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人

歸正人

宋代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隨後成為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歸者的統稱。《朱子語類》卷111:“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 宋葉適《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禍,始初嗣位,葺兩淮,理荊襄,慰綏蜀道,安集歸正人。”《宋史·孝宗紀三》:“﹝淳熙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邊歸正人請占官田賦役三年。

基本信息

讀音

guī zhèng rén ㄍㄨㄟ ㄓㄥˋ ㄖㄣˊ

示例

《朱子語類》卷111:“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 宋葉適《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禍,始初嗣位,葺兩淮,理荊襄,慰綏蜀道,安集歸正人。”《宋史·孝宗紀三》:“﹝淳熙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邊歸正人請占官田賦役三年。”

釋意

歸正人,歸正者,投歸正統之謂,歸正人,投歸正統之人。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隨後成為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歸者的統稱。

歷史

史浩在思想上對南歸的豪傑志士很不以為然,甚至是歧視。史浩曾經與張浚辯論,提出“中原決無豪傑,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觀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並蔑稱北方歸來者為“歸正人”,不贊成對“歸正人”委以重任。史浩之後,南宋境內,“歸正人”受到歧視,被認為懷疑有異心。南宋朝廷規定,歸正官員,只允許添差某官職,而不厘務差遣,即只給一個閒散的官職而並無實權。此後,南宋堅持宋朝立國以來猜忌武將的國策,並猜忌“歸正人”。

名人

“歸正”名人:辛棄疾,起義軍將領,南下朝覲時主將被殺,遂借兵數十北上,千里奔襲,殺叛徒而後南歸,無兵,授江陰簽判。范邦彥,北宋末太學生。靖康時,以為母年邁滯留在北。其母去世後,應進士試,求任位於宋、金邊境的蔡州新息縣令(今河南息縣)。乘宋金交戰,開城迎接宋軍。雖舉城南歸,無兵,授湖州長興丞。范邦彥之女嫁與辛棄疾為妻。王友直,起義軍領袖,率軍南歸,有兵,授復州(今湖北天門)防禦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