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水稻黃矮病的水稻,矮縮、花葉、黃枯為本病的主要特徵.多從頂葉下1-2葉開始發病,病斑從葉尖向基部發展,葉肉鮮黃色,葉脈綠色,病葉與莖稈夾角增大,葉鞘仍為綠色株形鬆散病株顯著矮縮,不分櫱,多不能抽穗。發病規律
水稻黃矮病由黑尾葉蟬、二點黑尾葉蟬和二條黑尾葉蟬傳播。能連續傳毒,終身保毒,不經卵傳毒。病毒主要保存於蟲體內越冬,次年再傳染。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櫱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發病輕,而晚稻受害重。水稻黃矮病傳毒介體黑尾葉蟬分布與危害
水稻黃矮病又叫黃葉病、暫黃病。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西南、長江中下游等稻區。由水稻黃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危害水稻,也可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淘汰感病品種。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實行連片種植。改進栽培管理措施,加強肥水管理,適時曬田,清除田邊雜草。2、藥劑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3%呋喃丹顆粒劑l.5-2千克,拌細土20千克,在稻穀播種後撒施。選用50%混滅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或20%葉蟬散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50-200毫升,對水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後每隔5-7天施藥1次,共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