“半成品”——市場需要“即插即用”

02◎證書在考官眼裡常常證實不了什麼

03◎求職的“地利”因素不再利好了

04◎到底什麼才是職場競爭力

05◎名校畢業生在職場的獨特煩惱

06◎大學生從一進校就有缺陷——要客觀認識自己

07◎象牙塔的“計畫性”與職場的“市場性”脫節

08◎外語構不成職場競爭力

09◎用人單位最反感造假

第4章 積累經歷就是積累就業的實力

01◎經歷比經驗更重要

02◎要善於講故事——故事就來自於經歷

03◎在上家的經歷是在下家求職成功的關鍵

04◎不同的經歷,打造同樣的實力

05◎積累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等能力

06◎要正確地做事

07◎培養良好的工作心態、工作作風和責任感

08◎不斷創造績效和展現才幹人品

09◎增強學習力,用他人的經驗充自己的電

10◎打造個人吸引力,引個“貴人”來相助

第5章 有效應對職場變化

01◎求職是最好的生存磨鍊

02◎遭遇職場變局要以變應變

03◎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04◎不指望一口鍋吃一輩子

05◎好景不長就不是“好景”

06◎最適合的肯定是最好的

07◎積極拓寬職場之路

08◎放棄一棵樹,擁有整片森林

09◎享受變化,在變化中成長壯大

後記

文章節選

第1章 求職面試寶典

01◎人在職場,不“競”則退

看到眾多學弟學妹們在職場跋涉奔波,我仿佛看到了16年前的自己:一樣的艱辛,一樣的不容易。畢業前夕,人人都在忙於跑招聘會或四處托親人、找關係等,大家都處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中。當今社會,不“競”則退!在職場尤其如此啊!

說到競爭,我的經歷應該對大家有所啟示。我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回顧我的職業生涯,就是一段充滿競爭、奮鬥的歷程。

1992年,大學畢業不久,我就辭去公職,投身市場,主動選擇了競爭。當我隻身到廣東自謀職業時,人地兩生,我沒有過硬的文憑做金字招牌,沒有舉薦信,沒有任何熟門熟路的關係,我在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的情況下,不斷拼爭。在經歷了不懈的忍耐、努力和堅持之後,憑藉逐漸增強的能力、實力,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這么多年來,我由於以下原因有過多次的求職經歷:

不願意被別人“計畫”,故在大學時期就積極進行求職實踐,為日後進入市場作準備。

不甘平庸,不願在當時封閉、僵化的環境下生存,故辭去公務員職務,南下廣東求職,自謀生路。

為了找到一個更理想、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故適時適地地進行了職業調整。

在面臨企業被兼併、人事出現動盪、遇到工作不順心等職業危機時,被迫為尋找新目標而求職。

未雨綢繆,以防萬一,居安思危,為了拓展就業之路而進行跨行業求職。

總之,我一直處於動態的競爭環境中。我好比穿上了“紅舞鞋”,在不停地跳,很難歇下來。我明白一個道理,腳踏車只有在行駛中才會“平”和“穩”;如果停下來,不是“歪”就是“倒”。因此,就業競爭越激烈,我越想通過競爭去接受市場的考驗和打磨。

從1994年起,我把自己定位為“行銷人”。之所以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銷售工作充滿了競爭,非常具有挑戰性,也最能鍛鍊人,而我長期所在的行業又是競爭最激烈、最嚴酷的家電業。處於家電大戰的風口浪尖,更是不“競”則退啊!沒有辦法,只有拼!企業拼產品、拼技術、拼價格,個人拼智慧、拼知識、拼綜合素質、拼吃苦耐勞、拼團隊精神……內功外功都在拼!面對時時湧來的壓力,除了千方百計動腦筋、想辦法、學更多的東西、勤奮敬業之外,沒什麼能幫我。

人們常說,人在銷售部,年年有進步。這話其實是說,競爭逼迫你不得不去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否則就只有被淘汰。

通過多年來主動地競爭,如今在職場,早已是工作來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工作了。我能做到這一點,完全是多年競爭生涯所造就的。

說到當前的大學生求職難,我覺得是難者難,易者易,關鍵看你有沒有競爭力。競爭力往往只能在競爭中才能真正培養和形成,所以大家要積極參與競爭。

小提示

對於初進職場的大學生來說,由於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競爭,這時換個思路和角度,少一點好高騖遠,多一點腳踏實地,求職之路會寬廣許多。從學校進入社會,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從“能學會考”到“能幹會做”的轉變,必須貼近市場的要求去修煉自己的“內外功”。

大學生要培養自己的膽量,在激烈的競爭中,環境越艱難越要拼!要有冒險精神,敢於闖蕩。只有大膽去嘗試、去行動,才會贏得機會。

職場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剛踏入社會肯定會遇到失敗、會有陣痛,這是繞不過去的。面對殘酷的市場,必須知難而上。一個人只有學會了競爭、習慣了競爭,最終才會贏得競爭。這雖有“套話”之嫌,但的確是我多年求職生涯的切身感受。

02學會隨行就市

1992年的6月,當我第一次來到深圳時,顧不上看一眼深圳的名勝景點,稍作停頓,便迫不及待地奔人才市場而去。位於深圳華強路上的人才交流中心,如同春運的火車站一般,人山人海,人滿為患。室內空氣很差,人又多,熱氣逼人,人人汗流浹背。在每一個招聘展台前,都圍滿了許多的求職者。

面對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招聘啟事,我貪婪地一個不漏地看得眼睛發直。來之前,我有一個籠統的想法,“要儘量專業對口,要能發揮專長”。我認為自己從事新聞、行政、文秘等工作是很對口、很適合的,可走遍大廳不見有媒體招聘,於是我選擇了兩家招聘總經理助理和秘書的公司,很快填好求職申請表交給第一家。

正手忙腳亂的招聘小姐一邊接過我的簡歷,一邊習慣性地問道:“哪個學校畢業的?”“西南民院。”“什麼西南民院?”“就是西南民族學院。”“在哪裡?”“在成都。”“你學什麼專業的?”問到這裡時,招聘小姐總算開始拿起我的表格看了一眼。“你應聘總經理秘書?!”在我還沒有回答所學專業是什麼時,對方大聲的反問打斷了我。“對不起,我們只招女生。”不容我再開口,對方已一把將表格塞到我手裡轉而接待其他人了。

我一時無措,只好退出來。第一炮沒打響,心裡多少有些不快。想到對方連我的具體情況還尚未了解,僅憑性別就作取捨,我並不覺得自己失敗,反而認為錯過我是他們的損失和遺憾。此時的我仍是一臉的自信。

我趕緊又填了一張表,迅速趕往第二家“對口”的招聘單位那裡,只見兩三個人正在收拾東西。咦!好像要走人,我趕緊衝上去把求職申請表遞過去。“對不起,我們的招聘已經結束了,名額全滿了。”“我條件不錯的,麻煩您看一下吧!”對方的手裡拿著東西,他們沒有接我的申請表,只是禮貌地說:“以後有機會再聯繫好嗎?”

天下真有那么巧的事嗎?早不結束晚不結束,剛輪到我就結束。是命運在捉弄我嗎?看來應聘時機很重要。我心裡很不服氣:難道已找到工作的人就一定比沒找到工作的人強嗎?

可人家已被圈定了,就算我比別人更適合那個崗位,但也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求職應聘其實有一定偶然性,時機是很重要的。工作沒找到,體會已有一些。求職第一天我空手空腹回到旅店。

晚上我開始總結分析:其實我有一份不錯的履歷呀!為什麼第一天不順利?再看看履歷表,我仍然在自信中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又精神抖擻地來到華強路。為了不重蹈覆轍,我特別留意是否有招男秘書、男助理的單位,好不容易發現一家招聘公關人員和文秘並註明“男女不限”的公司,這對我來說是個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

看著一個個對手拿著的“紅本本”,聽到他們與招聘官的一問一答,真是來者不“善”。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不少的“名門望族”。有幾個人還是研究生,當然也有一部分如我者,學歷平平。經過觀察,我感到招聘單位十分看重“英雄”之出處。的確,在那個年代,文憑的含金量和分量遠比現在要重要得多。回想頭一天,那位招聘小姐竟然不知“西南民院”是什麼學校時,我突然多少有點底氣不足。

還好我有一些媒體通訊員證之類的證書,輪到我時,我將“打包”好的資料交過去,招聘主管默默翻看,我緊張地望著他,他對我說:“你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過我覺得你應該去聯繫新聞單位,學中文的嘛,又當過記者通訊員,去寫文章、搞採訪更適合……”語氣很溫和,但令我很心寒。這不就是回絕了嗎?

我不甘心,繼續纏著他。一個勁地說明自己能幹好公關及文秘工作,於是他又說,要做總經理的助理或秘書要求還很多。第一,要重點大學畢業;第二,要有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第三,要在深圳居住一年以上;第四,以招女性為主……原先招聘啟事上沒有要求的條件這時不斷地被說出來。現在回頭看,我好像遇到了許多“歧視”:“學歷”歧視、“地域”歧視、“經驗”歧視、“性別”歧視等。

對於企業的招聘要求,有些我可以理解,有些我不理解。我不明白學中文專業的卻做不成文秘;而業內公認“新聞與公關是雙胞胎的關係”,我在讀大學時曾有過多年新聞工作經歷,這難道不是經驗?還有,我苦讀10多年,難道就因為我是男的就與秘書、助理和公關無緣嗎?在深圳,想不通的事也得想通。如果你想的與用人單位想的不一樣,那你得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去想,主動權在人家手上,這就是市場。

天天泡在人才市場,一周很快過去了,我仍一無所獲。這時我想起一年多前,在大四時曾錄取過我的廣州廣達公司。於是我轉頭趕往廣州,可人家說已沒有空缺職位。之後我又前往順德,去找大學時曾求過職的康寶、鷹牌等企業,結果人家也是暫不需要人。無奈之下,我又重返深圳。

經過仔細對自己進行了再分析後,我覺得應該主動上門聯繫一下新聞單位,於是我趕往《深圳特區報》和《深圳青年》雜誌社,結果哪有我的機會……

南下之初,我品嘗到了艱辛和苦澀……我突然覺得自己要改變了。怎么變?那就是放棄固有計畫,隨行就市!

小提示

對於初進職場的大學生等求職者來說,真正接觸市場以後,大家才會發現自己擁有的“優勢”和條件不一定適合市場。自己的理想與現實也會差距很大。自己看自己和用人單位看自己永遠是兩種結果。怎么辦?這就要學會隨行就市,只能讓自己去適應市場和適套用人單位。人員招聘是極其個性化的選擇,一萬家企業可能有一萬個標準。你到底適合哪一家?這裡的所謂適合,就是指要從用人單位的標準、需求和大學生自己的條件與求職“定位”上去找到一個平衡點,如果能相融就是適合。

大學生在剛進職場時,有一個選擇和被選擇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求職還需要時間和耐心。求職,誰沒嘗過苦澀?人人都是從不適應到適應、從不習慣到習慣的,在這個過程中,碰壁反而讓你更看清自己。明白“此路不通,得改走一條”,從而讓自己進入調整期,通過與市場的幾度磨合,你才會發現適合你的單位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你沒有找到它。

03 對號才能入座

一轉眼半個多月過去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工作沒找到,費用卻一天天在增加。六月的廣東,酷暑逼人,一天光買礦泉水就要花去10多元,開支不少。身上所剩的錢也不多了,已進入決戰時刻。

為了儘快找到工作,我開始降格以求。不能再死盯著知名企業、大企業的總經理助理、秘書之類的職位了,高不成得先低就。對文員、倉庫保管員、甚至營業員這些我原先根本不考慮的職位也關注起來,我必須得儘快先敲定一家單位。如果空手而歸,這次南下算白跑了。耗時、耗力、耗錢,一切都白費了,而且即使下次再重新來過,誰能保證就會成功呢?所以目標和自我定位一定得調整!

也許是上蒼有眼,也許是我的執著有效,一天下午,當我在人才市場接受一家公司問詢時,對方又提到文憑的重點非重點問題,情急之下我對招聘人員大聲說出:“我沒有北大的文憑,但我可能有北大的水平!”

這句話被鄰近另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員聽到了,他們把我叫了過去,他們的主管問我何以說出這樣的話。見有人主動關注自己,我一時激動,就將這期間受到的學歷和性別等“歧視”一吐為快。對方耐心地聽著。我隱隱約約感到這家公司不是唯學歷至上的公司,同時我也得知他們要招人事部專員。但一想到自己的學歷的確沒什麼分量,專業不“專”。我突然想憑膽量加深他們對我的印象:

“貴公司可以先試用一個月,乾不好,我分文不收,自動走人。”不知是不是全靠這句話,該公司同意讓我第二天去厂部複試。這時我仔細地看了看他們公司的名稱:深圳華雅鐘錶有限公司。

複試共三個環節,人事部黃小姐——行政廠長李先生——總經理葉先生。黃小姐這一關比較輕鬆,因為前一天與他們招聘人員在人才市場上相談甚好,已有鋪墊。行政廠長李先生面試時,他對我在檢察院的工作經歷頗感興趣,追問不斷。我敏銳地挖掘出一些亮點並結合應聘職位拋出一顆“炸彈”:

我說在一個公司內部,行政人事部就相當於“立法”機構,同時又是“執法”部門。這跟我過去辦案執法有許多相通之處呀……李廠長對此點頭不止。此外,我還說,人事部和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要打交道,而我的溝通能力較強,搞過採訪工作,很善於和各種人打交道……就這樣,本來沒有任何企業工作經驗的我,卻從過去的經歷中淘到了人家最需要的東西。

李廠長特別問我,為何要放棄檢察院的鐵飯碗而不遠千里來廣東打工。我說“不是我不願意在檢察院工作,而是我不喜歡那種環境,我看不到未來的前景。假如我是在深圳檢察院工作,那我可能會珍惜,會好好乾……”你看,我這話說得多真誠和實在!事實也是這樣。總之,言為心聲,真誠自然能打動人!

“那你到廣東來,覺得個人的前景有多大?”李廠長又這樣問道。我說:“我現在還不知道,因為不知道,說明前景可大可小,這需要看我自己的奮鬥和機會,不像在家鄉,我現在就知道60歲時是什麼樣子。”李廠長又問我有何職業規劃,我說努力乾好本職工作、爭取晉升等。他沒有過多地為難我,第二關也順利過了。

最後輪到葉總面試,葉總名叫葉志明,是華雅的董事總經理,也是二老板。他身材結實強壯,滿臉絡腮鬍,是一個一眼就讓人記住相貌特徵的人,他也是我南下第一個接觸的香港人。

落座之後,只見葉總找出一大張白紙並拿出一支筆來。我原以為他要當場出考題,其實不是。我見他很費勁地開了口,原來他說國語費勁,後來我才得知他的英語好過粵語,粵語好過國語。葉總有許多辭彙不能用國語表達,這時他就只好用筆在紙上寫給我看,有時我聽不明白,他就一邊重複一邊做手勢。

面談中,葉總問我:“你是布依族?”“是的。”“布依族有什麼特點?”“能歌善舞,會做蠟染等工藝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裡?”“主要在貴州的西南部。”“貴州屬於四川的什麼地方?”“貴州不屬於四川,是兩個省。”“西南民族學院是一所什麼學校?”“它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和其他大學一樣,只是它招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所以叫民族學院……”

……

編輯推薦與評論

在就業異常艱難的今天,他的經歷被賦予了析色彩,人們因此也把他視為一個“職場奇人”。他的經歷將會給大學生帶來很多的啟示和思考。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盧老師的求職理念、方法和技巧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高校學生

盧文輝創造了令人稱奇的職場經歷。

——《人民日報·市場報》

盧文輝是中國職場普通學歷高就業的一個典範。

——四川電視台

盧文輝做人坦誠守信,責任心強,人品好,在工作中善於創新,能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

——加拿大奧柏電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錦文

盧文輝對老總的主導思想有清晰的認識,善於出新。

——廣東康寶集團公司董事長羅小甲

盧文輝,雖然你已辭職,但你已被評為“可再被錄用員工”,歡迎你隨時回來。

——深圳華雅鐘錶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志明

作者介紹

盧文輝,中國職場“十大酷人物”之一,著名的實戰求職就業專家。對求職應聘、面試、就業規劃、生涯設計等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方略。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現任某文化公司總經理。從16歲取得人生第一次求職的成功,至今已有20多年的職場實戰經驗。

他起點不高——沒有“過硬”的文憑作金字招牌,沒有推薦信,沒有職稱,沒有任何關係;他外語不行,專業不“專”,國語也不流利。

他就業率高——先後被TCL、美的、奧柏、雅倩、科龍、紅桃K、達西浦、松下、歐安亞、美日潔寶等數十家中外知名大企業爭相聘用,曾創下被六家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