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古代行政區]

永昌[古代行政區]

永昌郡,古代行政區。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的土地,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 永昌郡始於1世紀。中國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其地劃為哀牢縣、博南縣,並且將原益州郡西部的六個縣分離出來,合併成立為永昌郡,轄八縣。

行政區劃

永昌郡是古代中國東漢、蜀漢、晉、宋、齊、梁等王朝的一級行政區,實際管轄範圍則隨著時代不同而有變化,位置涵蓋今日中國雲南省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的土地 。

永昌郡設立之初,下統不韋縣、嶲唐縣、比蘇縣、葉榆縣、邪龍縣、雲南縣共8縣,其中嶲唐為郡治。77年永昌郡治由嶲唐遷至不韋。屬益州刺史部。

三國時代,永昌郡東部的葉榆縣、邪龍縣、雲南縣等縣份與建寧郡的一部分被劃出來設為雲南郡。增加了南方的永壽縣。

西晉時,永昌郡轄域向南方擴張,新增了南涪縣,共統轄8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考古成果

雲南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今保山市西南方四公里的一片平坦的田壩里發現了一座古城。這座古城呈正方形,內城方圓為一萬零五百多平方米。四周殘存城牆面寬八米,高一到三米,是用土逐層夯築而成的。前些年從內城田壩和四周牆腳挖掘出較多的五銖錢紋、菱形紋、雲紋和布紋、繩紋圖案的漢磚、漢瓦。證明這座城是東漢時的古城。

根據這個城址的規模和位置,它很可能是東漢永昌郡治城的遺址。

歷史事件

漢代時雲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印度。與印度洋航道連線起來。《魏略·西戎傳》記載,大秦國水道通益州永昌郡,當由緬甸海岸登入而達永昌。《厄立特里業海航行記》關於印度東海岸以東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證這條路線。英國歷史學家哈威在《緬甸史》中說,公元前2世紀以來,中國以緬甸為商業通道,“循伊洛瓦底江為一道、循薩爾溫江為一道,尚有一道循彌諾江(chindwinr,今親敦江)經曼尼普爾(Mannipur)乘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商人在其地以中國絲綢等名產,換取緬甸的寶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歐洲的黃金等珍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