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相傳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丹,遣盧、侯二生入東海求仙丹。盧、侯二道自知無法煉出長生不老之丹,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逃居湖南武岡雲山。他們深居簡出,就地取材,採用宮廷飲食配方,結合煉丹的中藥配方,始制豆腐和食品,這便是武岡最早的滷菜,之後由於口味獨特,滷製方法逐漸傳入民間。武岡,古稱都梁。2200多年的古城歷史,積澱了濃厚的文化底蘊,美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其中武岡滷菜久負盛名,自唐代中葉其滷製方法經宮廷慢慢傳入民間,清代被列入皇家貢品,作為民間和官場相互往下來的禮品歷代相傳,已有上千年的生產歷史。武岡滷菜屬於“藥鹵”是原生態綠色食品,其獨特的滷水和特殊的製作工藝,是其它滷菜無可比擬的。武岡滷菜工藝非常講究,均採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20多種名貴中藥材熬製成滷水,對豆製品和畜禽及其附屬檔案採用滷水反覆浸煮等獨特方法精製而成,具有益氣補血,生津開胃,提精養神之功效,常食有益健康,既是宴賓佳肴,又是風味休閒佐餐,旅途休閒食品,更是饋贈貴宜的最佳禮品。武岡滷菜產品主要有滷豆腐系列、鹵銅鵝系列、鹵豬肉系列、滷牛肉系列、滷蛋系列等10餘個系列100多個品種。
生產情況
銅鵝養殖情況
武岡銅鵝餵養歷史悠久,早在清代就以“世之名鵝”之美譽被列為皇家貢品。從明清時期到29世紀80年代末,武岡市有千家萬戶養銅鵝的鼎盛局面,但由於受市場衝擊,銅鵝養殖曾一度“縮水”。2000年以來,武岡市委市政府為了把這一歷史悠久的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2007年2月,該市又成立了特色產業開發辦公室,主導武岡銅鵝、滷菜產業發展,先後在廣交會、珠洽會、全國零售商品對銷會等商貿活動中進行廣泛宣傳,並在經費保障、銅鵝養殖、銷售、用地等方面制定了寬鬆政策,還向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武岡銅鵝”商標,向國家技術監督局申請地理標誌性產品保護。良好的政策給銅鵝養殖業注入了活力,銅鵝養殖已經成為該市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項目。2007,全市狠抓滷菜原料基地建設,玉屏種鵝場、曹家塘鵝場、百萬銅鵝養殖公司等相繼建成。中央七套每日農經欄目也深入該市採訪銅鵝養殖。截止當年,該市出籠銅鵝1萬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有10個,存籠種鵝300羽以上的養殖大戶2000多個。並遠銷羅馬尼亞、捷克和黑龍江、廣西、寧夏等國際國內市場。滷菜生產情況
由於武岡滷菜配方原由宮廷傳出,一直相當保密,傳統滷菜作坊採取傳男不傳女的單傳方式傳授。造成了滷菜產業發展長期處於無序生產、自發生產的家庭作坊狀況。據1997年4月中華書局出版的《武岡縣誌》記載,1979年,武岡縣城就有滷味門店19個,但發展至20世紀90年代末,武岡一直沒有形成上規模的滷菜企業。貴為皇室貢品卻一直養在深閨,家庭作坊生產模式使滷菜產品受保鮮保質影響,產品一直未能走出遠門。2000年以後成為武岡滷菜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01年,該市提出了“滷菜之鄉”“銅鵝之鄉”“臍橙之鄉”的“三鄉”建設構想。從而使武岡贏得了“世界美食看中國;中國滷菜看武岡”的美譽。2003年以來,該市大力實施“項目興市、旅遊活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以基地建設為依據,以地方名優農產品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把滷菜產業作為全市主導產業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2000年以後,華鵬食品公司、福元鹵業公司、亞太食品公司、法新豆腐、雲山食品公司等滷菜企業相繼成長。隨著設備改良,規模擴大,“華鵬”“鄉里妹”“金福元”等商標相繼問世。“湖南省著名商標”“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農博會金獎”“國際著名商標”等殊榮也陸續花落武岡滷菜企業。滷菜產業在全市經濟中心比重也提升到了重要位置。龍頭企業不斷增加,產品對外影響力明顯增強,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據2007年統計,該市100多家滷菜企業生產的滷鵝掌、滷鵝翅2006、2007兩年在國際國內市場銷售在150萬對以上,規模較大的滷菜企業年進行全銅鵝熟食加工、銷售合計在20萬羽以上,產值1500萬元以上。武岡銅鵝獨特的風味也推動了餐飲經濟,該市大小餐廳、賓館都有一鵝三吃法,銅鵝的滷製食品已經成為款待貴賓的必備菜餚。武岡銅鵝養殖已基本形成了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當年全市預計出籠銅鵝200萬羽左右,年生產總值將達到5000多萬元,銅鵝類滷製食品銷售達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