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窯餘熱發電

水泥窯餘熱發電技術是隨著水泥工藝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水泥工業的發展、節能技術的進步、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開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其它行業樹立了典範。

前言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證。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資源消耗速度越來越快,消耗量也越來越大。以地球有限的資源支撐人類社會的無限發展,將使地球資源供應越來越不堪與重負,供求矛盾也越來越大。近年來的煤電油運日趨緊張,油價、煤價的大幅上漲就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

社會經濟的眾多行業中,鋼鐵、冶金、水泥、玻璃行業是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物資,而對於這些行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水泥窯餘熱發電

餘熱發電機組 餘熱發電機組

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每天可利用餘熱發電21-24萬度,可解決約60%的熟料生產自用電,產品綜合能耗可下降約18%,每年節約標準煤約2.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6萬噸。

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是指在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生產過程中,通過餘熱回收裝置——餘熱鍋爐將水泥窯窯頭、窯尾排出大量的低品位廢氣餘熱進行熱交換回收,產生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實現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從而帶動發電機發出電能,窯頭鍋爐所發電能供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

水泥餘熱發電建設模式

傳統模式

由設計單位提供技術方案和電站設計,企業自己安排建設和管理。設計單位只承擔設計,工作量較大,利潤較薄,一些設計單位不願意提供這種模式的服務。由於目前餘熱發電建設是買方市場,這種服務模式的比例逐年下降。

EPC模式

即工程總承包模式。目前水泥餘熱發電建設採用EPC(總承包)模式比較普遍,市場占有率大約60%左右。採用這種模式主要原因是水泥餘熱發電市場比較火爆,技術供應商希望以工程總承包方式承接任務;另一方面水泥生產企業對水泥餘熱發電的設備採購、技術管理比較生疏,這方面正是技術供應商的優勢。一般採用EPC模式時將土建工程拿出去,由業主自行招標。

BOT模式

是一種由出資方建設——運營——轉交的模式,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採用這種模式,水泥企業利用擁有廢氣資源優勢,由電站的承建方全部投資進行建設和管理。企業可以解決資金短缺造成的窘迫,近期可以獲得優惠電價,最終可以獲得電站。投資方依靠資金、技術、配套、CDM、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有效規避投資風險和取得短期較好經濟效益。這種模式目前套用不夠普遍,大概占10%左右。這種模式雙方合作的條款是比較靈活的,關鍵是條款的內容雙方均能接受。

後兩種模式總體經濟性評價是雙贏的,可以說以優勢克服弱勢,雙方盈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