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賦

泰山賦

《泰山賦》,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1日)出版。

作品原文

泰山賦  趙華民

泰山之悠,源遠流長。經史子集,累見不鮮。《詩經》傳頌,《史記》尊崇。文人墨客,鐫志吟詠。江湖廟堂,鹹稱其靈。千古帝王,封天禪地,但冀江山永固。萬世黎民,求嗣祈福,惟願人物阜康。

泰山之雄,溯於上古。廣原之上,突兀而出,層巒疊嶂,拔地通天。北倚黃河,南望吳越,東峙滄海,西衛大漠,獨尊於五嶽,雄甲於神州。盛世祥瑞,君臨泰山,金鳳擎傘,玉鳥銜環。敬天之高,拜地之厚,歌功頌德,治國安邦。秦皇豎碑,漢武植檜,唐宗紀銘,宋祖築殿。古往人傑,今朝聖賢,登臨極頂,一覽眾山。

泰山之奇,天人合一。岳分五行,東方為龍。旭日初上,佛光古剎。晚霞夕照,靈岩法華。龍潭飛瀑,經石為畔。蒼松皓月,大夫臨風。天階萬仞,雲步升仙。天門一嘯,風月無邊。

大哉泰山,天地奇觀!佑吾華夏,育我黎元!

或曰:泰山何以為尊?處萬仞之巔,不忘地厚為本;居江海之闊,猶記天高為源。俯臨群峰拱戴,不忘興邦濟世;仰觀星漢流轉,常念國泰民安。獨尊之氣,激人以自強不息;吐納之懷,感民於厚德載物。興感之由,心志彌堅。人民利益至上,責任重於泰山。

內容簡介

《泰山賦》主要內容:“泰山岩岩,魯邦所詹。”自從歷史有文字記載以來,泰山就以它峻拔高大的外在形態和令人仰止的內在品德走進了中華民族的視野,走進了先民的生活,定格在他們心靈深處。為此古人說:“山莫大於泰山,史亦莫古於泰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