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學:遙想大學當年

詳細信息

作者:陳平原 謝泳等著

張竟無 編
ISBN:978-7-5060-5154-5
定價:68.00
上架建議:文化 教育
出版者: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重磅推出
頁數:534頁
尺寸:16開 170*228

大師名言

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 ——陳寅恪
假如我有機會看到蔣先生,我一定對他說,請他下野。這是客氣話。說得不客氣點,便是請他滾蛋。 ——張奚若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學生沒有壞的,壞學生都是教壞的。 ——梅貽琦
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蔡元培
國立大學若不代表“民族的靈魂”,若不承擔起“創立民族文化的使命”,不能成為“復興民族大業的參謀本部”,“便失掉大學存在的意義”。 ——羅家倫
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移。……所以有了博學的教授,不但是學校的佳譽,並且也是國家的光榮;而作育人才以為國用,流澤更是被於無窮。 ——竺可楨
中國大學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錢學森

編輯推薦

◆他們當中有陳寅恪這樣,以“不合作”為最高原則;有顧準這樣,敢於反叛的;有儲安平這樣,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更多像錢鍾書這樣,看透了而“閉門不管天下事”的。正是這些豐富的知識分子選擇,構成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悲欣交替、起落交織的全部人生。
◆民國時期的一個專科學校,用“書塾式”“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培養出一批國學大家;
◆當年的西南聯大的教授們與學生們,生活清苦,上課時還需時時用心聽警報,聞響即得外奔,卻培養出大批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出類拔萃者,比比皆是;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人物?

內容簡介

大學的歷史是怎樣的,以前的大學的風采是怎樣的?本書選用文章共70餘篇,按所述內容分“校長像校長”“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學術像學術”“學校像學校”“圖書館像圖書館”6個章節。有49位大師胡適、蔣夢麟、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等關於自己治學的感想、演說、發刊詞;有陶希聖、張申府等人的文章中對胡適、蔡元培等大師的治學理念、大師風範的的認同;也有潘光旦、竺可楨、陳獨秀對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追求;還有柳存仁、金克木、張中行對大學的風土人情,甚至於小飯館的味道的饒有興趣的小品文、隨筆等;更有謝泳、陳平原等當代大家論述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四九年前的北大的精神學術論文,展現了民國時期中國的各大名校所特有“永恆的風景”,感受到這些學校歷史傳統與文化精神,表現出他們的內涵與靈性,讓讀者感知這些大學的脈搏與靈魂,讓我們看到與當代大學不一樣的風采,遙望民國時期的大學生態、大學教育,回望一個學術的黃金時代及對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學術自由、精神獨立的推崇。

作者簡介

謝泳:1961年生,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有《中國現代文學的微觀研究》《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困境》等箸作,文章平穩舒緩,隱藏著深沉的思想和個人風格,被摩羅譽為“現代隨筆新三家”。陳平原:1954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有《北大精神及其他》《老北大的故事》《中國大學十講》等著作。研究的方向從現代文學史到現代中國學術史,至本世紀開始兼及現代中國教育史。蔡元培(1868年~1940年):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

目錄

緒 論 遙想大學當年
第一章 校長像校長
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蔡元培
蔡先生任北大校長對近代中國發生的巨大影響——陶希聖
北京大學和學生運動——蔣夢麟
張梅兩校長印象記——柳無忌
就職演說——梅貽琦
歡迎新同學的幾句話——梅貽琦
四十年南開學校之回顧——張伯苓
羅家倫重建中大——王運來
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十屆畢業典禮訓辭——唐文治
論大學設訓導長——潘光旦
第二章 老師像老師
從“五四運動”到“六三索薪” ——馬敘倫
紅樓一角——謝興堯
我和北大——沈尹默
五四運動前後的北京大學——梁漱溟
北京大學雜憶——錢 穆
五四後的清華——馮友蘭
傅斯年與西南聯大——謝 泳
一二·一運動中的三個教授——謝 泳
西南聯大知識分子群的形成與衰落——謝 泳
第三章 學生像學生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陶行知
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胡 適 蔣夢麟
四十六年前我考進母校的經驗——俞同奎
北京大學預科——陶希聖
我在北京大學當學生的時候——馮友蘭
三一八慘案中的北大學生——劉生浚
報考北大前後——茅 盾
大學畢業生應有的認識與努力——竺可楨
清華初期的學生生活——潘光旦
第四章 學術像學術
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蔡元培
我們所最需要的教育——李登輝
大學教育——蔡元培
教育與位育——潘光旦
大學教育的兩種理想——鄭曉滄
學術獨立與新清華——羅家倫
論教育的更張——潘光旦
西南聯大的學術傳統——謝 泳
文法科在今日中國的地位——池世英
隨感錄:學術獨立——陳獨秀
教育獨立議——蔡元培
學術與政治——賀 麟
自由、民主與教育——潘光旦
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畫——胡 適
知識分子與文化的自由——張東蓀
第五章 學校像學校
大學一解——梅貽琦
什麼是構成大學“大”的要素——雷沛鴻
大學教育之主要方針——竺可楨
學生自治——在北京高等師範演說——蔣夢麟
改革高等教育中幾個問題——傅斯年
現代大學的理想和組織——孟憲承
歐美大學之今昔與中國大學之將來——許崇清
北京大學五十周年——胡 適
北大與北大人——朱海濤
老北大的故事——陳平原
西南聯大給我們留下了什麼——謝 泳
抗戰期間的浙江大學——祝文白
回憶金陵大學——陳裕光
陳裕光的辦學理念——章開沅
陳嘉庚廈門辦學——余 鋼 王增炳
無錫國專雜憶——楊廷福 陳左高
第六章 圖書館像圖書館
記北京大學的圖書館——柳存仁
一點經歷·一點希望——金克木
北大圖書館——張中行
讀書有味聊忘老——謝興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