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毛翠雀花種拉丁名:Delphinium trichophorum Franch.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屬中文名:翠雀屬
屬拉丁名:Delphinium
國內分布: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海拔3350-4600米)、甘肅中部和南部(海拔3000-4000米)、青海東南部及東部(在東北部分布於海拔2100-2550米間山地)。生高山草坡。
海 拔:2100-4600

命名來源:[bull. Soc. Philom. Paris, ser.8 5: 166. 1893]
中國植物志:27:354
英文植物志:6:233
形態特徵
莖高(25-)30-65厘米,被糙毛,有時變無毛。葉3-5生莖的基部或近基部處,有長柄;葉片腎形或圓腎形,與短距翠雀花相似,長2.8-7(-10)厘米,寬4.8-13(-15)厘米,深裂片互相覆壓或稍分開,兩面疏糙伏毛,有時變無毛;葉柄長5-10(-20)厘米。莖中部葉1-2,很小,有時不存在。總狀花序狹長;下部苞片似葉,具短柄,上部苞片變小,披針形,全緣;軸及花梗有?溝牟諉ü=閉梗恍“換üI喜炕蚪ザ耍讞嗌希研沃量砼胄危?8-13毫米,密被長糙毛;萼片淡藍色或紫色,長1.2-1.9厘米,內外兩面均被長糙毛(長1.2-2毫米),上萼片船狀卵形,距下垂,鑽狀圓筒形,長1.8-2.4厘米,基部粗3-5毫米,末端鈍;花瓣頂端微凹或二淺裂,無毛,偶爾疏被硬毛;退化雄蕊瓣片卵形,二淺裂,無毛或有疏糙毛;雄蕊無毛;心皮3,子房密被緊貼的短毛。蓇葖長1.8-2.8厘米;種子四面體形,長約2毫米,沿稜有狹翅。8-10月開花。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海拔3350-4600米)、甘肅中部和南部(海拔3000-4000米)、青海東南部及東部(在東北部分布於海拔2100-2550米間山地)。生高山草坡。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藥學作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毛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lphiniumtrichophorumFranch.[D.purdomiiCraib.]
採收和儲藏:處長季採收,除去雜質,陰乾或曬乾。
【原形態】
毛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25-65cm,被糙毛,有時脫落變無毛。基部或近基部葉3-5,具長柄;葉柄長5-20cm;葉片腎形或圓稍分開,裂片倒卵狀楔形,具淺裂片和鈍牙齒,兩面疏被糙秘,有時脫落。總狀花序狹,長6-30cm,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變小,披針形;軸及花梗有糙毛;小萼片位於花梗上部或近先端貼於萼上,密被長糙毛;花兩性,兩側對稱;上萼片船狀卵形,距下垂,。長1.8-2.4cm;花瓣2,先端微凹,偶爾疏被硬毛;退化雄蕊2,瓣片卵形,2淺裂,有時疏被糙毛;雄蕊多數,無毛;心皮3,被短毛。蓇葖果長1.8-2.8cm。種子四面體形,長約2mm,沿棱有狹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100-4600m的山坡草地。源分布: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