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水蓼根(《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
【採集】秋季開花時採收。
【化學成分】含鐵0.42~O.64%,還含蒽醌葡萄糖甙、黃酮類、酚性成分、甾醇、揮髮油。
【藥理作用】醇提取液100毫克/公斤,對大鼠有抗著床作用。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
【功用主治】除濕,祛風,活血,解毒。治痢疾,泄瀉,皖腹絞痛,風濕骨痛,月經不調,皮膚濕癬。
①《貴州民間藥物》:"調經,生血行血。"
②《本草推陳》:"治腸炎,痢疾,腸紅便血。"
③《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
④《廣西中草藥》:"洗皮膚濕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炒熱敷。
【選方】①治絞腸痧:水蓼根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痢疾:水蓼根一兩,同米五錢炒黃,去米,用水適量煲成一碗,一日作兩次分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濕骨痛:一水蓼根二兩,同豬粉腸三兩煲熟,用酒少許沖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二紅辣蓼根二兩,小葉榕樹葉一兩。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④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蓼根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⑤治月經不調:水蓼根一兩,當歸五錢。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植物形態
詳"水蓼"條。 水蓼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莖紅紫色,無毛,節常膨大,且具鬚根。葉互生,披針形成橢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5~15毫米,兩端漸尖,均有腺狀小點,無毛或葉脈及葉緣上有小刺狀毛;托鞘膜質,簡狀,有短緣毛;葉柄短。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細弱下垂,下部的花間斷不連;苞漏斗狀,有疏生小膿點和緣毛;花具細花梗而伸出苞外,間有1~2朵花包在膨脹的托鞘內;花被4~5裂,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或淡紅色,有腺狀小點;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長2.5毫米,表面有小點,黑色無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內。花期7~8月。 生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實(寥實)亦供藥用。採集
秋季開花時採收。化學成分
水蓼根含水蓼內酯(polygonlide)[1],氫化胡椒甙(hydropiperoside),並沒食子酸-3,3′-二-O-甲醚(ellagicacid-3,3′-di-O-methyl ether),沒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ed)等藥理作用
醇提取液100毫克/公斤,對大鼠有抗著床作用。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功用主治
除濕,祛風,活血,解毒。治痢疾,泄瀉,皖腹絞痛,風濕骨痛,月經不調,皮膚濕癬。①《貴州民間藥物》:"調經,生血行血。"
②《本草推陳》:"治腸炎,痢疾,腸紅便血。"
③《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
④《廣西中草藥》:"洗皮膚濕癬。"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炒熱敷。選方
①治絞腸痧:水蓼根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②治痢疾:水蓼根一兩,同米五錢炒黃,去米,用水適量煲成一碗,一日作兩次分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濕骨痛:一水蓼根二兩,同豬粉腸三兩煲熟,用酒少許沖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二紅辣蓼根二兩,小葉榕樹葉一兩。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④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蓼根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⑤治月經不調:水蓼根擦劍?憊槲邇?E菥品??《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