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區

民國的政區

民國初年,廢除府州廳一級,實行三級制。在廢除府、州、廳後,“道”仍繼續保留,作為介於省、縣之間的行政單位,以補因省地區過大,轄縣較多,統治不易的困難。
每道轄縣的數目,各因其人口的疏密及政務的繁簡而定,有的多至三十餘縣,少的十餘縣不等。
1914年,全國共設有九十二道,後續有增置。省的長官稱督軍,道稱道尹,縣稱縣知事。地方行政區劃成為省、道、縣三級制。
 

省名數量

道 名

直隸4 津海(天津)、保定(清苑)、大名(大名)、口北(宣化)
奉天3 遼瀋(瀋陽)、東邊(安東)、洮昌(遼源)
吉林4 吉長(吉林)、濱江(濱江)、延吉(延吉)、依蘭(依蘭)
黑龍江4 龍江(龍江)、黑河(瑗琿)、綏蘭(綏化)、海滿(呼倫)
山東4 濟南(歷城)、濟寧(濟寧)、東臨(聊城)、膠東(煙臺)
河南4 開封(開封)、河北(汲)、河洛(洛陽)、汝陽(汝寧)
山西3 冀寧(陽曲)、雁門(大同)、河東(運城)
江蘇5 金陵(江寧)、滬海(上海)、蘇常(吳)、淮揚(淮陰)、徐海(銅山)
安徽3 安慶(懷寧)、蕪湖(蕪湖)、淮泗(鳳陽)
江西4 豫章(南昌)、廬陵(吉安)、贛南(贛)、潯陽(九江)
福建4 閩海(閩侯)、廈門(思明)、汀漳(龍巖)、建安(南平)
浙江4 錢塘(杭)、會稽(鄞)、金華(衢)、甌海(永嘉)
湖北4 江漢(武昌)、襄陽(襄陽)、荊宜(宜昌)、施鶴(恩施)
湖南3 湘江(長沙)、衡陽(衡陽)、辰沅(芷江)
陝西3 關中(長安)、漢中(南鄭)、榆林(榆林)
甘肅7 蘭山(皋蘭)、渭川(天水)、涇原(平涼)、寧夏(寧夏)、
西寧(西寧)、甘涼(武威)、安肅(酒泉)
新疆8 迪化(迪化)、伊犁(伊寧)、塔城(塔城)、阿山(承化寺)、
阿克蘇(阿克蘇)、喀什噶爾(疏勒)、焉耆(焉耆)、和闐(和闐)
四川5 西川(成都)、東川(巴)、建昌(雅安)、永寧(瀘)、嘉陵(閬中)
廣東6 粵海(番禺)、嶺南(曲江)、潮循(汕頭)、高雷(茂名)、瓊崖(瓊山)、欽廉(欽)
廣西6 南寧(邕寧)、蒼梧(蒼梧)、桂林(桂林)、柳江(馬平)、田南(百色)、鎮南(龍州)
雲南4 滇中(昆明)、蒙自(蒙自)、普洱(思茅)、騰越(騰衝)
貴州3 黔中(貴築)、鎮遠(鎮遠)、貴西(畢節)
川邊2 邊東(康定)、邊西(昌都)
熱河1 熱河(承德)
察哈爾1 興和(張北)
綏遠1 綏遠(歸綏)

資料來源

行政區劃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