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武漢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31年,1953年被定為中南行政區重點中學,行政區撤銷後於1954

學校老校區位於漢口民主一街187號。去年8月,學校搬入位於紅旗渠路、占地115畝、比老校區大4倍的的校區。總建築面積達4.32萬平方米,地域寬廣、設備先進、綠潔亮美,構成了新校區的風格;現代化、數位化、國際化融為一體的構架,高雅、壯觀融為一體的氣派,打造了江城中學校園的極致。
學校優勢
學校現有三個年級,共49個班,年招生規模900人,在籍學生2800人,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高級教師106名,30-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 75%以上。教師中有省名師1人,市“十大名師”2人,特級教師11人,湖北省骨幹教師9人,市學科帶頭人9人,區學科帶頭人46人,市優秀青年教師5 人,區優秀青年教師28人,高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9%以上。
武漢一中高考成績一般都能達到過重點線50%,過本科線90%的優異成績。2005年高考上重點人數達212人,保優率居省示範校第三;文科上重點人數全市第三;理科630分以上的7人,居全市第四。有丁勐、敖夢麟、崔蘊瀟三位同學達到北大、清華分數線,獲得2004-2005年高中教育教學特殊貢獻獎。武漢一中2006屆態勢喜人:高三二月調考成績斐然。文理科上重點線人數居江北第二,文理科最高分均居江北第一。學校學科競賽的成績顯著。2005年高二年級秦昊同學獲得信息學全國一等獎。學校2005年度共22名學生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全國聯賽的全國一、二、三等獎;還有近 60人次獲湖北賽區一、二、三等獎。
學校榮譽
![]() | |
文藝活動 |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100所中學生毒品預防教育活動示範學校、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校園管理先進單位、湖北省“五四紅旗團委”、湖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實驗學校、湖北省“教科研50強學校”、武漢市辦學水平先進學校、武漢大學優質生源基地、2004—2005學年度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綠色教育
![]() | |
班級活動 |
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保障。武漢一中“綠色教育”領導班子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校長擔任付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擔任組員。定期招開領導班子和骨幹教師碰頭會,隨時了解“綠色教育”進展情況,指導"綠色教育"的落實,安排大型"綠色教育"活動,落實“綠色教育”基金。
二、建立活動基地,完善活動室設備及更新,為學生“綠色活動”提供方便。
為更好地保障“綠色教育”的實施,我校購置了先進的設備,建立了一流的活動室。如環保活動室的TSP採樣泵、NOX、SOX採樣泵、721A型分光光度計、聲級計、PH筆等。GLOBE學校的百頁箱、雨星器、計算機、照相機、有關水、土壤、生物調查設備應有盡有。
三、積極開展科學活動,促進"綠色教育"的發展。
學校充分利用領導重視,設備齊全這一特點,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利用骨幹教師的力量,每周一、二下午和每天中午向學生開放活動室。供武漢市研究性學習的東風,開展了大氣、噪聲、水體、生物(武漢市的綠化)等多項調查研究活動。請國內外著名人士來校講學,利用環境節日和紀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四、積極進行"學科滲透",推進素質教育的進行。
![]() | |
市委參觀 |
目前,我校教導處將學科滲透“綠色教育”作為一項檢查教師教學的指標。要求相關學科中的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必須進行學科滲透,並寫好教學體會和論文。教科室每學期對學科滲透進行考核。
五、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營造美好的育人環境。
武漢一中雖地處鬧市區,但能做到鬧中取靜。校園內草坪常青,四季花果不斷,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成果顯著。各班垃圾分類回收,既清潔了環境,又為“綠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資金。
武漢一中“綠色教育”已初具規模。在武漢市已取得一定成績。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們的“綠色教育”一定會做得更好。
教育新聞
每到新學期,關於學校亂收費的舉報就多起來。市、區兩級教育監察部門都沒有接到一起反映武漢一中亂收費的舉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有關人員對一中創省級示範學校進行初評時發現,一中的“零舉報”現象背後,是上上下下都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學上。武漢一中擁有年創利百萬元、在全省數一數二的校辦企業,但學校幾位領導卻沒有一個人兼任企業“經理”。校長汪祖吉說,“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在學校是天經地義的事。學校天天盤錢、講錢,哪會有心思研究、指導教學。
另一個矚目的現象是,從校黨委書記到一般中層幹部,人人都上講台。黨委副書記庫路承擔高一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教學。她說,學校領導不上講台教書,就不能直接掌握師生們的動向,不能據實制訂服務教育教學的措施。
校領導以身作則、實實在在地辦教育,教師個個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最近幾年中考,一中在幾所著名重點高中里錄取分數線都是最低的,但畢業生的保優率、提高面都不亞於其他學校。一些學校到一中“取經”,一中的接待人員總是說:沒什麼,就是老老實實按規律辦教育。“備、教、改、導、析”是教學五大環節。一中近半數老師擁有高級職稱,但備起課來的認真程度令人咂舌:即使同一節課上過十年二十年,老師還是先備課再上講台,而且常有創見。個人備課後,還要集體備,相互指正提醒,以保證教給學生的都是“精品”。重點高中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一中仍明確規定:老師布置的正式作業必須親自批改、集體評析。老師們說,沒有紮實的基礎,就立不起創新的大廈。“終身從教就要終身受教。”一中教師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有的老師全譯了《唐詩選》 ;有的老師把教材上所有的習題做了一遍……看似平凡的小事,但只要有利於教學,老師們都扎紮實實地去做。而對自己再好的事如“有償家教”,因與教學發生矛盾,一中老師絕不涉足;對學校再有經濟利益的事,如出租門面等,因為可能影響教學,學校堅決封閉。
![]() | |
撒貝寧 |
前幾年高考取消了生物科,但學校堅持開齊開足所有國家規定課程,非高考科目老師做出成績同樣大張旗鼓宣傳獎勵。現在,吳建階把一節“遺傳與變異”課上到全省。去年,一位市領導到一中看望教師,臨時要求聽一節音樂課,45分鐘下來,他說“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只唯實,只唯教,武漢一中不斷收穫,不僅是各類學科競賽和高考,一中的學生在大學也表現出不凡的素質和創新能力:九四屆保送上北大的撒貝寧(目前碩士在讀),最近成為中央電視台新欄目《今日說法》的特聘主持;學生朱正元保送復旦大學後,又代表中國獲得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賽特等獎。
相關報導
![]() | |
武漢市第一中學 |
學生要拿到“學業合格證”,必須在分文理科之前考過高中所學的13門科目。凡是報考理科的學生要嚴格考核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課程;報考文科的學生要嚴格考核物理、化學、生物課程;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科目也要及格。每位學生在特長方面通過學校認定或考核,則頒發“特長合格證”。學生參加校級及以上競賽、活動、運動會等獲獎,則認定特長合格。凡是沒有獲獎者則由學生根據個人發展形成的特長,在高二下學期,由個人提出申請,學校組織考評小組考核。校長葉柏林介紹,按現行高中畢業政策,學生只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科科目會考,及格就可以畢業,但會考只是考核一個合格高中畢業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並不能包括一個高中生應受教育的全部。葉柏林告訴記者,不管這些學生今後能不能考上大學,學校這種做法對他們的終身發展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