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常州
2016年4月17日,媒體曝出常州外國語學校因為土地污染導致學生群體性出現淋巴、甲狀腺腫大等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按照教育部門的解釋,之所以要選擇現在的校址,是因為學校原來的整體建築存在安全隱患,要另建校區。他們表示,已做過相應的環評。然而,調查發現,當地官員認為符合規範的評估報告其實存在嚴重瑕疵。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就指出,這份環評報告中只考慮了氨氮、重金屬、pH值等常規的污染物指標,卻沒有考慮到農藥的成分。正當全社會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中毒”時,一個又一個被“掩埋的炸彈”被相繼“引爆”。南京、南通學校被污染接連被曝光。
海安
2016年4月19日上午,有媒體報導,江蘇海安縣城南實驗學校多名家長反映,他們近日發現孩子不同程度出現流鼻血、身體瘙癢等症狀,極個別孩子出現脫皮。家長稱,在學校能聞到一些刺激性氣味,懷疑是從周邊化工廠傳過來的異味,要求環保局給出答覆。當天,海安官方表示,已勒令附近3家化工企業停產整頓,另有兩家企業即將於20日起停產。
4月20日凌晨,海安縣委宣傳部主辦的“海安發布”公布訊息稱,自4月20日起,對海安化工園區所有化工企業全部停產整頓。
南京
海安縣被曝出的同一天,一則題為《南京一中學學生因異味重戴口罩上課,環保部門約談兩化工企業》的報導引爆了民眾的關注。報導中稱,記者前往南京市龍池中學門口,聞到陣陣惡臭。而據龍池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近日確實有學生上課戴口罩,而這個情況持續好幾年了,學校也一直向環保局反映這個情況。
該報導指出,2015年南京市就曾提出,計畫用兩年時間,在南京化工園區全面推廣無泄漏檢測工作,真正做到化工企業無異味。“我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這個。對於環保來講,氣味是最難捕捉的,它不像水、固廢、看得見摸得著。”南京化工園區環保局副局長徐航指出,為了讓化工園區無異味,他們正在每一個排放點安裝線上設備,全部監測。第一批30家企業已經安裝完成,正準備調式驗收。化工園區有100多家企業,剩下的企業會在2016年年內完成。
成因
類似學校中毒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調查發現,常外周邊“毒地”在修復過程中因操作不規範和監管不力,發生了“二次污染”。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廠地塊修復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沒有如期完工。據了解,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廠地塊修復工程方為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而作為相關地塊土壤修復工程方案的設計指導單位,常州市環科院原本預設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復,但由於接收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水泥企業不能正常生產,修復沒有明確時間,相關部門並未就這一變化做相應預案。
第二,沒有按方案操作。常州市環科院院長徐圃青說,在修復的過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應按照相關部門出具的方案進行封閉操作,結果卻露天作業,相關環境風險沒有把控。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李飛承認,他們並沒有採取鋼結構封閉措施,只蓋了薄膜。
浙江大學空氣污染與健康研究中心專家堯一駿分析,該地塊在修復中,沒有使用大棚全覆蓋來隔絕翻出污染土壤釋放出的污染物,這是非常不規範的。同時,污染修復沒有完成,常州外國語學校就已搬過來,未加封閉的土壤修復現場,顯然會對學校人員構成嚴重威脅。
相關事件
調查發現,這樣的事情,並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個例”。2004年,有媒體報導當地某村,化工廠西南約50米處,就是一所國小。據當地居民介紹,這家化工廠幾乎每天下午和傍晚都會放出一種極難聞的氣體,人聞到後會噁心、頭昏,附近的許多居民幾乎每天都受此折磨。2009年,江蘇省江陰市璜土鎮上一家正在搬遷計畫中的化工廠發生泄漏,導致鄰近的璜土中學七八十名師生中毒,就診人數達到五六百人。
2010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家化工廠內,數個裝有二甲脂等易燃易爆品的鐵桶相繼失火,緊接引起規模性燃爆。距離爆炸化工廠近1000米處有一所中學,爆炸發生後,為防止孩子們不慎吸入有毒氣體,當即通知各班級在崗老師將同學們全部引導在相對封閉的教室里,關閉門窗,控制班級秩序,以免發生恐慌和中毒意外事件。
2015年,江西萍鄉一所民辦學校的新校區置身當地工業園內,眾多化工企業與學校毗鄰。當時環評專家組認為,沒有消除環境風險源不得招收學生並展開教學活動。據相關報導稱,該校未批先建,並且招收數千名學生入讀。當時萍鄉市環保局局長何義萍表示,出於對眾多學生的負責,市環保局多次約談學校負責人,對萍鄉實驗學校新校區採取相關措施,責令其暫時轉移校內學生。
規定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學校在選址時,應該避開諸如化工廠、農藥廠之類的“有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