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電視台

水果電視台

繼湖南衛視率先引進水果的概念自稱“芒果台”之後,電視圈近期又掀起一陣水果化包裝新熱潮。東方衛視被稱作“番茄台”,江西衛視被稱為“辣椒台”,青海衛視自稱“青芒果”。江蘇衛視被網友稱為“大蒜台”,但江蘇衛視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將“大蒜”包裝成“荔枝”。貴州衛視將於2011年6月6日端午節後改叫“蘋果台”,而廣東電視台公共頻道同樣自稱“蘋果台”,並早於貴州衛視發布蘋果式樣的台標。這一“撞車”令兩家電視台陷入了不小的尷尬。

名稱來源

湖南衛視透露"芒果台"沒註冊商標

湖南衛視“芒果台”圖示 湖南衛視“芒果台”圖示

水果台標的始作俑者湖南衛視,相關負責人稱“其實就連我們芒果台這個呼號,我們也沒有註冊商標。我們註冊的是湖南衛視的台標,當時這個台標還沒有人稱這個標誌為芒果,後來這個稱呼被網友叫開了,我們才順勢搞了一個《芒果冬粉節》,結果在那之後,芒果台也成了我們官方的一種稱呼。相繼又成立了芒果影業、芒果TV,開播芒果國際頻道等等。”按照該負責人的說法,湖南衛視的台標水果化實屬無心插柳,“關鍵不是電視台怎么稱呼自己,而是觀眾怎樣認為。”

台標撞車

廣東公共頻道

廣東電視台公共頻道圖示 廣東電視台公共頻道圖示

登錄廣東電視台官方網站,記者看見,廣東電視台公共頻道一欄的圖示已經被替換成了一隻配有“廣東公共蘋果台”文字的紅色蘋果狀台標。在公共頻道的主頁當中,有一條於2011年3月31日發布的官方訊息稱“廣東電視台公共頻道將於4月以新姿亮相螢屏”,且明確提到蘋果台標的引入是因為“具有深厚嶺南文化氣息的廣東人更是講究好意頭,蘋果所代表的吉祥意願極具有時尚氣息的美好寓意,正是與公共頻道所代表的頻道定位與形象氣質相貼切。”不過記者發現,訊息中原定的“4月換新姿”並沒有兌現,因為時至今日該頻道的電視信號當中,台標依然是老款的台標,且在其節目播出過程中大量穿插的名為“蘋果來了”的宣傳片,也並沒有提及具體“換新姿”的時間。5月22日記者電話採訪了該頻道負責人韓先生,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沒有換台標是因為換台標這件事情的程式比較複雜,要先向省一級的廣電局報批,再送國家廣電總局審核,這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另外"我們就是否需要換台標這件事也在做新的考量,這個東西暫時還不方便透露,但一切皆有可能。也許我們將來只會強調蘋果台這個概念,但不會在頻道的整體包裝上全面實施,都還說不定。"至於與貴州衛視方面的“撞車”,韓先生也以一切均還沒有定案為由迴避了評論。

貴州衛視

貴州衛視台標 貴州衛視台標

貴州衛視品牌戰略部的羅凱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電話採訪時則首先介紹了他們還在醞釀當中的“蘋果台”標誌,他說:“我上網看了一下廣東公共頻道的台標,他們的設計和我們預想當中的很不一樣。首先我們的‘蘋果'會有蘋果葉子,因為我們想打造一個會呼吸的蘋果的概念,讓觀眾感受到貴州衛視改版之後打造的活力和清新的概念;其次,我們的蘋果上會有一張開懷大笑的大嘴,強調快樂收視,我們的節目將給觀眾帶來歡樂。”記者問羅凱擔不擔心“蘋果台”被廣東公共頻道搶注台標,導致貴州衛視不得不更換“蘋果台”的概念,他解釋說:“這不存在衝突,因為我們頻道並不會將這個蘋果台標作為主台標,原有的台標不會在播出過程中做任何改變,蘋果台的標誌只會作為我們一個副台標出現在我們的ID和宣傳片當中。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我們覺得如果完全用蘋果的概念去包裝整個頻道的話,目前來說還並不成熟,也並不合適。”

事件解析

離開了收視率,叫啥水果都一樣。因為,你叫或不叫,收視率都擺在那裡,不漲不跌;你換不換台標,節目內容都在那裡擺著,枯燥無味。湖南衛視的芒果台叫法,也是近幾年才叫起來的。湖南衛視的超高人氣不是叫了芒果台而換來的,相反,湖南衛視是一個不太注重名稱而是特別注重節目質量的電視台,超女、快男、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等節目,個個是金牌欄目,是這些節目保障了湖南衛視的品牌價值。這個順序一個要搞清楚,是先有品牌後有水果,不是先有水果後有品牌。“先有水果後有品牌”思維模式只會產生一個後果,那就是只有“水”而沒有“果”。

爭搶水果這個行為本身就水份十足,更能證明,這些電視台本身沒有多少乾貨可撈。既然這些電視台有撞車現象發生,既然都是為了求一個“果”,還不如起些乾果的名字,“神馬”核桃台、瓜子台、栗子台,都是可以叫的。但還要申明,無論叫什麼果,乾貨一定不能缺少,否則,不僅會影響到電視台的收視率,還可能影響到這種食物在公眾心中的印象。電視台收視率低本身不可怕,造成該食品在市場上的滯銷,部分果農可能就要遭殃了。

並非所有暱稱都能得到回響

不過,並非所有的“暱稱”都能得到回響,但各大衛視在對待網友的“惡搞”上,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並加以引導。如江蘇衛視的台標被網友稱為“大蒜台”。或許是嫌“口味太重”,江蘇衛視結合網友意見,在後來的一系列舉措中將“大蒜”包裝成“荔枝”,並加以推廣,巧妙“化解”這個尷尬。

概念包裝,有個性才有生命力

昔日給人嚴肅穩重印象的電視台,突然跟著網友玩起了馬甲,讓觀眾大呼給力。有評論認為隨著“芒果”、“番茄”、“荔枝”等一個個暱稱被電視台官方認可,電視台在變革自己節目內容之餘,也學會了概念的打造和節目的整體包裝。

這種包裝對於觀眾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比起以前的某某衛視,現在有了自己的個性,沒有那么冷冰冰了。”有網友在微博中稱,“從四個字到三個字,電視媒體終於準備和觀眾跳“貼面舞”了。”

別把創意只停留在改名上

從陳舊呆板的某某衛視變成鮮活生動的瓜果蔬菜和形象的動物名,電視台的這一舉動得到無數叫好聲。雖然都知道改名蘋果並不能真像蘋果鮮美了,變成大象也不代表真強壯如斯了,但至少證明,電視台有了觀眾即上帝的意識,認識到電視就是一道水果蔬菜,要長得水靈才能賣得出去。

但是叫好之餘也還是有更多期待:期待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概念包裝秀,電視台不是被動地跟著網友的稱呼走,而是真的有所計畫有所設計。改變一個名字並不能令電視媒體有質的飛躍,一個品牌的塑造需要完整長期的規劃、出色的內容支撐及富有創新開拓精神的團隊等多個“部件”的組合。

披上“馬甲”讓觀眾有新鮮感了,記得好好打造,從節目內容、形式到質量來一次全面的更新,別把創意僅停留在改名上,瓜果長得再漂亮,如果內里腐爛無生氣,得到的估計只是一片罵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