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垂曲線

氧垂曲線

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機物污染時,由於有機物這種氧化分解作用,水體溶解氧發生變化,隨著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離內,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來溶解氧水平,可繪製成一條溶解氧下降曲線,稱之為氧垂曲線。水體受到污染後,水體中的溶解氧逐漸被消耗,到臨界點後又逐步回升的變化過程需氧污染物排入水體後即發生生物化學分解作用,在分解過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的變化狀況反映了水體中有機污染物淨化的過程,因而可把溶解氧作為水體自淨的標誌。

基本信息

圖線分析

氧垂曲線氧垂曲線

如果以河流流程作為橫坐標,溶解氧飽和率作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標繪曲線,將得一下垂形曲線,常稱氧垂曲線,最低點稱臨界點在一維河流和不考慮擴散的情況下,河流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和溶解氧的變化可以用S-P(Streeter-Phelps)公式模擬。

復氧與耗氧

有機物進行生物淨化的過程中,復氧與耗氧同時進行,水中溶解氧含量即為耗氧與復氧兩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氧垂曲線反映了DO的變化:

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飽和的。污染之後,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於復氧速率,溶解氧不斷下降。隨著有機物的減少, 耗氧速率逐漸下降;而隨著氧飽和不足量的增大,復氧速率逐漸上升。當兩個速率相等時,溶解氧到達最低值。隨後,復氧速率大於 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斷回升,最後又出現飽和狀態,污染河段完成自淨過程。可表示如下:

當耗氧速率 > 復氧速率時,溶解氧曲線呈下降趨勢

當耗氧速率 = 復氧速率時,為溶解氧曲線最低點,即最缺氧點;

當耗氧速率 < 復氧速率時,溶解氧曲線呈上升趨勢

發生以上變化的原因來自水體復氧和耗氧兩方面:

耗氧原因:

①有機物的生物氧化

② 硝化作用:水中存在氨,硝化作用會消耗溶解氧。

③水底沉泥的分解。

④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

⑤無機 還原性物質的影響。

復氧原因:

①空氣中的氧通過河流水面不斷地溶入水中;

②水體中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