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武漢新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實現三鎮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為總體原則,將武漢新區建設成為輻射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生產性服務中心、文化旅遊中心和獨具濱江濱湖特色的現代化商居住新城。武漢新區發展目標是現代新區、人文新區、生態新區、魅力新區,最適合居住和創業的現代新城。?武漢新區實行三位一體的組織體系。決策領導層面:武漢新區開發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武漢市人民政府市長李憲生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塗勇、副市長鬍曙光任副組長;管理協調層面:武漢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常務副市長塗勇任指揮長,唐昌海任常務副指揮長,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部、規劃土地部、建設管理部和招商工作部;操作實施層面:武漢新區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武漢市土地整理儲備供應中心武漢新區分中心。2004年2月12日,武漢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後,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梯度推進”的開發原則,堅持“規劃先行、土地儲備先行、基礎設施先行”,重點圍繞新區發展戰略、規劃編制、項目啟動、招商引資和征地拆遷等方面,大膽實踐探索,抓緊推進各項工作。截至2004年底,武漢新區開發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部分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同時確定了年度18項重點工程計畫,梅子路、四新大道、“六湖連通”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拆遷及土地整理儲備工作穩步推進。武漢申報全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的構想已醞釀“胎”中,一旦獲批,將成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大突破。
昨日,由武漢市發改委、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主編的《2012—2013年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發展報告》舉行首發式。該市發改委主任吳清在儀式上透露,武漢正在謀劃上述最新戰略。
他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給武漢帶來新的改革開放機遇。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來,相繼出台工業倍增等五大提升計畫,經濟實力快速進位,但仍缺乏突破性的戰略抓手。
“目前,武漢正在研究早日申報成立以光谷為中心的國家級新區,爭取國家賦予更大的職能,這將成為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據悉,國家級新區層級高於以往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開發區等。一是審批層級不同,前者為國務院,後者多為國家部委。二是獲得的優惠政策不同,自主創新示範區、開發區不是行政區,由地方先行先試,國家並無特殊政策;而國家級新區,可以是行政區,相關政策和許可權由國務院直接批覆,發展力度更大。
1992年國務院批覆設立上海浦東新區以來,全國共設立了6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
國家正依託長江制訂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政策,並啟動編制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規劃。從歷史看,國家級城市群將誕生國家級中心城市,武漢申報新區並最終邁向“中國心”,正面臨歷史性機遇。
武漢三大新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實現武漢三鎮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為總體原則,將武漢新區建設成為輻射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生產性服務中心、文化旅遊中心和獨具濱江濱湖特色的現代化商居住新城。武漢新區發展目標是現代新區、人文新區、生態新區、魅力新區,最適合居住和創業的現代新城。
組成介紹
光谷新區
作為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高新區以領先全國的科技創新活力,激發無數人的“光谷夢”,並讓夢想落土生根。
新型研究院
東湖高新區聚集了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還有代表亞洲光電技術最高水平的國家光電實驗室。
然而,由於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仍未充分釋放能量。如何突破束縛,在鴻溝之上搭建各方聯手的平台,成為“光穀人”每天思考的問題。
2009年6月,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湖北省發改委、科技廳以及凱迪控股等成為研究院的理事。
研究院的研究團隊以“首席科學家+團隊+項目+經費+成果+企業”的形式入駐,並實行“遴選、競爭和退出”的運行機制,根據業績決定去留,享受高新區全面的配套服務。
在這裡,研究人員基本來自高校,大學教師身份不變。項目申報專家委員會進行評議後,選取科技水平高,市場前景廣的項目入住。研究院免費為其提供試驗設備和生產廠房。
“項目成功,教授就成了老總。項目失敗,他還可以回校任教。”東湖高新區科技和創新局局長李世庭說,“研究院是試驗池,是一門新技術甚至一個好構想由實驗室走向市場的紐帶。”
按照生物技術研究院的模式,東湖高新區正在建設新能源研究院、光電子工業研究院等多個新型研究實體,加快設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光谷分院,承接矽谷產業和人才的轉移。
智慧財產權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智慧財產權專利越來越成為激發創新活力的可貴科技資源。自2001年以來,東湖高新區的智慧財產權專利總量已達22000件。最近幾年,東湖高新區智慧財產權專利都以至少40%的速度增長。
作為全國唯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東湖高新區在加快促進智慧財產權擁有量增加的同時,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與金融的對接,將知識轉化為財富。
武漢智慧財產權交易所就是這樣一個專利融資與風險控制平台,創新型中小企業可在該平台上實現專利質押融資貸款。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智慧財產權都可以在這裡實現展示、交易和融資。
2008年,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便聯手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東湖分局與中信銀行、交通銀行、漢口銀行、科技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在高新區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武漢全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曾憑藉一件發明專利,從武漢農商行貸款1億元,創單件專利質押貸款金額之最。
為提高企業專利申請速度,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落戶光谷。投資12億元的中心2013年已經啟動運轉,2017年底前,年審查發明專利申請能力將達到11萬件,企業不出園區便可享受“上門服務”。
創業人才
200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推出“3551人才計畫”,用3年時間,重點圍繞光電等5大產業,引進和培養50名左右科技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
為吸引海外人才,東湖高新區設立了人才特區專項資金,每年投入不少於1.5億元,對引進的世界一流創新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資助;對“3551人才計畫”入選者給予60-500萬元支持,其中對入選“千人計畫”者給予300萬元資助。
作為全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光谷擁有60名院士,30萬專業技術人員。許多來光谷的創業者坦言:不僅衝著光谷的項目來,更衝著這裡的人才來。光谷已經投入人才專項資金6.86億元,引進海內外創新創業團隊1500多個、高層次人才4500多名。
漢口北新區
2013年全市工業經濟指標中,黃陂漢口北新區再次搶前進位,進入“6+3”工業倍增發展區前列;100平方公里規劃園區已推進近半;通用航空、周大福、北車、中航、海航、翰宇藥業等百餘個重大項目進駐,總投資逾千億。2011年初,憑藉全市“工業倍增”行動的春風,黃陂區在武漢北部這片區域,拿出了總規劃100平方公里的臨空產業示範園區、漢口北產業園和黃陂新城工業園區的框架。
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武漢第四屆木蘭杜鵑節、2013中國武漢第十四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四屆中國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木蘭山還有持續千年的木蘭廟會。成功地舉辦了大余灣明清古民居論壇、4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2013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等活動,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規劃建設漢口北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國家具展覽館兩大場館。
2013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突破500億元、100億元大關。全口徑財政收入106.7億,增長2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1億元,同比增長27%。前川、武湖、灄口、橫店、天河、祁家灣等6個街道榮獲全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其中前川、武湖躋身前十強。
2013年,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達311.5億元和170億元,分別增長14.5%和39.4%。新增中小企業貸款57.2億元,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建成面積達840萬㎡,開業面積610萬㎡,漢口北被授予全省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武漢百聯奧特萊斯廣場全年累計銷售額逾10億元。城市綜合管理綜合排名位居全市新城區第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13年,全區建成區面積86.26平方公里。落戶黃陂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已從當年的空白,發展到寶鋼、中航、IBM、平安集團、亞馬遜、聯合技術公司、中航油等17家。武漢首家區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黃陂開業。黃陂區入圍2013年中國民企500強的企業有:卓爾集團(213位)、康順集團(422位)、金馬凱旋家具(454位),占湖北省總共18家的六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民企高地。華中物流中心、華中企業城均位於黃陂。
如今,臨空園區基本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黃陂新城和漢口北工業園區各建成近10平方公里,新建廠房總計690萬平方米,三年的新增面積超過了新中國成立64年來的總和。
濱江新區
2004年,武漢新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積極推進新區18個項目建設。六湖連通及生態修復工程進展順利。該項目結合用地布局,改造、新建水渠10餘條,將龍陽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和後官湖、北太子湖連線貫通,連通的內部河網水系通過墨竹港連通後官湖,通過琴斷口小河連通漢江,通過東風閘口和東湖泵站連通長江,形成“襟江帶湖”的內、外部水系連通體系。工程總投資5.43億元,年內完成其中琴斷口閘修復加固工程;湯山渠、橋的設計方案已經完成;琴斷口小河面積4.6平方公里的景觀設計處於進一步完善階段。
截至2004年底,武漢新區開發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部分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同時確定了年度18項重點工程計畫,梅子路、四新大道、“六湖連通”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拆遷及土地整理儲備工作穩步推進。
開展了武漢新區現代化交通系統專項規劃、新區總體風格定位和新區醫院、賓館等社會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以及鸚鵡洲地區用地規劃研究。組織開展了武漢新區水環境生態專項規劃的規劃研究工作。編制完成了梅子路、四新大道、郭琴路、攔江路等一批道路修建性規劃設計。?在全市率先推進規劃法定圖則工作,制定了《武漢新區法定圖則管理暫行辦法》並獲得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年內完成四新中心區片、月湖片2個法定圖則試點片規劃工作。
蓮花湖環境整治及綜合開發項目第一期總投資3.95億元,年內完成危房改造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一期項目“三通一平”工作已經完成,進入施工招投標階段。同時,園林設計總體規劃方案確定並進一步深入。
長江防洪模型建設工程於2004年5月18日開工,年內完成部份土建工程,正在進入模型製作階段。?四新地區場平工程總投資8億元,年內,場平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采砂吹填可行性論證報告已經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湖北省水利廳的評審通過,進入工程報建和施工招標階段。
318國道名車展示長廊及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約12.16億元,該工程為華中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汽車貿易中心,年內已部分建成。?漢陽大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8360萬元,年內完成了第一批3棟房屋的立面整治;完成了1000平方米小遊園及景點的設計與審批以及漢陽大道路邊部份植物的補栽和透綠。
長江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1.8億元,年內整體規劃已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晴川閣至建港船廠工程進展順利,完成1座下江踏步和一個半圓平台的施工。
四新中心區骨幹路網建設工程總投資5.87億元,年內完成芳草路、四新中路、連通港路、四新北路和四新南路5條道路的工程勘察、測量和施工圖設計,四新中路進入監理招標階段。
鸚鵡洲片綜合開發工程取得進展。該工程預計第一期總投資50億元,年內完成7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並與香港世茂集團簽訂了供地協定。項目規劃國際招標工作已經啟動。
三環路白沙洲大橋北線高架及道路改造工程總投資5.1億元,結合三環路白沙洲大橋北線道路改造,建設由十升路至鸚鵡大道延長線的高架橋,提升三環路交通功能,同時使四新地區和共建區連成一片。?漢江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江漢橋至月湖橋)總投資3000萬元,年內完成兩岸勘察測量與拆遷調查工作,初步規劃方案待有關部門審定批准。
濱江大道一期工程總投資1.6億元,是新區採用抬高路基的觀江幹道,南起汽渡路,北至攔江路,全長2100米,寬40米。
四新地區地下管網綜合建設工程總投資1億元,年內完成新區信息化規劃和弱電管線規劃工作。?漢陽舊城風貌區建設工程年內已將啟動區內的25.7公頃的危房改造納入政府危房改造計畫,同時,結合漢陽舊城風貌區的特點,確定了啟動區的範圍、功能定位、用地細化、建設風格和土地開發模式等。
2004年,武漢新區建設堅持土地儲備先行,土地儲備和征地拆遷工作穩步推進。
截至年底,武漢市土地儲備中心投入資金15億元,拆遷房屋63萬平方米,動遷居民3900戶,搬遷企事業單位70個,收購企事業單位10個,清騰土地152.7公頃(拆遷71.7公頃,收購81公頃),正在辦理土地徵用報批手續土地達771.1公頃(含四新地區400公頃),已徵用轉用土地110.9公頃。通過土地有形市場供應土地11宗37.9公頃,成交金額7.04億元,實現土地收益1.89億元。同時推進歸元西片30.7公頃、鸚鵡洲片86.7公頃土地的供地工作。
新區規劃編制
2004年,武漢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立足於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戰略,以高水平、高起點規劃和發展研究作為新區開發建設的龍頭,全面開展了新區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研究並形成了相關成果。?開展對武漢新區規劃的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按照科學規劃觀的要求,從戰略上進一步增強規劃的理論性和科學性,以形成新區完整的規劃體系,推進新區的協調發展,同時,明確新區各項規劃、各種風格、各個區域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彰顯各自特點,使新區規劃真正實現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要求。?圍繞漢江組團、沌口組團、四新組團3大功能特色組團,研究和制訂了武漢新區近幾年的規劃工作重點。?組織編制了《武漢新區總體規劃》、《武漢新區(四新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漢江兩岸地區綜合開發建設規劃》、《龜北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十升路兩側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80多項相關規劃;組織了中環線高架、長江漢陽江灘綜合整治工程和歸元廣場規劃方案研究;開展了武漢新區現代化交通系統專項規劃、新區總體風格定位和新區醫院、賓館等社會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以及鸚鵡洲地區用地規劃研究。?組織開展了武漢新區水環境生態專項規劃的規劃研究工作。編制完成了梅子路、四新大道、郭琴路、攔江路等一批道路修建性規劃設計。?在全市率先推進規劃法定圖則工作,制定了《武漢新區法定圖則管理暫行辦法》並獲得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年內完成四新中心區片、月湖片2個法定圖則試點片規劃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
2004年,武漢新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積極推進新區18個項目建設。?六湖連通及生態修復工程進展順利。該項目結合用地布局,改造、新建水渠10餘條,將龍陽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和後官湖、北太子湖連線貫通,連通的內部河網水系通過墨竹港連通後官湖,通過琴斷口小河連通漢江,通過東風閘口和東湖泵站連通長江,形成“襟江帶湖”的內、外部水系連通體系。工程總投資5.43億元,年內完成其中琴斷口閘修復加固工程;湯山渠、橋的設計方案已經完成;琴斷口小河面積4.6平方公里的景觀設計處於進一步完善階段。
梅子路全長9400米,由一座地下涵洞、兩座跨湖大橋及寬度50米~70米的道路組成。是新區“五縱五橫”主幹道之一,計畫總投資10.26億元。該工程引進先進的真空預壓的軟基處理技術,年內除軟基處理段外,基本形成道路土路基。?四新大道全長5526米,雙向六車道,中間設景觀水道。全年開工長度2200餘米,軟基處理工作全面展開,年內土路路基形成,四新大道國際招標的水體景觀方案設計正在進行深化和完善。?琴台大劇院工程於2004年5月10日正式開工,至年末,完成“三通一平”和樁基工程,主體結構西區6層樓面混凝土澆築完畢,南區6層樓面及南側排練廳屋面鋼筋綁紮基本完工。主體鋼結構工程已進場做施工準備工作。?月湖水環境治理工程總投資1990萬元,年內完成橫穿江漢一橋及四小閘處的管道施工,南岸月湖風景管理處段管線溝槽已開挖。月湖清淤可行性研究、方案論證已經審查通過,進入施工招投標階段。與此同時,月湖水體修復工程中小月湖北岸3號人工濕地全面完成並正式通水,1號、2號人工濕地進入施工前準備階段。
蓮花湖環境整治及綜合開發項目第一期總投資3.95億元,年內完成危房改造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一期項目“三通一平”工作已經完成,進入施工招投標階段。同時,園林設計總體規劃方案確定並進一步深入。?
長江防洪模型建設工程於2004年5月18日開工,年內完成部份土建工程,正在進入模型製作階段。?四新地區場平工程總投資8億元,年內,場平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采砂吹填可行性論證報告已經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湖北省水利廳的評審通過,進入工程報建和施工招標階段。
318國道名車展示長廊及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約12.16億元,該工程為華中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汽車貿易中心,年內已部分建成。?漢陽大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8360萬元,年內完成了第一批3棟房屋的立面整治;完成了1000平方米小遊園及景點的設計與審批以及漢陽大道路邊部份植物的補栽和透綠。?
長江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1.8億元,年內整體規劃已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查,晴川閣至建港船廠工程進展順利,完成1座下江踏步和一個半圓平台的施工。
四新中心區骨幹路網建設工程總投資5.87億元,年內完成芳草路、四新中路、連通港路、四新北路和四新南路5條道路的工程勘察、測量和施工圖設計,四新中路進入監理招標階段。
鸚鵡洲片綜合開發工程取得進展。該工程預計第一期總投資50億元,年內完成7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並與香港世茂集團簽訂了供地協定。項目規劃國際招標工作已經啟動。
三環路白沙洲大橋北線高架及道路改造工程總投資5.1億元,結合三環路白沙洲大橋北線道路改造,建設由十升路至鸚鵡大道延長線的高架橋,提升三環路交通功能,同時使四新地區和共建區連成一片。?漢江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江漢橋至月湖橋)總投資3000萬元,年內完成兩岸勘察測量與拆遷調查工作,初步規劃方案待有關部門審定批准。
濱江大道一期工程總投資1.6億元,是新區採用抬高路基的觀江幹道,南起汽渡路,北至攔江路,全長2100米,寬40米。
四新地區地下管網綜合建設工程總投資1億元,年內完成新區信息化規劃和弱電管線規劃工作。?漢陽舊城風貌區建設工程年內已將啟動區內的25.7公頃的危房改造納入政府危房改造計畫,同時,結合漢陽舊城風貌區的特點,確定了啟動區的範圍、功能定位、用地細化、建設風格和土地開發模式等。
土地儲備和征地拆遷工作
2004年,武漢新區建設堅持土地儲備先行,土地儲備和征地拆遷工作穩步推進。
截至年底,武漢市土地儲備中心投入資金15億元,拆遷房屋63萬平方米,動遷居民3900戶,搬遷企事業單位70個,收購企事業單位10個,清騰土地152.7公頃(拆遷71.7公頃,收購81公頃),正在辦理土地徵用報批手續土地達771.1公頃(含四新地區400公頃),已徵用轉用土地110.9公頃。通過土地有形市場供應土地11宗37.9公頃,成交金額7.04億元,實現土地收益1.89億元。同時推進歸元西片30.7公頃、鸚鵡洲片86.7公頃土地的供地工作。?設立武漢新區土地儲備整理分中心,四新地區土地儲備工作進展順利。加快“小戶型”商品房和農民新村還建房建設。初步選定了新區“小戶型”動遷房用地,為妥善解決困難居民拆遷還建問題,制發了《關於武漢新區實施動遷新建困難戶住房的若干意見》,已選定的部分項目正在進行規劃審批即將開工。
招商引資
2004年,武漢新區建設強化對外宣傳工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取得良好績效。堅持把武漢新區作為一個“品牌”,通過報社、電視、電台、網路等媒體開展宣傳活動,策劃製作宣傳光碟、招商項目冊,樹立武漢新區形象,使武漢新區成為全市矚目的“亮點工程”。建立“開工建設一批、增資擴產一批、簽約一批、推動一批、策劃招商一批”的招商引資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切實突出招商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採取綜合招商與專業招商相結合、產業招商與項目招商相結合、國外招商與國內招商相結合的辦法,積極參加漢港經貿合作洽談會·武漢周和第五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活動,成功組織了武漢新區暨招商項目推介會,截至年底,共接待了300多批來新區考察洽談的國內外知名大公司、大財團,已有鸚鵡洲板塊項目、“冷熱電三聯供”項目、弱電管溝項目等12個重大項目簽訂協定和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