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乞者

《求乞者》由魯迅編著,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四期。

《求乞者》

散文《求乞者》
作者:魯迅
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松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牆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袷衣,也不見得悲戚,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我厭惡他的聲調,態度。我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我煩厭他這追著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袷衣,也不見得悲戚,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勢。
我就憎惡他這手勢。而且,他或者並不啞,這不過是一種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順著倒敗的泥牆走路,斷磚疊在牆缺口,牆裡面沒有什麼。微風起來,送秋寒穿透我的袷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著我將用什麼方法求乞:發聲,用怎樣聲調?裝啞,用怎樣手勢?……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將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將得到自居於布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灰土,灰土,……
………………
灰土……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四期。

評論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初就有學者指出:"<野草>是魯迅先生為自己寫,寫自己的書,是理解他的鎖鑰,是他的思想發展的全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樞紐."①這裡的 "為自己寫,寫自己" 可以說已經提供了解讀<野草>的鑰匙.可是多年來人們總是習慣於政治思維模式的定勢,或是對這鑰匙視而不見,或是雖然拿著鑰匙卻找不到開鎖的密碼.所以對<野草>的解釋真可謂牽強附會,歧義百出.其實,只要用"為自己寫,寫自己" 這把鑰匙,再找到解讀每篇的合適的密碼,即或從文化批判或從個人情感體驗等不同的角度來解讀,我們就能掌握<野草>每篇的內在邏輯,理解魯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內涵,世界觀和思想觀.

賞析

一種可能的賞析:
首先要說下,野草,創作時正值五四的消退,當時的社會或許可以用希望與絕望來概括。
1."高牆""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分別象徵什麼?體現了魯迅怎樣的生活經歷?
高牆:隔斷人與人之間交往溝通的屏障,剝落意在說明魯迅先生對這種事物的憎惡,狠不得其馬上坍塌!
灰土:當時的社會腐化風氣,一種骯髒的社會環境的指代。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象徵一種疏離的人際關係。用冷漠的行人來表達,此魯迅高明之處!
經歷:是魯迅在經歷了希望的瓦解後,重新回到一種荒涼的人際社會,失望讓他憎惡那種在悲慘社會只為肉體行乞,忘卻精神可恥的求乞者,他寧願肉體的虛無,也不願同流於世俗。
(答案二:“高牆”、“灰土”、“各自走路”的人,既是20世紀20年代北京街巷中的實景,又有象徵性。“高牆”象徵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之間冷漠,人們充滿戒心,難以相融相知。“灰土”象徵社會污濁,也象徵作者灰暗迷惘的心態。全文反映出作者不願成為權貴、強者,也不願成為奴才、弱者的兩難境況,揭示作者在猶豫、彷徨、苦悶中孤獨前行的情感經歷。)
2."布施"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什麼關係?
布施:是一種錯誤救世方式的借代,施捨於人卻只能增添求乞人無知與貪婪,布施者在作者而言是一種愚善。給予世人的物質卻拯救不了世人缺失的精神脊樑!
“布施”和“求乞”:體現人與人的超乎簡單的物質肉體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網,沒有心靈的提攜與骨氣的支撐,也不存在精神的積極影響。
(答案二:“布施”是主子、強者對弱者的施與。“布施”與“求乞”是人之間存在隔閡、缺乏真誠的主與奴、強與弱的關係。文中兩個求乞的孩子,其實是作者“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的鋪墊,是作者內心求乞的演示,作者亦是求乞者。作者由已及人,推想自己求乞的結果,得出不去求乞,也不施與的結論。)
3.魯迅不願做個"受施者"與"布施者",體現了他怎樣的世界觀?
魯迅為何不願做一個受施者或布施者,這體現了他不認同拯救飢餓慌碌的肉體甚至自己飢餓慌碌的肉體也不願別人的救助,是一種超越於物質與生存,追求精神解救的世界觀!
(答案二:魯迅在文中前一部分以兩個小孩為例,寫了“受施者”必會以犧牲自尊放棄自己的思想去磕頭、哀呼,實不悲戚卻又裝作悲戚。而魯迅“厭惡他這聲調、態度”,所以不願作“受施者”,也不願做使對方失去自身尊嚴的“布施者”。這體現了魯迅反對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堅守人格獨立、思想尊嚴的世界觀,與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思想命題。)
4.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
本文,用一個冷色調的行路畫面,通過畫面的細節刻畫,體現一種骯髒的社會和扭曲的靈魂。反覆和象徵借代不斷運用,產生一種不斷刺激靈魂的效果,深刻至極!
(答案二:本文對景的描繪是寫實的,然而塑造的形象卻又是象徵性的。如求乞者的形象,是個在兩難中艱難選擇,最終以“無所為和沉默”來表達自己的文人形象。文章將景、情、意交融為一體,在塵土瀰漫的氛圍中表達了自己對撲朔迷離人生前景的焦慮與苦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