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鐵礦

通常水鐵礦是Fe3+水解過程中最先出現的沉澱物。 純水鐵礦不穩定,很容易向更穩定的針鐵礦或赤鐵礦轉化。 水鐵礦是一種弱結晶的鐵氫氧化物,顆粒尺寸小,通常為2~6 n

概述

水鐵礦是一種紅棕色的球形納米顆粒。分布廣、粒徑小、結晶弱。其XRD圖譜峰少且寬。
通常水鐵礦是Fe3+水解過程中最先出現的沉澱物。
純水鐵礦不穩定,很容易向更穩定的針鐵礦赤鐵礦轉化。水鐵礦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可以高效催化H2O2,降解有機污染物。水鐵礦是鋼鐵腐蝕的常見產物。水鐵礦
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和高表面活性,可以通過吸附和共沉澱與地表水中的污染物質相互作用,故可利用合成水鐵礦來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
水鐵礦還是形成在控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貼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鐵蛋白的核心。

水鐵礦的分布

在水體和沉積物中

含有Fe2+的泉水或地表水暴露在空氣中時,Fe2+很容易通過快速生物氧化作用形成水鐵礦。如流動泉水相鄰礦床表面、含有高濃度Fe3+的管道中、淡水湖泊湖岸附近、水井、海水沉積物和作為作為覆蓋物包被在的河流卵石表面。

土壤和岩層中

土壤中鐵氧化物礦物類型、含量和結晶特性變化很大,取決於成土環境條件,並隨著時間和空間變化而變化。土壤中的水鐵礦大部分來自礦物風化,但不穩定,在熱帶、亞熱帶氣候下轉變為赤鐵礦,在潮濕溫帶氣候下轉變為針鐵礦。水鐵礦和針鐵礦在土壤中可以共存,但二者的形成順序還不清楚,有可能同時形成。水鐵礦常作為某些土壤成分被檢測,如灰土黃土。水鐵礦的高吸附容量影響著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形態和分布。此外,水鐵礦吸附有機物會提高它的溶解性從而降低土壤粘結性和穩定性。
紅色岩層中部分赤鐵礦來自水鐵礦的轉化。微粒狀水鐵礦遷移到澱積區域,當出現乾濕交替和一個低碳環境條件時便自發轉變成赤鐵礦。

在其他環境中

某些特定隕石中存在水鐵礦,且含水鐵礦的矽酸鹽粘土可能與火星土壤類似。水鐵礦是鋼鐵腐蝕的常見產物,也常用於多種工業領域,如煤液化催化劑、重油濃縮過程的懸浮液相和冶金過程等。以其小尺寸和高分散的特性,水鐵礦在這類套用過程中一般比其他鐵(氫)氧化物更高效。

水鐵礦的化學組成

水鐵礦的確切化學組成目前還沒有定論,這與其小結晶尺寸和結構OH-很難與表面吸附水進行區分有關。最早提出的化學組成是Fe5HO8・4H2O,隨後有人分別提出Fe6(O4H3)3和Fe2O3・2FeOOH・2.6H2O。Eggleton和Fitzpatrick給出了後面兩個化學式的一般形式Fe4 5(O, OH, H2O)12,Schwertmann和Cornell添加了5Fe2O3・9H2O。以上各化學式的OH-和含水量都不同,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化學式來表示水鐵礦。
天然水鐵礦中Si含量很豐富,但Si不是結構必需組成。實驗室中可以通過添加Si來合成含Si水鐵礦,但Si的含量會影響水鐵礦的一些性質。XRD分析表明,隨著Si的增加,礦物結晶度降低,顆粒尺寸和晶面間距d增加;其紅外圖譜出現3700 cm-1和900 cm-1兩個與Si有關的吸收峰。

水鐵礦的結構

水鐵礦是一種弱結晶的鐵氫氧化物,顆粒尺寸小,通常為2~6 nm。根據水鐵礦衍射線條數定義了2LFh和6LFh兩種典型水鐵礦,介於兩者結晶度之間的水鐵礦分別有3LFh、4LFh和5LFh。2LFh結晶度很弱,兩寬峰的d值是0.15和0.25~0.26 nm;6LFh結晶度相對較好,6個峰的d值分別約為0.15、0.15、0.17、0.20、0.22和0.25 nm。由於水鐵礦結晶弱、化學組成仍不確定,其確切的結構模型還沒有完全建立。目前,已提出了多種6LFh和2LFh結構模型,這些模型的區別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多相、鐵原子位點占有率和八面體配位Fe與四面體配位Fe的數量關係。
具體請看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