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只有當人的這兩部分結合在一起,我們才是在時間中生活、為時間生活和逆時間而活,就是說,生物意義上的暫時性限定遊戲的框架,不死和理想化的靈魂指導我們的行為。之後,靈魂會獨自度過餘下的時間,、是享福還是受罰早在與物質合體的短暫時間裡就已決定。如果沒有經歷過一段“生理期”、承擔過身體的需求,說靈魂不滅就沒有意義:讓靈魂不朽的正是身體的腐朽,是靈魂在身體入土後超越和飛翔的能力。靈魂是不死的蝴蝶,衝破障目的繭衣,這個比喻和它背後的隱語讓埃文·羅德在他漂亮的書里多說了好多漂亮話。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靈魂從對身體死亡的恐懼中破繭而出,從“讓身體不死”的願望中得到永生。
學者們認為宗教有三項最經典的功能(解釋宇宙和人類的起源、安慰面對死亡的人、在人與其所屬的群體之間建立一種精神關聯),只有第二點,即使在今天這種科學、社會政治啟蒙已經得到廣泛認同的文化背景下,還是沒能找到可接受的替代。坦白講,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是會死的凡人,宗教信仰都不一定能產生(當然這樣說起來,要不是人會死,任何社會機制、科學和行為規範也不會發展起來),總之我認為,對“不朽”的焦慮(尤其如果同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記》里寫的,“不朽”是人類唯一真實的想法)構成了信仰宗教的主要動機,至少在向信徒許諾“個人救贖”的一神教中是這樣。比任何人都更早看到並更清晰地提出這一點的應該是費爾巴哈,他也由此被視為近現代無神論人本主義的“精神之父”。
本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誤以為“信”
第二章 解析“永生”
第三章 上帝與哲學家面對面
第四章 基督教,後現代的神話
第五章 好的生活?永恆的生命?
第六章 預言家們的政治
第七章 從生命到精神
附錄
亂彈琴——關於神和社會的幾支散曲
尋找真理
世俗主義五論
宗教與犯罪
我們的基督教之根
講給孩子們聽的“世俗性”
世俗化教育——橫截還是一刀切
宗教狂熱無疆界
上帝的全球化
梵蒂岡的權力
我被老天掐了一下腰
帕里奧洛格斯
堂吉訶德與死亡
道別
譯後記
作者簡介
費爾南多·薩瓦特爾(Fernaildo Savater,1947- ),西班牙馬德里中央大學哲學教授,著名哲學家,被譽為“西班牙的薩特”。歐洲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被稱為“西班牙的拉什迪”,2000年作為BastaYa民眾運動的代言人獲SakkLarov人權獎。另外還曾獲Arlagrama獎、Ferrtando Abril Martorell獎、CerecedoCLlckoo獎、奧爾特加·加塞特新聞獎等。2003年5 f]曾代表西班牙與哈貝馬斯、德希達等7位公共知識分子一起聯名發表文章,挑戰美國霸權,呼籲打造核心歐洲。主要作品有:《尼采的思想》、《倫理與政治》、《教育的價值》,其中最有名的為普及性的《哲學的邀請》、《倫理學的邀請》與《政治學的邀請》。
於施洋,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博士生,古巴哈瓦那大學、西班牙中央大學訪問學生,散譯詩歌、小說,現在的研究方向為“西班牙內戰中的拉美作家”,理想是活到95歲,至少每月看一本書、每年出一本書;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有張平靜的書桌,有一份跟西班牙語世界有關的東西或經歷,能用異文化的美醜刺激本國文化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