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舞蹈研究

民國時期舞蹈研究

《民國時期舞蹈研究(1912-1949)》內容簡介:民國時期舞蹈的發展一方面受到舞蹈藝術發展自身規律的要求,既有繼承也有創新,既有藝術層面的探索也有文化層面的激變;另一方面,從1912—1949的30多年間,舞蹈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裡面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影響,也有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碰撞,還遭遇了中國社會文化近代化、現代化的特殊階段。因此,民國時期的舞蹈發展在延續中國舞蹈發展的歷史進程的同時,呈現出特殊的複雜性,並且對當代舞蹈藝術發展思想格局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民國時期舞蹈研究(1912-1949)》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舞蹈研究(1912-1949)》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仝妍,回族,1976年生於江蘇南京,副研究員,現任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副主編。2011年考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攻讀藝術學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從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史論系,1999年成為北京舞蹈學院首屆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舞蹈教育家呂藝生教授研究舞蹈基礎理論,2002年7月畢業留校於舞蹈學系任教,先後教授中國古代舞蹈史、中國現當代舞蹈史、舞蹈作品賞析、舞蹈教育學等本科課程。先後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論中國當代舞蹈的價值取向》《“難能為美”與“文化同感”——論當代舞蹈的專業審美與文化審美》《藏族舞蹈文化自我意識之發展與變化》《論中國石窟舞蹈的藝術特徵》《傳統與轉變——古代宗教、祭祀文化與先秦巫祭舞蹈》《民國時期(1912—1949)舞蹈發展的歷史意義》《論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徵》等。2010年出版編著教材《中國舞蹈史》。

圖書目錄

前言
一、西舞東漸——西方舞蹈文化的藝術啟蒙與社會熱捧
(一)西學東漸的文化變遷
1.西學東漸
2.辛亥革命的民主思想
(二)西方舞蹈文化的傳入
1.專業的啟蒙
2.社會的熱捧
3.畸形的流變
二、戲舞流變——傳統舞蹈文化的精益求精與現代改良
(一)京劇形成與名家輩出
1.生行天下
2.四大名旦
(二)戲曲改良與舊劇新作
1.南歐北梅
2.戲曲改良
三、新型歌舞——都市舞蹈文化的平民思想與民主意識
(一)軍閥政府的文化壓制
(二)新文化運動的火種
(三)新型舞蹈的出現
1.學堂歌舞的興起
2.流行歌舞的出現
四、紅色歌舞——革命舞蹈文化的民間情結與現代轉型
(一)國民黨政府的文化“圍剿”
(二)左聯的革命文藝號角
(三)中國革命歌舞的勃興
1.吳曉邦與新舞蹈藝術
2.蘇區的紅色歌舞
(四)抗戰文藝運動中的革命舞蹈
1.國統區抗戰文藝運動
2.抗日救亡中的舞蹈
(五)解放戰爭中的革命舞蹈
1.國共對峙、文藝論爭
2.國統區的進步舞蹈
3.解放區的舞蹈藝術
五、啟蒙與革命——民國時期舞蹈發展的特點與歷史意義
(一)民國時期舞蹈發展的特點
1.傳統的嬗變
2.專業的啟蒙
3.民主的精神
4.革命的指向
(二)民國時期舞蹈的歷史意義
1.體現了“民主化”進程
2.實現了“現代性”轉變
3.形成了“當代性”基礎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