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衛生

綠化指的是栽植防護林、路旁樹木、農作物以及居民區和公園內的各種植物等。綠化可改善環境衛生並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多種作用。主要從補充空氣中的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防塵、防風、減噪、滅菌、淨化水質、保持地面乾燥等幾方面改善環境衛生。

綠化衛生

內容

綠化衛生 plantation and health

綠化指的是栽植防護林、路旁樹木、農作物以及居民區和公園內的各種植物等。綠化可改善環境衛生並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多種作用。

綠化主要從下列幾方面改善環境衛生:

  • 補充空氣中的氧。成年人一晝夜需要消耗0.75千克的氧氣、排出 0.9千克的二氧化碳。不少工廠也往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氣中的氧氣要及時補充,二氧化碳要不斷排除以維持空氣的正常組成成分。綠化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為人類處理掉近千億噸的二氧化碳。空氣中有60%的氧氣是由森林、綠地製造的。
  • 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許多植物具有較強的吸收過濾大氣中有害氣體的能力。如綠化能有效地減少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從而減少大氣中臭氧的發生量和防止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柳杉、梧桐、泡桐、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碳;刺槐、檜柏、女貞、向日葵等能吸收氟化氫;槐、銀樺、懸鈴木等能吸收氯和氯化氫;夾竹桃、桑、棕櫚能吸收汞;鐵樹、美洲槭能吸收大氣中苯、醛、酮、醇、醚等。此外,有些樹的葉子還能吸收大氣中的鉛、鎘和砷。
  • 防塵。植物的葉面和莖的表面有的生著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或油脂。因此能攔截、過濾、吸附或粘著懸浮於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據統計,在綠化好的地區,大氣含顆粒物的量比非綠化地區大氣的含顆粒物量少50~70%。吸滯顆粒物的植物經雨雪水沖洗後,還可以恢復其吸塵能力。草地也有防塵的作用,草本身不但能固定地皮表面的土壤,而且能防止二次揚塵現象。草地是個不平滑的、粗糙的表面,故還能使近地面氣流中的顆粒物停滯在草地上。
  • 防風。綠化是防風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別是茂密的森林,其防風作用更明顯。因樹幹、樹枝和樹葉都能阻擋氣流前進,所以氣流通過森林後速度會減慢。其減弱的程度與樹木的高矮、數量與樹木的品種以及森林的寬度有關。例如,氣流通過120~240米寬的森林時,風速幾乎可減到零,故植樹造林已成為重要的防風措施。
  • 減噪。聲音在空曠的地區以300米/秒的速度向四周傳播。遇到植物的阻礙時,立即由直線傳播變為分散式傳播,其強度變弱。測定結果證明,一個中等度的森林能使噪聲的強度減少10~13分貝,茂密森林可減少18~20分貝,通常的街心花園也能使噪聲減少4~7分貝。故樹木與植物能起到隔音牆與消聲器的作用。馬路兩旁及住宅的周圍多栽植喬、灌木能極有效地防噪聲污染。
  • 滅菌。不少植物不僅能分泌粘液滯留空氣中的細菌,有些植物還能釋放出具有殺菌作用的植物殺菌素,所以多種植樹木和花草可以減少藉助於空氣傳播的某些疾病。
  • 改善微小氣候。植物通過阻擋太陽輻射,調節氣溫與溫度來改善微小氣候。茂密的樹冠能阻擋太陽的輻射,同時部分陽光可被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和反射,從而使通過樹葉間隙透入地面的陽光明顯減少,一般只透過 5~40%。綠化地區的太陽輻射溫度比非綠化地區降低14%左右,這樣便減少了炎熱程度和嚴重的日曬現象。
    各種植物,特別是樹木有蒸發水分的功能。當綠葉表面蒸發水分時,需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故一般森林中的氣溫比城市內低3~5℃。冬季晝間,綠化地帶的樹枝和樹葉吸收了太陽的熱量,在晚間將熱量放出,所以冬季森林地區的氣溫比非森林地帶的溫度高0.5~1℃。綠化有使冬暖夏涼的調節作用。
    植物,尤其是闊葉樹,在生長過程中,每晝夜可蒸發大量水分。通常在森林地區大氣的濕度比非森林地帶高7~14%。
  • 淨化水質。樹木有吸收水中溶解物質的作用。試驗證明,有色、有味、混濁和含細菌的污水流過森林後,水的色度降低,異味減弱或消失,透明度升高,細菌的含量明顯減少。結果大大減輕了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 保持地面乾燥。沼澤地區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帶,地面往往十分潮濕。地面潮濕的環境對健康不利。樹木具有極強的吸取地下水分和含蓄水分的能力,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保持地面乾燥的有效措施。
  • 配圖

    所屬分類

    環境衛生
    社會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