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短亭休唱陽關

《水龍吟·短亭休唱陽關》是白樸非常著名的一首詞,是作者游揚州時所作的一首行旅懷人詩,整詩透露出遊人的離別之情。

基本信息

名稱:水龍吟·短亭休唱陽關體裁:詞年代:元作者:白樸

作品賞讀

水龍吟 丙午秋到維揚,途中值雨,甚怏然 短亭休唱陽關,柳絲惹盡行人怨。鴛鴦隻影,荷枯葦淡,沙寒水淺。紅綬雙銜,玉簪中斷,苦難留戀。更黃花細雨,征鞍催上,青衫淚,一時濺。 回首孤城不見,黯秋空,去鴻一線。情緣未了,誰教重賦,春風人面?斗草閒庭,采香幽徑,舊曾行遍。謾今宵酒醒,無言有恨,恨天涯遠。 注釋 維揚:揚州。 玉簪:常喻作宮女、美人,此指自己的侍妾。

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1306年(元大德十年丙午)八十一歲高齡的詞人游揚州時所作。此前,形影不離、引為“知音”的侍妾去世,詞人十分悲傷,曾作數詞悼念。如《木蘭花慢·感香囊悼雙文》:“覽香囊無語,漫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燭影搖紅·前事用呂東窗韻》:“三尺枯桐,古來長恨知音少。玉簫吹斷鳳樓雲,此恨何時了。”白樸五十五歲移居金陵後,不幸喪偶,耄耋之年又失去了相依為命的侍妾。現在孤獨的老人來到揚州,途中又值陰雨綿綿,詞人哀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特別是當詞人想到過去漫遊揚州、杭州等地時,“翠水瑤池,舊遊曾記飛瓊伴”,而今“玉笙吹斷”,便不禁“淚浥羅襟滿”,“展轉秋宵半”(《點絳唇》)。於是無心淹留游賞,在匆匆離別時寫下了這首行旅懷人詞。‍

詞上片層層鋪染,抒此次揚州之行的悲苦心境。開篇兩句,寫離別揚州時的心情。“陽關”,曲名,即王維的《渭城曲》,向為離別的典實。詞人來到送別地——柳絲長垂的短亭,告訴友人不要再唱送別的歌了,也不要再折柳枝相贈了,自己的內心已充滿了悲怨,無法再承受別離的痛苦了。這樣開篇,頗出人意料,從中可以充分看出詞人當時悲痛萬分的真情。“鴛鴦隻影”三句,既描狀了衰颯的秋景,又道出了自己“隻影”的孤單淒涼。接下來三句,進一步點明因失去身邊相伴的侍妾,內心充滿悲苦,因而無心留戀揚州這座東南都會的大好風光。“紅綬雙銜”,似用綬帶鳥作喻,點出自己的孤身。綬帶鳥即練鵲,雄鳥有紅色羽冠,尾部有兩根長羽毛;雌鳥則羽冠不顯,尾部無長羽毛。歇拍四句,更進一層。先渲染晚秋細雨霏霏的景象,給苦痛的心情雪上加霜。再以“青衫淚”借用白居易《琵琶行》典實喻指自己的悲苦之淚。詞人在臨別上征鞍之際,聯想“一身九患”,“百年孤憤”,悵惘不已,如今八旬高齡又被命運奪走身邊的伴侶,不由得悲痛交加,滿腔熱淚一時飛濺而出。此情此淚,真摯感人,令人欷。下片寫離別揚州後懷人追舊的悵恨。此前,經過臨別揚州時悲苦至極的一時淚濺,詞人心中的痛苦有所宣洩,只是悵恨之情依然如故,時時咬噬著自己的心。過片三句,詞人回眺揚州,城郭已在視野中消失,灰黯迷濛的秋空中,惟有南去的雁群一字排開,漸去漸遠。此為實景的描繪,但詞人望著那一線並翼的雁群,觸景生情,又自然勾起孤單一身的淒涼,再次引發對亡妾的痛苦思念。此下三句即表達這種強烈的懷人之情。“春風人面”,典出杜甫《詠懷古蹟》之二:“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後人遂以“春風面”形容女子美麗如春的面容。詞人遙望去鴻,思戀亡妾,瞬間,灰濛濛的天幕上仿佛出現了亡妾的面容。這是詞人思戀至極而引起的幻覺,是詞人腦海中浮現的影像,詞人卻以設問句“誰教重賦”表現出來,又以“情緣未了”而自作解答,使哀詞中也顯現出一種靈動的活力。接下來三句,追憶昔日與侍妾一起流連光景的美好情形:“鬥草閒庭,采香幽徑”,相伴同游,行遍江南。如詞人六十六歲時同游杭州,所作《水龍吟》中有“青衫盡耐,濛濛雨濕,更著小蠻針線”之句,即以白居易家妓“小蠻”之典指自己的侍妾,並用蘇軾《青玉案》“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詞意。如今,朝夕相伴的侍妾已經香消玉殞,剩下的只是無盡的哀傷。今昔強烈對比,愁心越加哀痛,於是結拍三句直抒胸臆,一瀉悵恨。先借用柳永《雨霖鈴》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加上一個“謾”字,更進一層,強調不要說等到“今宵酒醒”,即在此時此刻內心已充滿哀痛淒涼。這種哀情充塞胸間,以至凝噎無語,惟有無窮無盡的怨恨不斷擴展,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涯海角。八旬老翁,心靈深處仍有如此繾綣深情,怎不令人感嘆不已!

作者簡介

白樸,漢族,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生於1226年(金哀宗正大三年),至1306年(元成宗大德十年)在世,此後行蹤不詳。祖籍州(今山西河曲縣),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