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贊猷

毛贊猷

毛贊猷毛贊猷,東莞萬江人,生於1930年9月。 1963年,中國科學院和北大、清華協定,互派青年專家和教師“留學”。 、1988年和1993年的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

毛贊猷毛贊猷
毛贊猷,東莞萬江人,生於1930年9月。1948年至1953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地理系讀書;1953年至1995年在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助教。其間:1958年至1961年在國家大地圖集編輯部編輯兼業務秘書;1982年至1990年在國家遙感中心技術培訓部擔任副主任;1995年退休。
毛贊猷1930年出生於東莞縣莞城鎮,祖居萬江新洲鄉邦凹村(進萬江新和管理區)。1937年在一小(現莞城中心國小)讀書,1938年東莞淪陷後輟學。8歲的毛贊猷,隨父母逃難到了澳門。他在教忠中學、知用中學讀完了國小和國中。1945年日寇無條件投降後,他回到莞城,考上明生中學和東莞中學讀高中。1948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其時不少親友勸他留在澳門經商或出洋深造。然而,強烈的為祖國獻身的使命感,驅使他攜著簡單的行裝,回到廣州。12月考上了中山大學地理系。
解放初期的大學,學制是不分專業的,毛贊猷選擇了地圖科學,他的畢業論文是《廣州芳村的土地調查與土地利用》,大量的野外調查、測繪工作,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地圖學這一門學科。1953年中大畢業了,他填寫的第一個志願是服從組織分配。他被分配到北大工作。從此,他就在這個最高學府里教學、科研。195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四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直到現在還站在最後一班崗。
毛贊猷從事於地圖學教學,發現一成不變的地形圖基本內容,奉若神明的規範細則,占據了教材的一大半。教師教的,學生聽的都味同嚼蠟,而野外考察中大量的空間數據、資料都不能及時反映到教材中,因為當時航空攝影的像片,只供編制地形圖使用,過後就藏在深山的圖庫里,地形圖只是客觀世界的第二手資料,而航空像片上豐富的地面信息被禁錮在保密的保險柜里。
1963年,中國科學院和北大、清華協定,互派青年專家和教師“留學”。這時已是講師的毛贊猷就教於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陳述彭教授。陳述彭是我國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奠基人。他讓毛贊猷從航空像片入手,開始野外專題製圖的征程。先參與海島航空像片綜合調查,繼而對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毛烏素沙區,用航空資料大面積、多學科專題製圖,開闢了一項直接採取地面信息最豐富、最直觀的航空遙感調查技術。1966年,正當航空遙感技術和套用技術取得迅猛進展的時候,“文革”的烽火從北大點燃,瞬即燃遍華夏大地。毛贊猷只因抗日戰爭隨家人逃難到澳門而被定為“特嫌”,被囚禁80天,放監後仍被審查。1973年,毛贊猷擺脫了“文革”強加在他頭上的不實之詞,他決心以百倍的努力,去彌補這八年的損失,他們繼續組織到內蒙古毛烏素沙漠調查,由他負責一項六個專題的製圖工作,他們深入到毛烏素沙地的中心地帶,越過無定河和七十里寬的牛眼沙,了解土地資源、水源的實況。毛烏素是個“千里鳥飛絕,萬里人跡滅;茫茫白骨生,渺渺水枯竭”的地方。他們徒步到毛烏素村時,還見到殘留的枯骨,令人毛骨悚然。他們克服了千難萬險,終於完成了這次沙漠調查。由他總編的毛烏素沙地專題系列地圖得以出版,有利於對沙漠的整治。
1974年至1976年,毛贊猷與北大師生到青藏高原進行青藏公路(格爾木至拉薩)選線考察,他們連續三個夏季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崑崙山至唐古拉山路段進行凍土遙感調查,即使在夏至這一天,宿營地水池裡冰厚贏寸,入夜鵝毛大雪飄入帳篷內、鵝絨睡袋上。三年里,他們過了六個冬天。1976年12月隆冬,為了取得大冰丘凍脹的數據,在零下30℃的嚴寒中,年已46歲的毛贊猷,為了節省旅差費,獨自一人登上崑崙山口,在兵站解放軍戰士的幫助下,完成定位測量任務。由“多種兵”組成的青藏公路選線課題,獲1978年科學大會獎。
1980年11月派出一個七人學術代表團(毛贊猷是成員之一)出席了第一屆亞洲遙感會議。同年,毛贊猷被任命為國家遙感中心下屬的技術培訓部副主任。1983年起,毛贊猷教授連續投入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遙感在內蒙古草場、防護林調查中的套用研究。擔任技術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這兩個項目要求用最新的衛星資料對面積達118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生態環境和再生資源摸清家底,兩個項目組織了幾十個單位的一百多名教授、技術人員和大學生參加,經過八年大規模的野外檢驗與專題研究,預定的研究任務完成。而編制的各種專題圖件成為內蒙古重要文化財富。內蒙古科委立項委託毛贊猷等專家整理成《內蒙古自治區資源系列地圖》交科學出版社出版。兩個項目也分別獲得1987年 、1988年和1993年的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受獎名單中,毛贊猷名列前茅。1993年頒發的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共十二項,毛贊猷負責的項目是北大獲獎的唯一項目。
毛贊猷教授在北大工作了四十多年,在教學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他們大多數已成為各地地圖學、遙感套用的骨幹。他個人在遙感科研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199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