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鄉

水晶鄉位於廣西省象州縣北部,有8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共74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水晶鄉位於象州縣北部,鄉政府駐地於水晶街,距縣城約52公里,轄地與兩市三縣六鄉鎮相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138.23平方公里,轄水晶、竹山、馬旦、龍團、甫上、雷安、新村、迷塘8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共74個村民小組。統計到2006年5月底,全鄉總人口為22387人,總戶數為6043戶,其中農業人口21179人,非農業1208人。轄區內居住有漢族、壯族、侗族、水族、瑤族、苗族、黎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等10個民族,其中壯族18272人,占81.96%,漢族3714人,占16.66%;現有黨(總)支部14個,黨員678名(其中婦女黨員96名)。

背景

【歷 史】清代屬象州昌化里,北上里部分轄地及雒容縣豐軌鄉部分轄地。民國時期為象縣水晶鄉及雒容縣朝敬鄉部分轄地。解放後,先屬大樂區,後屬羅秀區。1953年至1954年,雷安及河滿等村先後從鹿寨縣劃入;1958年1月並鄉,9月設公社,與羅秀、麥棉連稱東方紅公社;1959年3月分出設水晶鄉人民公社;1962年更名為水晶區;1966年更名為水晶鄉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水晶鄉人民政府。
【資 源】水晶鄉屬於丘陵地區。較高的山有大嶺,海拔374.6米;森林面積約7.2萬畝,森林蓄積約1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2 %。蘊藏有重晶石礦,年產礦3萬噸左右。耕地面積約5.7萬畝,其中水田約2.5萬畝,旱地約3.2萬畝。主要河流有水晶河。有甫上、金龍等12座小型水庫,有效庫容871.5萬立方米,適合發展漁業和開發水庫划船、釣魚、觀光等旅遊業。
【經 濟】經濟發展以糧食、甘蔗為主,為縣內糧食和甘蔗主產區之一。2006年,全鄉糧食總產量4384萬斤,優質谷3558萬斤,占稻穀總產量的91.98%,農民人均有糧865公斤;甘蔗面積約2.3212萬畝,年產原料蔗10.4萬噸左右;桑園面積4790畝,全年產繭量在6.91萬公斤左右;水果面積4500畝,魚塘450張共4800畝。轄區內建有優質米加工廠2個,紅磚廠1個。全鄉共35個村屯建有人飲工程。
【科教文衛體】長期以來,該鄉黨委政府堅持把教育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重視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經全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奮鬥,1996年通過區級“普六”驗收,為“普九”工作奠定了基礎;1996年後,水晶鄉全體乾群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狠抓“兩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義務教育法》及自治區、市、縣“兩基”有關檔案精神,堅持“科教興鄉”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舉全鄉之力,堅定不移地抓好“兩基”工作,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兩基”工作得到很好的發展,1997年通過縣級驗收,1998年通過自治區驗收。自2002年“兩基”工作通過自治區的複查驗收以後,該鄉進一步加強對“兩基”工作的領導,做到機構不撤、力度不降,致力於抓好“兩基”成果的鞏固和提高。著力於學校的硬體建設,完善教學設施,增加遠程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成人教育也取得新突破,全鄉教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全鄉現有國中1所,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51人;鄉中心國小1所,7所村完小,教學點10個,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43人。中學教職工64人,全鄉國小教職工125人。中國小專任教師和校長崗位培訓合格率均為100%。
2006年底,國小在校生164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56%,國中在校生751人,國中階段入學率95.62%。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國小校舍建築面積 17665平方米,生均10.75平方米;國中校舍建築面積10133平方米,生均13.49平方米。全鄉中國小學校儀器、圖書裝備得到補充,國小圖書有25839冊,生均15.73冊;國中圖書有19884冊,生均26.48冊。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鄉辦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一所,分校8所,專職教師2人,兼職教師13人,三年來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105期,培訓人員7650人次。全鄉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普及實驗教學,並順利通過自治區"兩基"及"普實"達標驗收。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8所;電影院1座,圖書館1座,公共運動場22個。
【機構設定、職能】水晶鄉黨政機關核定編制28人,實際編制22人,事業單位核定43人。事業單位劃分為:農業服務中心、計畫生育服務所、財政所、企業站、水保林業站、文化廣播站、國土資源管理所、建設管理所、勞動保障事務所。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的人員均在規定的職數和編制限額內,且均按規定的程式和許可權履行工作職責。
【近年取得的成績、榮譽】近年來,該鄉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群面進步,各項事業卓有成效,全鄉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以平均9%的速度增長。全鄉生產總值2005年實現8756萬元,較2002年增長34.29%。財稅收入明顯增加,全鄉2005年財稅總收入完成319萬元,在因取消農業稅,每年財稅減收190多萬元的情況下,較2002年增長6.27%。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0萬元,較2002年增長132.69%。招商引資取得新成就,2005年招商引資項目12個,引進資金3756萬元,較2002年增長420%。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2005年達2409元,較2002年增長33.91%。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近年來,我鄉先後獲得自治區、市、縣各級頒發的榮譽證書或稱號:1991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評為第四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1998-2000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個好”紅旗鄉(鎮)黨委;2001年被柳州地區行政公署評為先進基層鄉(鎮)黨委、“六個好”紅旗鄉(鎮)黨委、柳州地區村民自治模範鄉(鎮);2003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進步獎;2005年被來賓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計畫生育重點管理先進獎、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及榮獲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基層組織、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發展縣域經濟一等獎、招商引資工作一等獎等30多個獎項;2006年獲縣級計畫生育目標管理二等獎、來賓市2003-2006年綜治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度縣級招商引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