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比利時王宮4月26日宣布,鑒於荷蘭語黨派與法語黨派無法就語言糾紛達成一致,重啟雙方談判的努力未果,國王阿爾貝二世決定接受伊夫·萊特姆首相領導的內閣集體辭職。背景
比利時總人口1000多萬,世界上唯一一個按語言劃分居民居住地域界限的國家。北部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區占58%,南部講法語的瓦隆區占34%,首都布魯塞爾區說法語的居民占大多數%。
在選舉中,也按語言劃線,講法語的投法語政黨的票,講荷蘭語的則投荷蘭語政黨的票。但複雜的是,在與布魯塞爾大區接壤的區域中,卻有3個“麻煩不斷”的選區——布魯塞爾、哈爾和維爾沃德(Brussels -Halle -Vilvoorde,簡稱BHV)。這三個選區雖然其居民以講荷蘭語的佛拉芒人為主,但卻有10多萬講法語的瓦隆人雜居於此。這些“混居居民”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問題不大,但在選舉投票時,再加上政客們的“忽悠”,因語言引出的矛盾就凸顯了出來。這3個行政區共有19個居民區,分別屬於荷蘭語居民區和荷蘭語、法語雙語居民區。長期以來,占據比利時人口多數的弗拉芒人要求拆分這3個行政區,將其中的荷蘭語居民區從布魯塞爾大區分離出去人的要求遭到瓦隆人的堅決反對, 因為有相當的瓦隆人目前生活在荷蘭語居民區。
生活在荷蘭語居民區的瓦隆人抱怨說他們受到弗拉芒人歧視,例如在舉行選舉時被禁止投票支持法語政黨,而且打官司時也被禁止使用法語。按照荷蘭語的規定,任何生活在荷蘭語區的人都必須遵守荷蘭語區的法律,說話必須講荷蘭語,否則只好另覓住處。瓦隆人要求尊重“個人權力”,弗拉芒人要求尊重“屬地權力”。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20世紀60年代,講法語和講荷蘭語的政治家們“曾找到了一個存有爭議的妥協方案”。這一解決方案規定,在這3個選區內,瓦隆人在投票時有兩種選擇,既可以投法語政黨的票,也可以投荷語政黨的票;而佛拉芒人則沒有這種選擇權。不難看出,這一解決方案對法語政黨是有利的,因為,法語政黨可以從荷語區中獲得一些選票。
但此後,比利時政黨為此而進行的爭執卻一直沒有停止過。荷蘭語政黨一直要求在這3個選區停止瓦隆人的選擇權,要求其只能投荷蘭語政黨的票。2007年11月,爭執達到了高潮,導致比利時政府垮台,而且在9個月中沒有首相。這一次,兩黨對此問題又進行了激烈的談判,但問題仍沒有解決。
進程
荷蘭語開放自由黨於4月22日宣布退出目前由法語政黨和荷蘭語政黨組成的5黨執政聯盟,此舉使得萊特姆領導的聯合政府在比利時下議院150個議席中僅剩76席的微弱多數,很難有效施政。
4月22日,荷蘭語政黨與法語政黨之間涉及國家體制問題的談判破裂,荷蘭語的自由民主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來自荷蘭語基督教民主黨的萊特姆首相隨即向阿爾貝二世國王遞交了辭呈。當日,比利時王宮發布公告說,國王和首相一致認為,在當前情況下,比利時發生政治危機不合時宜,不僅會嚴重損害比利時經濟與社會發展,而且會影響比利時在即將到來的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中發揮作用
阿爾貝二世國王於4月24日任命財政部長雷恩德斯負責調解荷法兩族政黨之間的矛盾,以解決由於布魯塞爾、哈爾和維爾沃德3個行政區歸屬問題引發的國內政治危機。
影響
按照比利時憲法並根據當前的形勢,比利時將在6月提前舉行大選,以確保7月1日能夠順利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如果比利時政府再次垮台,對歐盟來說也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兒。因為,從7月1日至12月31日,比利時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比利時前首相、現任歐洲議會人民黨團主席的馬爾滕斯說:“范龍佩被任命為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後,比利時為此得到了榮耀。而如果在比利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前政府卻垮台了,這種變化對歐洲來說也太有戲劇性了。”
有專家指出,《里斯本條約》設立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一職,其本意是要逐步削減輪值主席國制帶來的低效率,但如果比利時政府垮台了,不能履行其輪值主席國的“職權”,很可能對歐盟來說是件好事。因為那樣一來,范龍佩倒可以真正當一回沒有“太上皇”的“歐盟總統”了。
據數據顯示,佛朗德勒分立派政黨在民調中的支持分越來越高:他們在佛朗德勒選民中占了40%。 一夥佛朗德勒民族主義分子22日在首相府邸前示威,高呼“讓比利時完蛋吧!” 比利時政治學家維科特倫說,形勢很嚴峻。人們越來越不相信比利時能倖存多久。 而對於對於佛朗德勒基民黨籍的萊特姆來說,這已是他第3次作為首相辭職。
盤點國際政壇形形色色的門
事件 | 事件概要 | 影響 |
水門事件 | 尼克森競選團隊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安裝竊聽器、偷拍檔案。 | 尼克森下台,美歷史上最不光彩的醜聞。 |
伊朗門事件 | 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 | 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 |
拉鏈門 | 美國總統柯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 | 柯林頓遭彈劾差點下台,其形象毀損。 |
騙補門 | 英國議員和高官濫用職權、騙領補貼,矛頭直指英國首相布朗。 | 工黨支持率跌至谷底,布朗道歉。 |
虐囚門事件 | 美國、英國駐伊拉克士兵虐待伊拉克被曝光。 | 美國形象嚴重受損,多國聲討。 |
清泉門 | 法國2004年涉及政壇高級官員的非法資金醜聞。 | 經法庭調查,判定此指控純屬誣告。 |
比利時語言門 | 比利時內閣因為無法解決因為語言帶來的政治問題而辭職。 | 比利時提前大選,人民悲觀情緒增加。 |
印度政壇竊聽事件 | 印度情報人員自2007年就開始竊聽4名高官的手提電話通話 | 印度議會內部爭執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