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衛生與大氣衛生

圍繞地球四周的空氣稱為大氣,它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大氣自地表向上,可分為三層,即對流層、平流層和電離層。與人類生活關係最密切的是對流層。

對流層是靠近地面空氣密度最大的一層,空氣總量的95%集中在這裡,大氣污染也主要發生在對流層。隨著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下降,每升高1000m,氣溫下降6.5℃左右,這種隨著離地面高度不同而產生的氣溫下降叫溫度遞減。溫度遞減越大,氣流垂直流 動越大,其垂直混合作用越強。但有時也可出現氣溫逆增現象。

標準和基準的概念

大氣衛生標準是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大氣污染保護居民健康,評價大氣污染程度,制訂大氣防護措施的法定依據。由於大氣污染影響範圍廣泛,接觸的人群幾乎包括了所有生活在該地區的人群,尤其包括老、弱、病、幼、孕、敏感體質等體弱人群,而且都是長期、晝夜的持續接觸,因此,大氣的衛生標準要比生產車間空氣的衛生標準制訂得更為嚴格,空氣品質要求更高。
標準(standard)和基準(criterion)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基準是通過科學研究得出的對人群不產生有害或不良影響的最大濃度,是根據劑量反應關係和一定的安全係數而確定的,不考慮社會、經濟、技術等人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標準是國家對環境中有害因素提出限量要求和實現這些要求所規定的相應措施的技術法規。標準的制訂是以基準為主要依據並且要考慮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經過綜合分析而制訂的,並由國家管理機關批准頒布,具有法律的制約性的。
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受生產周期、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經常變動。各種有害物質對機體產生的有害作用類型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國的大氣衛生標準規定了兩種濃度的最高容許值,即日平均最高容許濃度一次最高容許濃度。一次最高容許濃度是指任何一次短時間採樣測定結果的最高容許值。有些物質能使人或動植物在短期內(瞬間或20min內)出現刺激、過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則該物質必須制訂一次最高容許濃度,這是確保接觸者在短期內吸入該物不至於產生上述任何一種急性危害的上限值。日平均最高容許濃度是指任何一天內多次測定的平均濃度的最高容許值。對一些有慢性作用的物質都應制訂此值,亦即經過長時間(數月、數年)的持續作用也不致引起最敏感對象發生慢性中毒或蓄積現象以及遠期效應的日平均上限值,在任何24小時內均不應超過,以達到防止污染物慢性和潛在性危害的目的。有些物質既能產生急性危害,又能產生慢性危害,則兩種最高容許值都應制訂。
我國大氣衛生標準以重量濃度(mg/m3)表示,即標準狀況下1m3空氣中該物質的重量mg數。
全球空氣和海洋平均溫度上升、冰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這一切使我們了解和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除了這些可以觀察到的變化外,當今人類健康也在遭受對氣候敏感的影響。這些影響在攻擊公共衛生的支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於今天世界衛生日警告說,這些影響也使我們看到一些在大規模範圍內公共衛生將需要面對的挑戰。
“雖然氣候變化是一種全球現象,但其後果不會是均勻分布的。”“簡言之,氣候變化可影響已經很嚴重的衛生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發展中世界,並且很難解決。”為解決氣候變化給衛生帶來的影響,世衛組織正在協調和支持科研與評估項目,尋找最有效的措施來保護氣候變化下的人類健康,特別是對脆弱人群,比如開發中國家的婦女和兒童,並提請會員國對其衛生體系做出必要的改革,來保護本國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