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比弗布魯克男爵(Beaverbro-ok,1879—1964),原名威廉·馬克斯韋爾·艾特肯William Maxwell Aitken 。加拿大裔英國報業大亨和激進的帝國主義分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均在英國內閣任職的三人之一(其他兩個是溫斯頓·邱吉爾和約翰·西蒙),但從未獲得他所追求的政治權利。因在不列顛之戰中出任飛機生產大臣而聞名。
生平
![1938年11月28日的比弗布魯克男爵](/img/b/f53/nBnauM3XyMDNwkDOwYTO1czM0MTM4gDMzgTMwADMwAjMxAzL2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17 年獲男爵稱號。先後任勞合·喬治內閣任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和新聞大臣,1922年他協助解散勞合·喬治的聯合政府。1917-23年期間,他成為倫敦的三大報紙:《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星期日周報》(Sunday Express)及《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的擁有者。這些報紙不僅使他財富倍增, 成為標準的報業大王,也擴大了他的政治影響力。他是一個保守人士,主張保留大英帝國及其關稅制度,支持綏靖政策。
1940 年5 月,由邱吉爾延攬入閣任飛機生產大臣,8 月起成為英國戰時內閣成員。在保障不列顛之戰中第一線作戰飛機的供應比弗布魯克上頗有貢獻。他強調生產成品飛機的計畫,受到一些官員的反對,他們認為他忽視備件生產並影響今後的作戰能力。而比弗布魯克的觀點是,1940年的緊張局勢需要有一個大量增加第一線作戰飛機的短期方針。在比弗布魯克的領導下,飛機工業的產量劇增,從1940年2月的719架(低於指標282架)上升到8月的1601架(超出指標291架)。比弗布魯克不理那些官樣文章,不管那些控制嚴密的計畫,而是親自鼓舞勞動大軍,應該說,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很大一程度上是他獻身精神的結果。對此英國空軍戰鬥機司令休·道丁爵士一輩子都沒有忘記。他還開展了一個說服家庭主婦把鍋碗瓢盆拿出來製造噴火式飛機的運動而出名,雖然這些金屬材料並不適合於製造飛機,但這種努力在鼓舞士氣方面卻起了很大作用。
1941 年6 月,改任軍需大臣。1941 和1942 年作為美國《租借法案》的英方協調人曾率團先後出使蘇聯和美國,主管租借物質的使用。1942 年2 月內閣改組,原擬任戰時生產大臣,因同歐內斯特·貝文和斯塔福德·克里普斯分歧尖銳,退出內閣。1943年9 月至1945 年任掌璽大臣。並成為邱吉爾的知己。著有《政治家與戰爭》(2 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