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直-10

武直-10

對於武直-10,軍方的要求很高,指標的要求是改變原來武直-9裝甲薄弱,火力不強,機動性能差,航程不足等的特點。安裝新一代的火控,雷達,電子裝備,換裝新的發動機以提高飛機的功率,武器配置多元化等等,另外對價格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要求。

概述

武直-10武直-10
對於武直-10,軍方的要求很高,指標的要求是改變原來武直-9裝甲薄弱,火力不強,機動性能差,航程不足等的特點。安裝新一代的火控,雷達,電子裝備,換裝新的發動機以提高飛機的功率,武器配置多元化等等,另外對價格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要求。
武直10”計畫主要由哈爾濱飛機製造總公司(HAMC)負責,同時也有西方國家參與研製,比如義大利德國法國等等,其中吳希明擔任第一副總師,協助型號總師進行該型號研製的技術協調、組織和管理。武直10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是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併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該機一共製造了6架,首飛是2003年的4月份,艦載型研製始於2003年的2月,其中的一架於在試飛時因發動機的油管破損起火併墜毀。剩餘的5架原形機目前正在南昌直升機研究中心進行試飛。

資料是:

機長: 14.10米 機高: 3.84米 空重: 5100公斤
旋翼直徑: 13.00米 航程: 1120公里 最大起飛重: 6000公斤
尾槳直徑: 2.58米 爬升率: 11/秒 實用升限: 6400米
有地效懸停升限: ?米 巡航時速: 115公
無地效懸停升限: 2000米 最大時速: 258?295公里
續航時間(25分鐘余油)3小時45分。
武直-10的總體布局採用的是4片槳葉的半剛性鉸接式旋翼,槳葉用碳纖維纏繞樑和蜂窩複合材料夾層結構蒙皮製成,前緣附有鈦防蝕帶,後緣有金屬調整片。機身中部裝有懸臂樑式短翼,展弦比較小,前緣後掠,偶個人覺得和俄羅斯的mi-28是一樣的。武直-10還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為12米,尾槳為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而機體最大限度地採用了複合材料。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座椅採用了能吸收撞擊能量的座椅,(材料好象以前報告過),座椅兩側和後方均裝有防護裝甲,風檔和座艙之間的隔板均採用防彈玻璃,厚度是38毫米左右,可以承受12.7毫米槍炮的遠距離攻擊,但是近距離就不行了。油箱置於機身中央,油箱外有複合材料加以保護,旋翼葉片上也有絲狀玻璃纖維包裹,以抵抗彈片的攻擊,另外還有最新研製的“浴火96”,該裝置由垂尾前後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雷射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干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為控制。其它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等等(在此不加詳述)
因為空重的增加,所以新的武直-10取消了原武直-9上的2台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1C渦軸發動機,取而代之的是兩台渦輪軸發動機,也就是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發動機裝在每側短翼翼根上方(這個布局可以說是是現代武裝直升機的時髦布局了),最大功率2*1640千瓦(2*2230軸馬力)兩台發動機相互位置離得較遠,中間由減速器隔開,可以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以遮擋和保護關鍵部件,這樣便可在不用裝甲的情況下提高直升機的抗彈能力。發動機還裝有向上轉折的尾噴管,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 其重量比AH?64D輕三分之一,所以更顯機動靈活,爬升率通常為***米/秒,最快可增加到11.5米/秒。
在電子設備方面,武直-10主要機載設備包括了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火控系統,誘騙系統和干擾系統,紅外抑制系統等等,這些主要是由北方公司研製。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在一九九七年時組織專家代表團,對以色列及義大利的直升機光電瞄準吊艙、頭盔瞄準顯示系統和機載火控雷達進行考察。其中,代表團對以色列拉費爾公司研製的塔巴沙(TOPAZ)夜視瞄準吊艙最為關注。該瞄準吊艙體積小、重量輕,可全天候和在不良氣象條件下工作,執行偵察和監測任務以及對目標的探測、截獲和跟蹤。吊艙為一個四框架穩定平台,由吊艙組件、電子組件和操作控制三部分組成,總重45公斤,直逕300毫米,高度400毫米,輕便小巧,不僅可裝在直升機上作夜視瞄準吊艙,也可裝在無人機上作偵察吊艙使用。整個系統重量輕,對直升機的重量和重心,以及飛行速度、爬升率與航程等影響可降低到最低限度;採用先進的前視紅外探測器件,即第二代240元FPP處理碲鎘汞器件,對坦克一類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同類吊艙;具有完善的跟蹤器材,可對目標進行精密跟蹤,觀察視場方位360度,俯仰角度+15度至-110度,轉動速度每秒60度,采自動跟蹤模式,穩定精度25毫弧度,對坦克目標的發現距離11.9公里,識別距離4.6公里。整體看,這是一種非常合適中型攻擊直升機使用的吊艙,經過適當調整,完全可以整合成機載設備。偶國好象是引進了3套此類在裝備用於仿製,似乎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去年的航展展出的一幅直-9掛該吊艙的圖片,外形幾乎和以色列的一模一樣。
機載雷達就好比是武裝直升機的一對眼睛,武器發射,對地搜尋等等都離不開它,目前世界上的武裝直升機普遍都安裝了機載雷達,以提高對地攻擊能力和武器發揮效率,趕上世界潮流的偶國武直10也不列外,採用了一種工作在35吉赫(Ka頻段)上的毫米微波雷達。由北方電子研究所研製的,雷達可以將其他的機載感測器系統和處理器一起配合,用語對戰術目標進行搜查,定位,目標分類,威脅優先排訓和火控。雷達的電子設備包括了射頻電路和處理器:其中的電子雷達中是由兩個獨立的可現場更換的組件組成,也就是地功率是射頻裝置以和可程式信號處理器,總的重量是69.5公斤,達到了小型化,多功能化的要求,這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而在瞄準具這一方面,武直-10和武直-9”一樣,採用了類似OH-58D 的頂置瞄準具,使它可以隱蔽地觀察和瞄準目標,而不必暴露機身。其實在1996年的珠海航展上,偶國的613所已經展示過這種瞄具。而火控系統為類似法國“星夜”(Starry 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產頭盔瞄準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可以為機頭下方的23毫米機炮和外掛武器標定目標 。
航電設備採用的是法國的制數位化系統。導航系統為3軸g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 Radar+GPS。座艙內前後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針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武直-10所配備的夜視鏡以飛行員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雷射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對觀察、識別、跟蹤 目標和導航都大有幫助。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系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地形跟蹤系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飛行,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
武直-10的武器掛載能力比起原來的武直-9顯的更加靈活,強大。最大武器外掛約21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其主要裝備包括機頭下方炮塔內的一門口徑為23毫米的機炮,該炮其實就是原武直-9上裝備的23炮的改進型,其活動方位角為130度,由於主要是用於空對地攻擊,故不能上仰。機身兩側短翼翼下掛架有三種配置方案:第一是攜帶16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飛彈,射程為600到6000米,主要用於反坦克作戰,第二是掛載8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飛彈外加2坐18管火箭發射裝置。第三是8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飛彈外加8枚天燕-90Y防空飛彈。
可以看到,偶國武直-10的整體作戰性能與技術性能,比歐洲的虎式攻擊直升機要差一點點,但是美國的眼鏡蛇和義大利的貓鼬攻擊直升機則比不過它。與老美的AH-64和老毛子的米-28等重型攻擊直升機相比,攻擊作戰能力要弱一點,但是武直-10有機動性好、維修方便、價格低廉,採購和使用費用合理等優勢。與其他的攻擊直升機相比,偶覺得有較強的火力和綜合作戰能力、較完善的火控系統,作戰半逕大、生存能力強等優勢。就裝備數量來看,偶國軍陸軍的二十一個集團軍、空軍的三個空降師和海軍的兩個師級陸戰旅,每個至少需要配備十二架的一個攻擊直升機營,總數超過三百架,另外老巴和伊朗可能還要引進,到時候,偶們可就風光了哈。
外註:配合“武直10”計畫研發的雷射制導半主動反裝甲飛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由於本身不具備隱身能力,所以偶們的武直10配置的是BD-21雷達吸波材料。
專武-10計畫主要由屬於中國二航集團的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HAMC)負責,於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為陸軍“九五”計畫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項目進度。其任務定義為直-9B的中型專門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併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專武-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直-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準系統可見於武直-9外,更配有FLIR紅外儀,因此具有有限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專武-10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三點式防衝撞起落架; 基本繼承直-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為12米,尾槳為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採用傳統布局的專武-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採用吸收雷達波長的複合材料和塗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航電設備採用國產和法制數位化系統。座艙內前後都有平面顯示器(HUD)和三台多功能台頭數字顯示屏(MFD),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形、戰術環境而不是總盯著眼花繚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
專武-10最大武器外掛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掛載包括57,9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飛彈等武器。同時,配合專武-10計畫研發的雷射制導半主動反坦克飛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為類似法國星夜(Starry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產頭盔瞄準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為機頭下方的23毫米機炮和外掛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制1553B數據匯流排所賜,專武-10同樣勝任掛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為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專職武裝直升機,專武-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ZW-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複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始,位於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河公司的部屬602直升機研究所就開始了一個旨在發展一種新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的研究計畫。這一新型直升機的命名估計為專武-10(也就是專門武裝直升機-10型——ZW-10)。該直升機最初推測可能和南非阿特拉斯公司CSH-2茶隼以及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的A-129同一噸量等級,其設計及研發主體包括渦輪軸槳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可能都衍伸自哈爾濱直-9,但該機的前機身進行了修改,並採納了與AH-64或卡-52相同的流行標準雙駕乘制式——增加了另一名副駕駛員兼武器控制官的任務與座位(這要求在儘可能減降直升機正面被彈面的同時保持一定的機身橫向尺度)。據相關網路的一張照片顯示,專武-10的機身布局以及尾旋翼和直-9的風格類似,視界寬廣的座艙內的兩個乘員座椅為更便任務於交替轉換的並列式,直升機頂部裝有一個類似美國OH-58D奇奧瓦戰鬥/觀察直升機的光學瞄準具,在機首防護裝甲前端還有一個機頭前視紅外系統(FLIR)。該直升機最多可以攜帶8-10枚反坦克飛彈或紅外製導短程空空格鬥飛彈。雖然該機還不具備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那樣的噸位等級與實力,但仍將在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現代化以地面部隊綜合戰鬥力提升上面起到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轉接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