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過程
1、糟子
糟子一般是每年的六月六日用黃米麵製作的發酵劑。做糟子時,先用舊糟子當引子,把白面和糟引子和成麵團,用盆子放到熱炕上等候發酵。同時把黃米微泡一下,在半乾半濕的時候,用擀仗碾碎,等待糟面發酵後,把碾碎的黃米麵和糟引發酵子面和在一起,和勻後,揉成條,切成塊,放在外面風乾,糟子就做成了。
2、酵頭子
做饃饃時,先用容量兩三碗的盆盆缽缽,用溫水泡上一到數塊糟子, 再兌以少許麵粉,置溫熱處催醒,俗叫酵頭子。做法是先把糟子用擀仗在案板上碾碎,放入一個小盆中,倒入溫開水,放到熱炕上等待發酵,發酵後把酵頭子表層的一層黃水清掉,用溫開水和好死麵糊,勻速倒入已發酵的酵頭子裡,再放到熱炕上等待發酵,以此類推,直至有半盆子酵頭子,酵頭子準備完畢。
3、對面
對面就是把新和的面與已發酵的酵頭子和在一起,揉勻,放到熱炕上發麵。發麵後再加水加面,再攪再發,反覆幾次;對面多少根據你想做多少饃饃而定。
4、做饃饃當對面感覺足夠時,開始做饃。製成各種形狀的饃,在饃饃頂上覆蓋一層白布或薄被之類的,放在溫熱處,使之松虛多泡後,饃饃就醒了。就可以入鍋或入烺坑了。
5、燒烺坑在饃饃快要醒好前,要燒好烺坑。燃料對饃的味道影響很大,一般用柴草或葵花桿。燒烺坑可是一個技術活,燒的太過了,饃饃容易皮焦瓤生;燒的溫度不夠,饃饃根本熟不了,表皮發白,出坑後不能吃。
6、烺饃饃饃饃醒好後,烺坑也燒好了,先在烺板上抺上一層香油,再把饃饃放在烺板上,之後,放入烺坑內,和泥封口。放進去之後45-50分鐘後就可以出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