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以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澤東的大量生活細節和情感生活片段為線索,描述了一個可親可近和廣大勞動人民有著血肉親情的偉人。此片回憶了偉大領袖毛澤東從抗戰時期到“文化大革命”各時期的感人事跡。毛澤東的故事這部影片就是為我們展示了毛澤東情感世界的壯麗畫卷。影片編導執意要站在人性人情的方位去塑造毛澤東這個領袖人物,去“表現領袖偉大的情感”。影片在藝術上不落陳套,獨闢蹊徑,為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深化,為領袖人物形象的豐滿,作出了具突破性意義的可喜貢獻。為了表現毛澤東的情感世界,影片在題材的開拓和結構的處理上別具匠心。
內容
《毛澤東的故事》內容簡介:毛澤東是20世紀最傑出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現代史半個多世紀風雲變幻的進程中,始終處於時代潮流的中心,中國革命的軌跡同他的個人經歷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烙上了他作為領袖人物的不可磨滅的個人印跡。《毛澤東的故事》以豐富翔實的文獻資料,生動細膩地敘述了毛澤東同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實現中國的統一、獨立、富強,為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波瀾壯闊的一生。
《毛澤東的故事》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叢書之一。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毛澤東古月鍾二牛孫敏
村長馬雙慶
職員表
導演:茅毛、韓三平、羅星編劇:韓三平影片信息
片名:《毛澤東的故事》地區:中國
類型:戰爭
語言:國語
相關分類:劇情
片長:90分鐘
色彩:彩色
年份:1992
影片簡介
影片選取數十年革命生涯中幾個時期的生活片斷,樸實無華地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和兒女情長的領袖,一個可親可近和廣大勞動人民有著血肉親情的偉人,寫出了毛澤東所經歷的勝利與挫折、歡樂與悲痛,展現了他的性格情感與內心世界。影片以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澤東壯年至晚年的大量生活細節和情感生活片段為線索,描述了他從陝北東渡黃河解放全中國到重返韶山故里情;從痛失愛子毛岸英至大閱兵等各個情節里的言談舉止,吃飯穿衣,生活中的幽默和睿智,農民式的隨便和質樸,以及他與衛士、士兵、農民、親人、列車員等許多普通人的故事,展現給了觀眾們一個充滿魅力的毛澤東;一個有著普通人喜怒哀樂、兒女情長的領袖;一個可親可近和廣大勞動人民有著血肉親情的偉人。
毛澤東,這位改變了中國面貌,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的巨人,是民族的驕子,但他也有著自己的情感世界。《毛澤東的故事》這部影片就是為我們展示了毛澤東情感世界的壯麗畫卷。以往表現歷史人物的影片,大都注意將人物放在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漩渦中去塑造。許多史詩性的影片也都表現了毛澤東在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戰爭風雲中的雄才大略。而這部影片卻是按表現人物情感活動的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著重在歷史巨畫的細部上精雕細刻。影片在對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開掘中,編導重點突出了毛澤東與人民之間的血肉之情,通過描寫毛澤東與普通勞動民眾的關係,展示出毛澤東偉大的人格魅力。
影片評價
平鋪直敘再現生活歷程
經典老片《毛澤東的故事》以平鋪直敘的手法再現了毛澤東的生活歷程。影片以平凡中見偉大,細微處見精神,在諸多日常生活的片斷中凸現出毛澤東的追求與挫折,歡笑與悲傷,晚年的困惑和悲涼,近距離地表現這位畢生關心人民疾苦、尋求強國富民道路的民族偉人的神思風采和內心情懷。出身農民家庭的偉人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1949年與江青在北平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
領導長沙等地工人運動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從政方面
發表著作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提出著名論斷
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同年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民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大部分是在華北山區,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蘇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發表《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党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大會制定了“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提出“針鋒相對”方針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1950年,毛澤東主席接見西南少數民族訪問團
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指揮西北戰場和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以他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1949年4月渡長江以後的作戰,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提出一系列治國措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總任務。同年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1953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提出“雙百”方針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這個方針後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後的一系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大躍進”人民公社化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但在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範圍記憶體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絕對化,發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提出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1963~1965年,發動農村和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制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文化大革命和晚年錯誤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制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在對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和中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並且開始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產黨在他逝世5年以後,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決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
觀後感
以前聽到毛澤東的名字,腦袋裡只浮現出一個英雄的偉大形象。今天看了《毛澤東的故事》這部電影后,我感受很深。毛澤東的形象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一個聰明機智的人,一個為了老百姓無私無畏的人,一個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人,一個時時刻刻為國家民族著想的人。片中毛澤東的聰明才智像大海一樣廣博,軍事謀略更是深不可測。當年,毛澤東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無論技術、武器等方面都大大的落後於敵人。在種種的不利條件下,毛澤東自創了一種能把敵人打的暈頭轉向的戰術“游擊戰”。這種戰術講究的是神出鬼沒,變化無窮;採取了“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鬥方針。能想出能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術的人,也只有毛澤東了。
這部電影中有一段介紹毛主席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故事。其實這樣的故事,真是說也說不完。毛澤東愛人民,把人民看成自己的親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毛澤東對勞苦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歷史上有哪個統治者把老百姓和自己一視同仁呢。其實毛澤東能戰勝蔣介石,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毛澤東和共產黨關心老百姓,老百姓也愛共產黨,紛紛參加共產黨。而國民黨對老百姓極為冷淡,不得民心。所以在關鍵時候,老百姓全力幫助了共產黨。這應了一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而,以人為本也是統治者制勝的關鍵。毛澤東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好,所以它能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
在抗日戰爭的危難時刻,毛主席審時度勢,在延安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給中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爭的英明方針。解放軍通過游擊戰,沉重打擊了日本鬼子的囂張氣焰,為抗日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毛澤東不僅是創立新中國的一代偉人,更是一個給人民帶來幸福的人,他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