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歷代先賢詠泰山詩集
主編:泰山美術館
出版:西苑出版社
開本:16開頁數:339字數:690千字印張:22.6
內容簡介
泰山美術館為了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泰山詩歌精華,斥巨資邀請專家學者,從浩瀚的泰山詩庫中精選部分精品佳作,結集出版。本書從歷代先賢詠泰山的萬餘首詩作中,精選2000餘首,收編在《歷代先賢詠泰山詩集》。
序言
詩歌,泰山文化的燦爛瑰寶(代序)
泰山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是華夏歷史文化的縮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泰山文化幾乎是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成為世界上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03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之首,2007年榮膺首個“中國書法名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盧考斯先生考察泰山後,高度讚賞了泰山文化,他說:“文化源於自然,泰山文化源於泰山,從自然遺產的角度看,自然環境帶來了文化和其他很多東西,泰山具有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三重價值,這是個好的特點,這意味著中國貢獻了一種特殊的獨一無二的遺產,他為我們開拓了一個過去從未有過,也從未想過的新領域。”因此,泰山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產。泰山,古稱岱宗、岱山,位於華北平原東側、山東中部。海拔高度1545米,東望黃海,西襟黃河,前瞻孔子故里,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虎踞中國東方。古代神話傳說,天地萬物之祖盤古氏死後,頭部化作東嶽泰山。據梁人任日方撰的《述異記》:“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傳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從而,泰山成為五嶽之首。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正如紅門天階石坊上的對聯那樣“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
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為何當之無愧的登上第一大名山的寶座?!就是因為泰山是歷史文化的記憶堆積起來的。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泰山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有“泰山安則四海皆安”的說法。泰山是我國古代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從夏、商時代開始,各朝代的皇帝登上皇位後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歷代文人墨客更對泰山仰慕備至,千里迢迢,登山攬勝,臨景吟詠,作詩記文。泰山成為他們敬仰、推崇、頌揚神山聖山,在他們留下的詩詞歌賦中,以詩為最多,這些詩文豐富泰山的文化內涵。
我國最早描寫大山的詩就是寫泰山的,據《詩經》記述魯國軍士在一次征戰凱鏇後唱到“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就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留下《丘陵歌》。漢代天文學家張衡也留有“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的詩句,充滿了對泰山的嚮往。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以泰山為象徵,以自己的身體力行道出了檢驗人生價值的標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三國時著名詩人曹植,登泰山寫下了《泰山樑父行》、《飛龍篇》、《仙人篇》等詩,並首開泰山仙遊詩之先河。南朝詩人謝靈運也留有“泰宗秀維岳,崔崒刺雲天”的詩句。
唐宋時代,文人學士游泰山蔚然成風,泰山的美學資源在他們的暢遊審美下等到了更深層次的發掘和頌揚,泰山既是“神”的化身,更是美的象徵,“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詩仙李白,登泰山時留下了《泰山吟》、《梁父吟》、《送范老人歸泰山》等十幾首詩,將自己心目中雄偉,神秘的泰山多視角、多層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其詩句:“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等,燴灸人口,久傳不衰。被稱為詩聖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25歲登泰山時就寫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宋代著名學者范成大在《日觀峰》一詩中有“岱嶽東南第一觀,青天高聳碧碧巑”來讚美泰山日觀峰的高聳挺拔。元代文學家元好問的《游泰山》以“秦皇威憺靈,茂陵亦雄才”的詩句來謳歌秦皇漢武的功績,從上天,帝王的象徵和權威上看待泰山的至高無上。
明清之際,文人雅士更是接踵而至,歌頌泰山的詩詞創作達到了高峰時期。這個時期寫手大大增加,創作範圍更加廣泛,高質量的詩篇創作層出不窮,從而豐富了泰山詩歌寶庫,字真意切,韻律諧美,膾炙人口,給人以美的享受。明于慎行兩次登臨泰山,留詩六首,其中《泰山絕頂對酒》寫到:“欲問岱君靈,漢柏虛稱觀,秦松枉勒名。此生游已倦,何地酒能醒,杖底千峰色,依然未了清。”用襯托對比的手法頌讚泰山的狀美景色,足使厭世者大悟猛醒。明詩人蕭協中游遍泰山,留下數百首泰山詩,不乏佳作。可喜的是乾隆皇帝也御筆欽賜詩百餘首,足見泰山在皇家貴族心中的地位。宋濂、方孝儒、徐霞客、袁枚、任克溥、顧炎武、魏源等也相繼登臨泰山賦詩抒懷,其中任克溥的《岱宗頌》寫到:“岩岩氣象岱宗開,五岱首推信狀哉……,策權重遊堪縱目,盤恆懶去問蓬萊。”被泰山的岩岩氣象和山高雲壑所迷戀,著名政治家、學者康有為曾三次環球旅行,堪稱足跡遍天下,但他最遍愛山東的泰山,在1916年,1922年兩次山東之行,都盡情瀏覽了泰山,康有為登泰山而作的傳世之作為570字長詩《夜宿玉皇頂》,詩中寫到:“漢松與唐槐,摩挲手數周,陡巔級四千,盤蹬石所砌,夾道古柏陰,綠澗清泉流……白雲忽然合,神仙想騎鸞,人患難交通,始覺岱宗尊。”全詩氣勢宏大,波瀾壯闊,是寫泰山詩中最長的一首。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郭沫若、舒同、蕭滌非、楊辛等一些名人學者紛紛登泰山賦詩。郭沫若先生於1961年五登泰山賦詩6首,當他登上極頂時,便感慨寫道:“雲霧移時合,雷霆指路迷,我來登極頂,果見眾山低。”詩人巨觀上概述了泰山的雄偉壯麗。我國現代美學專家楊辛教授,曾29次登臨泰山,被泰山雄偉狀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並被泰山蘊含的自強不息勇於攀登的精神所鼓舞,寫下了“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的詩句,成為當代泰山詩作中廣為傳頌的一首。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也多次登臨泰山,並賦詩多首。2007年,沈鵬書法精英班以泰山詩為主題創作一批大型書法精品,為泰山詩的發揚光大又抹上重重的一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了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泰山詩歌精華,泰山美術館不惜名利,勇挑重擔,邀請專家學者,從浩瀚的泰山詩庫中精選2000餘首佳作,結集出版。作為一個泰安人在此對泰山美術館為泰山文化所做的事情表示由衷的讚嘆!王克煜
圖書目錄
目錄序…………………………………………………………………………王克煜詩經……………………………………………………………………………………[周](1)丘陵歌………………………………………………………………………[周]孔丘(1)鼎銘……………………………………………………………………………[漢]劉秀(1)封禪頌…………………………………………………………………………[漢]司馬相如(1)四愁詩(節選)………………………………………………………………[漢]張衡(2)古詩十九首選一……………………………………………………………………[漢]佚名(2)梁父吟…………………………………………………………………………[三國]諸葛亮(2)蒿里行…………………………………………………………………………[三國]曹操(3)泰山樑父行……………………………………………………[三國]曹植(3)飛龍篇……………………………………………………[三國]曹植(3)仙人篇……………………………………………………[三國]曹植(3)泰山吟……………………………………………………[晉]陸機(4)泰山吟……………………………………………………[晉]謝道韞(4)泰山吟……………………………………………………[南朝]謝靈運(4)梁父吟……………………………………………………[南朝]沈約(4)梁父吟……………………………………………………[南朝]陸瓊(5)登封大哺歌……………………………………………………[唐]盧照鄰(5)登封喜雪……………………………………………………[唐]李隆基(5)泰山石……………………………………………………[唐]李德裕(5)贈東嶽焦鍊師……………………………………………………[唐]王維(5)泰山吟(六首)……………………………………………………[唐]李白(6)送范老人歸泰山……………………………………………………[唐]李白(7)送王山人歸布山……………………………………………………[唐]李白(7)題靈岩寺泉池……………………………………………………[唐]李白(8)望岳……………………………………………………[唐]杜甫(8)送東嶽張鍊師……………………………………………………[唐]劉禹錫(8)雋州遙敘封禪……………………………………………………[唐]李義府(8)奉和展禮岱宗……………………………………………………[唐]蕭楚才(9)泰山老人詩……………………………………………………[唐]張籍(9)題靈岩諸峰……………………………………………………[唐]錢起(9)白雲起封中……………………………………………………[唐]呂溫(9)白雲起封中……………………………………………………[唐]李正辭(10)觀開元皇帝東封圖……………………………………………………[唐]馬異(10)送盧大理趙侍御祭東岳兼寄孟兗州……………………………………………[唐]韓翊(10)奉和展禮岱宗……………………………………………………[唐]薛克構(10)高士詠……………………………………………………[唐]吳筠(10)書王母池……………………………………………………[唐]呂洞賓(1)讀徂徠集……………………………………………………[宋]歐陽修(11)重讀徂徠集……………………………………………………[宋]歐陽修(12)登泰山……………………………………………………[宋]王欽若(12)游靈岩寺……………………………………………………[宋]李迪(13)泰山……………………………………………………[宋]石介(13)岳色……………………………………………………[宋]石介(13)訪竹溪呈孟節有懷熙道……………………………………………………[宋]石介(13)村居……………………………………………………[宋]石介(14)贈孫先生……………………………………………………[宋]石介(14)贈劉中都……………………………………………………[宋]石介(14)劉生病歸……………………………………………………[宋]石介(15)歲晏村居……………………………………………………[宋]石介(15)題靈岩方丈……………………………………………………[宋]曾鞏(15)登泰山日觀峰……………………………………………………[宋]梅聖俞(15)竹林寺……………………………………………………[宋]范致沖(16)日觀峰……………………………………………………[宋]范致沖(16)登岱……………………………………………………[宋]查道(16)道出靈岩過題五言排律十韻……………………………………………………[宋]滕涉(16)游靈岩……………………………………………………[宋]鮮於頡(17)留題靈岩寺……………………………………………………[宋]鮮于侁(17)登覽靈岩……………………………………………………[宋]宋逸(18)詩送勅差靈岩寺主大師詳公赴寺………………………………………………[宋]張掞(18)誡小師……………………………………………………[宋]釋·淨照(18)錫杖泉(二首)……………………………………………………[宋]蔡安持(18)詩送靈岩法師……………………………………………………[宋]安石(19)詩送詳禪師住靈岩……………………………………………………[宋]蔡延慶(19)詩送靈岩道光大師……………………………………………………[宋]蔡冠卿(19)謁岳祠即事……………………………………………………[宋]晃補之(19)和子由韓太祝送游泰山……………………………………………………[宋]蘇軾(21)送楊傑(節錄)……………………………………………………[宋]蘇軾(21)岳下……………………………………………………[宋]蘇轍(21)次韻韓宗弼太祝送游泰山……………………………………………………[宋]蘇轍(22)靈岩寺……………………………………………………[宋]蘇轍(22)拜香靈岩道場(三首)……………………………………………………[宋]吳拭(22)過汶河……………………………………………………[宋]文天祥(23)汶陽路遇雨……………………………………………………[宋]文天祥(23)夏日道出天封寺……………………………………………………[元]党懷英(23)龍池春興……………………………………………………[元]党懷英(24)題春雲出谷圖……………………………………………………[元]党懷英(24)次鮮于頡韻……………………………………………………[元]勞堪(24)山居吟……………………………………………………[元]釋·惠才(25)詩呈堂頭雲禪師……………………………………………………[元]任瀛(25)送天倪子歸布山……………………………………………………[元]元好問(25)登岱……………………………………………………[元]元好問(26)題桃花峪……………………………………………………[元]張志純(26)泰山喜雨……………………………………………………[元]張志純(26)紀夢……………………………………………………[元]徐世隆(26)送天倪子還泰山……………………………………………………[元]徐世隆(27)(略)
作品賞析
丘陵歌[周]孔丘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回顧,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嘆,涕霣潺湲。
鼎銘[漢]劉秀登於泰山,萬壽無疆。四海寧謐,神鼎傳芳。
封禪頌[漢]司馬相如自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埌可游。滋液滲漉,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何蓄。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徧之,我汜布濩之。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顯位,望君之來。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畋畋穆穆,君子之能。蓋聞其聲,今觀其來。厥塗靡蹤,天瑞之徵。茲亦於舜,虞氏以興。濯濯之麟,游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三代之前,蓋未嘗有。宛宛黃龍,興德而升。采色炫耀,熿炳煇煌。正陽顯見,覺悟黎蒸。於傳載之,雲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托寓,諭以封巒。
梁父吟[三國]諸葛亮步出齊東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蒿里行[三國]曹操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泰山樑父行[三國]曹植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泰山吟[晉]陸機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一遠,層雲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泰山吟[晉]謝道韞峨峨東嶽高,秀極沖清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歲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宕斯宇,可以盡天年。
泰山吟[南朝]謝靈運泰宗秀維岳,崔崒刺雲天。岞崿既險巘,觸石輒遷綿。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石閭何晻藹,明堂秘靈篇。
梁父吟[南朝]沈約龍駕有馳策,日御不停陰。星籥極回變,氣化坐盈侵。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余火,傾河駕騰參。飆風折暮草,驚籜隕層林。時雲藹空遠,淵水結清深。奔樞豈易紐,殊庭不可臨。懷仁每多意,履順孰能禁。露清一唯促,緩志且移心。高歌步梁父,嘆絕有遺音。
登封大哺歌[唐]盧照鄰日觀仙雲隨鳳輦,天門瑞雪照龍衣。繁弦綺席方終夜,妙舞清歌歡未歸。贈東嶽焦鍊師[唐]王維先生千歲餘,五嶽遍曾居。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竦身空里語,明目夜中書。自有還丹術,時論太素初。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山靜泉逾響,松高枝轉疏。支頤問樵客,世上復何如。
送王山人歸布山[唐]李白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還歸布山隱,興入天雲高。爾去安可遲,瑤草空衰歇。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岩扉。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泰山 [明]王經開闢乾坤峙此山,有生何幸得躋攀。登高漸覺星辰近,到此方驚宇宙寬。突出孤峰擎日月,亘綿萬里發林巒。追思五載東巡日,三代君臣共克艱。
望岳憶舊[清]康熙青天竦峙翠雲濃,端立船頭眺岱宗。憶上崇嶐最高頂,非探芝檢效東封。
望岱 [清]雍正芙蓉萬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與齊。九點青煙看野馬,五更紅日候天雞。雲封峭壁松多古,蘚積殘碑字未迷。冉冉嶺頭笙鶴下,仙壇曾此降金泥。
十八盤 [清]乾隆猶記昔登十八盤,坦途高架丈余寬。曾因過費飭方伯,率為趨平奉大安。今度揮鞭吟馬上,不教仿棧辟雲端。石梯拾級千層迥,卻喜曉峰本色看。
上山的挑夫[民國]馮玉祥泰山聳立,峰崖如壁。盤道陡側,七千餘級。山頂多廟,尤多古蹟。四方人士,貧富皆集。貧者拜神,富者遊歷。偶象可笑,遊玩無益。食用供給,忙壞夥計。菜蔬酒肉,麵粉小米。小籃大擔,或挑或提。往來上下,數十餘里。腿酸氣喘,汗如雨滴。此等勾當,浪費氣力。國家多難,民族危急。凡我同胞,地形要記。莫拜偶像,莫重遊戲。努力救亡,共同抗敵。全國振奮,一定勝利,名山國寶,全世無匹。
飛過泰山朱德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飛過二千一,他把頭低下。登泰山觀日未遂郭沫若夙興觀日出,星月在中天。飛霧嶺頭急,稠雲海上鏇。晨曦光晦若,東辟石巍然。摩撫碑無字,回思漢武年。
泰山索道舒同泰山冠五嶽,索道飛高峰。風景呈新色,游途勝舊通。
登東嶽蕭滌非我來謁泰山,行年七十七。不假九節杖,但憑四化力。索道上青天,纜車生羽翼。得觀眾山小,終愧前賢跡。
泰山頌季羨林巍巍岱宗,眾山之巔。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雲煙。陰陽變幻,氣象萬千。興雲化雨,澤被禹甸。齊青未了,養育黎元。魯青未了,春滿人間。星換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風起水涌,處處新顏。暮春三月,雜花滿山。十月深秋,層林紅染。伊甸桃源,誰堪比肩。登高望岳,壯思綿綿。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季羨林認為,山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泰山。這首詩歌是94歲高齡的季羨林8月30日在病房中寫的。他曾說:“泰山的博大壯美和特有的文化內涵能激勵人生、啟迪人生,培養崇高的人生境界。”)
泰山頌楊辛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泰山初雪王克煜聽泉賞雪景,踏雪聞泉聲。秋去夏遺留,勝景隱山中。拜石登摩嶺,琅琊謁書聖。乾坤豈能宰,人生四重境。(註:辛卯年十一月初六晨登泰山,沿途忽聞泉水潺潺,至壺天閣大雪已漫腳脖,歸來路上又見彩虹。見此異境,隨思而吟。他寫出了泰山雄偉博大,景觀壯美,妙趣仙境,道出大自然的不可主宰和崇高人生四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