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文[10]

武學文,登封市人,鄭州第七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三元醫學創始人,當代醫學宗師,中醫168網-名醫一絕網站CEO兼總編輯。

武學文,鄭州第七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三元醫學創始人,當代醫學宗師,中醫168網-名醫一絕網站CEO兼總編輯。1963年生,原籍登封市人。從小在家隨父親習醫,並認識草藥一百多種,受其影響,1980年考上河南中醫學院,大學五年畢業後,1988年獲省廳新長征突擊手,2002年在中華特色名醫暨世界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上,治療腫瘤病的論文獲世界中醫藥學會金杯獎。參加美國洛杉磯2003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展,治療心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和中風的論文《脂脈寶從肝論治心腦血管病》被收錄《2003 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一書。

打開中醫之門的鑰匙 三元醫學理論

武學文的毒郁虛的三元醫學理論,是打開中醫之門的鑰匙。
從此,中醫辯證的總綱不再是陰陽理論,而是毒郁虛的三元醫學理論。
三元醫學理論認為,人的萬般疾病,就是有毒了,身體的郁阻不通了,虛弱不足了,除此之處,沒有別的病。這樣,所有疾病的診斷治療,就以毒郁虛三元為主了。因為三元辯證理論,它包含了所有辯證,把其它的所有辯證方法全部總結進來了。而陰陽辯證做為辯證的總綱,是遠遠不能做到對疾病全面認識的。
三元醫學理論,是中醫辯證的總綱,是打開中醫之門的鑰匙。

什麼是三元醫學理論

“三元醫學理論”的創立,使中醫從玄妙幽深的迷谷中走了出來,不再“讀書破萬卷,臨證卻茫然”,讀完三元論,頓有入高堂明室,思路豁然開朗!中醫不再受辯證難的困惑!當代醫學理論達到了巔峰。中醫專家,三元醫學理論的創始人武學文認為:“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註:1)
三元醫學理論認識疾病,認為世界的萬千疾病的病因、病機、辯證、治療,不離三個字:“毒郁虛”。
永遠不存在辯證難了!
毒就是有熱了,上火了,血熱了,濕熱,傷風、傷寒了。有菌性炎症、無菌性炎症,造成身體的腫脹、滲出、疼痛和器官損害壞死變性的改變。 總之,有病人,就必然是身體的某些器官有病理改變,必然是這些器官有炎症反應了。
郁就是身體的各種不流行、不通暢、即郁滯不通。包括氣、血、痰、濕、食、水、脂在體內造成的不暢或堵塞。氣滯則脹,血滯則青或疼痛,痰阻則難咯或出現神志病變,濕盛則沉重,食積則不消,或大便艱。水停則脹如腹水。
虛就是不足,即氣血陰陽的不足。氣虛無力,血虛則無華色,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世界的萬千疾病 ,有毒了,不通了,虛弱不足了,除此三者,沒有別的病。無毒無虛腑臟經絡通暢,則無病。這就是武學文醫師的“三元醫學理論”。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和自然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是醫學的整體觀念,治病時辨證論治,要分清毒郁虛,提綱挈領地認識疾病。整個自然界是一元,一元產生陰陽二氣(即自然界相互對立又依存著的兩種屬性,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從陰陽的二元論到毒郁虛的三元論,才更適合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三元論能統領疾病的各種辨證方法(陰陽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八綱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任何以一種辨證方法和其它辨證方法割裂開來,或者以一種經典理論(如六經辨證)來限制和阻止其它醫學理論的發展,都是非常錯誤和不得人心的。
三元醫學理論的毒郁虛之間,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證關係。也不能把毒郁虛完全割裂開來。即毒中有郁有虛,郁中也有毒有虛,虛中也可以有毒有郁。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三中有一,或者三中有二,才能完整系統的認識疾病。
三元醫學理論是中醫的提高課,學完中醫理論,再讀三元醫學理論,就明白中醫了,把中醫的天窗打開了!
以前,醫生學中醫窮其一生,也是對中醫理論的深淺心裡沒底。讀完這個三元理論,對中醫的知識領悟就如同茅塞頓開了。
註:參考文獻:
1 《三元理論基礎和套用舉例》, 武學文,見《中外醫療》第27卷,第09期,41頁,2008-03-21
2 《明白的三元論是醫學的終極模式》, 武學文,見《中外醫療》第26卷,第23期,64頁,2007-12-01
3 《三元醫學的病因病機和辨證學說》, 武學文,見《中國現代醫生》2008年3月中旬刊,第46卷,第8期,85頁。
4 《三元醫學的中藥分類淺論》, 武學文,見《光明中醫》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總第148期)381頁。

武學文的醫學思想和學術貢獻

三元醫學理論較之以前的醫學理論,主要有以下進步:
1 它第一次把中醫理論描述的明白。中醫理論象一棵樹,上面三個分枝,分別是毒、郁、虛。毒又若干枝,叫(風毒、火毒、熱毒、瘡毒、血毒、濕毒、瘟毒,淋毒、癬毒等,結合病變部位的毒),郁分氣血痰濕食水脂的不通暢不流行,虛分氣血陰陽的不足。至此,中醫的病因病機辯證分型清晰透明,外行能聽明白,實現了中醫理論的現代化。三元醫學理論不再使學醫成為畏途,簡單明了,甚至是一看就會。
2 三元醫學理論成為大道歸一,上善若水的醫學完美理論。因為三元毒郁虛結合病人綜合考慮,就做到了三元歸一了。這個上善的理論,使用者溶於心中,象水溶於萬物一樣,“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醫學水平就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為一是至高之數,三元合一,化大道於無形。
3 這個理論使學中醫方便了,聽者也明白了。不再受中醫辯證難、用藥難的困惑了,因為把中醫理論徹底的釐清了。
4 三元醫學理論使醫學理論反璞歸真,大道歸宗。這個理論也非常符合道家的"大道若無"的概念,也符合道家"無"的要求,儘量使理論簡明扼要。這個理論也符合李小龍截拳道的“無”的理念。李小龍曾經認為,“最簡單最直接的打擊方法,才是最實用最有效的打擊方法”。
5 武學文的三元醫學理論,要求把醫學教科書重新編寫,強調編寫以三元理論的毒郁虛為脈絡。武學文當前曾經把《藥物學》、《方劑學》,按三元分類
6 武學文發展了毒的理論,分清了一些以前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風毒,指以感冒為主的毒,火毒是頭面口舌為主要症狀表現的毒,如口舌生瘡,眼目紅赤,頭昏無力。熱毒指發熱,血毒是火熱出血,或肌膚紅斑、錦紋。濕毒指腸胃病,肝病的毒。武學文並提出了淋毒的概念,淋毒指腎、膀胱、前列腺病的毒。並有癬毒等概念。武學文強調分毒的性質和毒的病位,弄清兩者就知道如何治療疾病了。武學文強調溫熱性質的解毒藥和芳香性質的解毒藥的套用。武學文第一次提出腸胃炎屬於濕毒,使人們有了芳香化濕就是解毒的概念。陽氣虛易出現寒毒,有不少散寒溫陽藥有解毒作用,如丁香肉桂白芷的解毒作用。
7 武學文發展了郁的概述,郁指氣血痰濕食水脂在體內的不暢不行不通郁滯的狀態。它第一次區別於氣鬱的郁,在理論上是一個突破。
8 武學文強調補虛藥中,溫陽散寒藥應歸於補陽藥的範疇。溫陽散寒止痛,武學文認為,本質是治陽氣虛的方法。
9 武學文強調辯證時,不再以陰陽為辯證的總綱,而是以三元醫學理論為總綱。因為這個三元醫學理論無所不包,甚至把陰陽辯證也包含了進來。第一次使醫學理論可以超越並走出陰陽的樊籬,不受陰陽的約束。如陰毒可說成是寒毒,陽毒定為熱毒,還有更多,並沒有不可脫離陰陽之事。
10 三元醫學理論在辯證上,沒有任何病不可辯,消除了以前那些診斷不清,辯證不明,或無證可辯的狀態。也消除了以前辯證中每個門派得出不同結論的狀態。學三元理論的醫師,辯證結論總是出奇的一致,治療方案更加統一,用藥也就達到了一致性。這樣最明顯提高了治病的效果。
三元醫學理論使中醫學從陰陽中走出來,進入三元醫學時代。非此即彼、非上即下的二元論,終將被強調左中右、上中下的三點論所取代,知道還有“中”這個大概念,因此分析問題不再有偏頗,它的正確性、合理性是不用置疑的。《易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否認了“陰陽生萬物”這一說法,三元醫學理論符合易家精神。

武學文講三元醫學理論的套用方法

自從三元醫學理論傳播開來,有朋友問三元醫學理論在套用時有什麼囑咐的事情沒有。我想這個方法套用容易,基本沒什麼可再說的,但有些基本的操作事項,也想再補充一二。

1 定病的性質

給人診病,首先分清病的性質。根據三元醫學理論,“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所以遇到病人時,做過望聞問切時,根據三元醫學理論的毒郁虛,就能確定病的性質。
1.1 郁證:如病人腹脹,情志抑鬱,就是郁證的氣鬱;若消化不好就是食滯,也是郁的範疇;若病人大便乾,或粘滯不爽,是郁滯不爽的便秘;若局部顏色發青,疼痛,就是血瘀; 若是水腫,就是水郁;若是血脂升高,血稠,血管動脈硬化,脂肪肝,出現了相應症狀,頭暈等,就是脂郁,造成血脈氣血不暢,供血不足。若是舌苔膩,身困重,頭重如蒙,有胃腸道症狀,或肝病的症狀,就是濕郁,是因為濕毒困滯氣機,造成了氣機不暢。
1.2 毒證:如果病人有表證的症狀,如畏寒,鼻塞,流涕,微咳,咽不適,就是風毒。根據乾燥的有無,寒熱的多少,可區分是風寒或風熱;如果病情寒熱較重,同一時間發病人數多,並且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者,稱為疫毒;若病人以發熱為主的,稱為熱毒; 若是眼目紅赤,口舌生瘡,耳鳴頭昏身困,稱為火毒;若是肌膚瘡癤,稱為瘡毒;若肌膚斑疹隱隱,有赤點,心煩,為毒在營分,有時可兼有風毒未盡,業已入營,若熱症出血,神昏抽搐,為毒入血分,稱為血毒,血毒是營毒的進一步深入。若舌苔厚膩,頭昏身困重,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稱為濕毒;若尿頻赤痛,或發熱腰痛,尿中紅血球、白細胞多,或有管型,或小便混濁,稱為淋毒。
1.3 虛證。虛就是不足,分氣血陰陽的虛弱不足。氣虛就是身體的動能減退,即身體臟腑的機能減弱,以乏力為表現者,無力即氣虛;陽虛即機能的衰竭,出現畏寒怕冷(陽虛生寒),陽痿、遺精,尿頻清長不固;血虛指血不華澤,面色無華色,爪甲蒼白;陰虛指乾燥,口乾,咽乾,眼睛乾澀,手腳心潮熱,五心煩熱(陰虛生內熱),肌膚乾燥脫屑。血中有陰,陰是有血,相互滋長。陽中有氣,氣中有陽,相互化生。
看病結合天地人(氣候、自然、個人特點),動靜走臥知精氣神。
通過上面的分析,就得知了病的性質,如氣滯、血瘀、或陽虛血瘀等。

2 定病變部位

。病的部位就是病人的痛苦所在。知道了病的性質,就會知道病在什麼地方,如咳在肺,悸在心,食滯在腸胃,濕毒黃疸在肝膽,淋毒在腎或膀胱。癰在體表,或癰在肺臟、在闌尾。知道病位,病性,下面理、法、治則、方藥自然就清楚明白了。

3 要做到三元合一,大象無形,上善若水。

三元合一,就是遇到病人,不要有機械的觀念,病不是單純劃一的,病人生病,病是複雜的,同一病人,可能有毒,也有郁,也有虛,或者同一病人三種有二,或者三種兼有。總之,診病時,可套用排除法,把病人的毒郁虛搞清楚,知道痛苦所在,就知道了病的位置,疾病診斷就確定下來了。學過中醫的基礎知識,把三元醫學理論溶於心中,毒郁虛綜合考慮,就做到三元合一。一為終極之數,為頂極之數,三元全一,大象化於無形,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反覆研練,隨心套用,爐火純青。醫學理論象水一樣溶化於心中,象水一樣無形,就達到了上善若水的道家至高境界。

4 三元之中又有三元,有無限的可分性

三元之中又有三元,有無限可分性。如水腫,是郁證,但分析病機時,還要考慮,這次水腫,是因為毒引起,還是因為郁或虛引起的,還是有毒又有郁和虛引起的,即郁中有毒郁虛。再例:發熱,是毒,但還要分是哪種性質的毒,毒的病變部位,還要考慮是不是郁的因素引起的,如氣鬱,或血瘀,或濕阻引起的,還要考慮是不是虛引起的,如氣虛發熱,或陰虛發熱,或血虛發熱,或格陽發熱。 總之,臨症之時,要是毒症,考慮裡面的毒郁虛;看似郁證,也要考慮裡面的毒郁虛;看似虛證,更要考慮裡面的毒郁虛。這樣,才能對病情進行綜合完全的把握。就做到了大道合一,三元醫道了。

中醫理論的密碼被終極破解

三元醫學理論如同軍事謀略上的三十六計,把行業理論徹底地總結在內。
三元醫學與《三十六計》
說起三元醫學,可聯繫到三十六計,都知道那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被稱為是《軍事謀略》的專書。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智慧浩如煙海,但你若想學完中華智慧,要讀好多的書,看的中國古書越多,你掌握的中華智慧就越多。可你看了一輩子的書,若問你學完古人的智慧了沒有?你也不敢說你學完了,若問你:“中國古人的智慧你會套用嗎?”你也不敢肯定你會套用古人的智慧。但自從有《三十六計》一書,你看完這書,就不一樣了,因為它把中華智慧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是所有智慧的縮影,是經過加工的,你若讀完這一書,你說起來就頭頭是道了,運用起來都得心應手了,有躍躍欲試的感覺。因為這時候,關於中華智慧的內容已經系統化了,理論化了,就容易套用了,加之實踐訓練,就隨心所欲成為高智慧的中國人了。
而中醫也是這樣。我問過許多的年老中醫,“你對中醫知識全部學完了沒有?你估計你對中醫知識掌握了百分之多少?”沒有一個老中醫能說清楚。因為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留下的古籍眾多,門派不同,見解不一,學醫一生,有終無止境之感。
可是當你讀了三元醫學理論,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三元醫學理論,是武學文中醫在反覆研練的基礎上,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把理論徹底地概括在一起,總結為“毒郁虛”三個字。提出“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三元醫學理論是醫學的終極模式,明白易懂,使中醫知識徹底地明白化、系統化、理論化、現代化、科學化了。三元理論成為中醫辯證的總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元合一,綜合運用,大道歸一,達到醫學的最高境界。理論提高了,辯證清楚了,用藥準確了,效果就明顯提高了。
三元醫學理論,就如同三十六計,你可以說三元是綜合了以前的理論,你也可以說三十六計是綜合了以前的智慧,但它把以前繁雜的東西徹底的明晰化了。

三元醫學理論的創新性學術地位問題

三元醫學理論,是中醫當代最先進的方法論,它經《光明中醫》、《中國現代醫生》、《中外醫療》這些國家級醫學專業雜誌刊登後,就表明得到了醫學界和社會的承認。這個理論的出現,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中醫病因病理和辯證思路,遠遠高於一家一方的貢獻。就如《三十六計》中的每一計並不在於分別是誰所創,而在於是誰總結上升為三十六計理論,“六經辯證”不在於仲景沒有發明三陽經和三陰經,而在於他發明了辯證的思維方法。三元理論能夠把中醫大道化繁為簡,表明它最符合道家“大道若無”、“上善若水”、最接近“無”的最高鏡界。不論什麼理論,關鍵在於是否使學中醫、用中醫者得到方便。不要再文人相輕,把內經和傷寒看得高於一切,那樣思想永遠不會有中醫學的進步,也顯出個人的思想狹隘和淺陋。
《內經》、《傷寒論》並非永遠不可超越,陰陽二元論不一定永遠是辯證的總綱,面對科學的發展要坦然接受,要避免文人相輕,陷入狹隘和淺陋的面目。

三元醫學理論是醫學到達巔峰的標誌

三元醫學理論,從陰陽理論裡面完全地走了出來,進入了醫學的一人全新領域!
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並不在於是否孫子發明了其中的一計,而它的意義在於三十六計經孫子形成了完整的軍事體系。 五筆字型的貢獻,並不在於王永民發明了點橫豎撇捺五筆,而在於他發明了五筆輸入的方法。
內經、傷寒並非永遠不可超越,發展是大勢所趨,要“空無以求全”地向同道學習,而不是盲目抱殘守缺地自命為大。世界發展日新月異,還是多看多學為好。
三元醫學理論的創造在哪裡?就在於創立了三元的病因病理分析辯證方法。它幾句話把中醫變得清晰明白。
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並不在於是否孫子發明了其中的一計,而它的意義在於三十六計經孫子形成了完整的軍事體系。
五筆字型的貢獻,並不在於王永民發明了點橫豎撇捺五筆,而在於他發明了五筆輸入的方法。 截拳道、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三元醫學理論,是近代中國文化的三大傑出發現。
張仲景的貢獻在不在於他是否發明了六經,而在於他首創了辯證論治的理論體系。 毒郁虛的三元論,唯一可以替代陰陽成為中醫辯證的總綱。只有把最繁雜的理論,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的理論,才是最高級的醫學哲學理論。三元理論把中醫大道化繁為簡,表明它最符合道家“大道若無”、“上善若水”、最接近“無”的最高鏡界。 三元醫學理論經多家國家級醫學專業雜誌發明,表明它已經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並不需要其它聲稱他能代表中醫界的人承認,因為沒有任何個人能代表中醫界而對三元醫學理論進行評價。

武學文中醫主任醫師的技術和治病特長

1 對腫瘤的認識:武學文專家根據三元醫學理論,認為腫瘤疾病,首先是毒,即認為是生物病菌、化學毒素,或物理毒素的刺激,引起細胞不斷的無克制地增生,這種不斷增生的原因,是因為毒素的不停刺激。增生形成,對周圍的壓迫,就形成郁,會引起氣滯則脹,血瘀則痛,水阻則腫,甚至影響消化功能和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由於機體因腫瘤的侵蝕,造成身體的虛弱,就是虛,有氣虛、血虛、陽虛和陰虛的不同。到器官功能完全阻滯,或氣血陰陽衰竭,生命便告終止。
腫瘤的治療以解毒為主,若腫瘡增大快,伴紅腫和身體熱象,為陽毒,以清熱解毒消瘡為主,若腫瘤暗腫無頭,不紅不熱,為陰瘡,治療則以溫陽解毒消瘡為主。治郁則根據氣滯、血瘀、水停的不同,分別以理氣、活血破結、利水治之,虛則根據氣血陰陽虛在臟腑的不同,分別治之。
2 對肝病的治療:對各種病毒性肝炎,當前醫療界認為,西藥沒有好的抗病毒藥物,治療肝病以保肝為主。但武學文主任認為,治療肝病,單純保肝是沒有效的。當出現肝損傷時進展較快,轉氨酶升高時,應該以消腫抗炎解毒為主,消除肝上的腫脹炎症,則是正確的保肝方式。因此治療肝病,強調在肝損傷時用中藥解毒消腫抗炎,而不是保肝治療。肝病引起腹脹、食少、脅痛、黃疸時,要配合理氣消食健胃,因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必先實脾”,調理好脾胃,恢復正常的消化功能,才是正確的保肝的方式,而不是用中西藥來增強免疫力,那樣對病情只會適得其反,免疫力越高,只會肝損傷的越快。
對脂肪肝的治療,認為是脂濁鬱積在肝,引起了氣滯則脹,血瘀則痛,肝臟腫脹則刺痛轉氨酶升高的情況,主張以祛脂濁郁滯、活血散結和解毒抗炎為主,脂肪肝都是可以治好的,配合體育鍛鍊,自創大翔功讓脂肪肝病人練習,加上飲食上的注意,必然有好的效果。脂肪肝的飲食注意和大翔功鍛鍊方法,被編入百度的脂肪肝詞條中。
3 對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認識:關於心血管病,認為主要在脂濁雜質造成血管內鬱積,引起血管變性硬化,以及血管內的自由基造成的毒性傷害,使血管硬化變窄,郁滯不通,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損害。血積氣滯郁在心臟則會引起冠心病心痛,郁在腦部會出現腦梗塞(腦血栓),絡破血溢會引起腦出血,進一步壓迫腦神經細胞。對心血管的治療,以降脂濁、化瘀,以通暢血脈為主,同時防止血管內皮的損傷。並且發現治療心血管病,與脂肪肝的治病有異曲同工之妙。論文《從肝論治心腦血管病》被收入《2003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並參加在美國洛杉磯的《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展》。論文中的脂脈三寶對治療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有非常好的療效。
對糖尿病的認識也有非常的特點:武學文認為糖尿病的形成原因,並不是因為遺傳因素,而是因為人們飲食偏嗜,或久坐少動,造成體內脂質鬱積,出現血管粥樣硬化,因為粥樣硬化,引起了胰腺小動脈的供血不足,從而造成胰腺功能下降,產生胰島素減少,而引起糖尿病。本病的形成,會因為毒素,如體內感染、上火後,出現胰島素抵抗,而使病情加重。青年人的糖尿病一型較多,是因為,此類人大多暴飲暴食,出現胰腺炎、膿腫,較短時間內,造成胰島細胞大量死亡,不能產生胰島素,而出現一型糖尿病,而中老年人則以二型糖尿病為主,是因為大多是血管粥樣硬化,引起胰腺供血不足造成的,形成也緩,不用注射胰島素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上,強調糖尿病的解毒治療和解郁治療(降脂化瘀)。出現明顯的陰虛氣虛症狀時,要配合補虛治療。糖尿病出現併發症時,是因為從毒發展到了郁,氣滯血瘀水停,造成各種併發症,當活血化瘀行氣利水。當氣血陰陽虛時,要調理氣血陰陽。本病多以陰虛為主,晚期會進展到陽虛,陽虛越嚴重,生命就越危重,要注意陽虛病人的治療,延長生命。
4 武學文專家對血液病的認識: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種貧血病,認為根據病情的表現,大多以感染、發熱、出血、貧血,白血病時,會白細胞或某種血細胞急劇升高,而再障或其它貧血性疾病,則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為主。治療則以解毒和補虛為主,兼顧好解毒和補虛的關係,使解毒不傷正,補虛不助熱,並提出:“治血先解毒,毒去血自復”。有一白血病人,出現脾臟腫大,治療一療程,就血液化驗穩定,脾臟回縮。某再障病人,治療一月,病人就一年沒有發熱,病情穩定。
5 對骨關節病、骨壞死的認識:對於骨病關節病和軟組織疼痛病,提出了必須注意解毒消腫、抗炎的認識。而以往的治療方法,只注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這樣就無法阻止骨關節和軟組織的壞死,而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只有注重解毒抗炎,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而對於老寒痛,陰性壞死,又注重用溫熱藥。關於養肝腎、補氣血,是根據體質情況,變化用之。中藥的化瘀通絡止痛藥,不做為使用的核心。有很多骨關節病、骨炎骨壞死病人,正因為長期只套用化瘀通絡止痛藥,或者用解熱鎮痛藥加激素,而不知道用解毒消腫抗炎治療,無法阻止骨性壞死和軟組織壞死,才走上了拄拐的道路。武學文的認識,使骨病、軟組織病的治療,更中要害。
自從三元醫學理論的創立之始,陰陽是中醫辯證的總綱的地位就已經不復存在。
中醫辯證的總綱是三元醫學理論。三元醫學理論因為大道化一,所以是醫學的終極理論
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

三元醫學理論全文

三元理論基礎
關鍵字:三元理論 三原理論 三元道 毒郁虛
[文獻摘要] 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郁,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裡臟腑、器官毒?是什麼郁?是氣鬱?血瘀?痰郁?濕郁?食郁?水郁?分而治之。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有郁則泄之行之暢之舒之達之活之,虛則補之。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郁之法也,余類仿此。
一 緒論
三元病因說,三元病理病機說,三元辨證說,都是毒郁虛三個字,易學、易懂、易記、易用。中醫大學畢業後,讀此乃醫生,萬病不求人,年老覓仙蹤。傳統不背離,西醫也套用,走向三原醫,醫學才成形。
1.1 毒:根據程度和輕重不同,凡各臟腑、各器官、四肢百骸病變,各種紅腫高起滲出、疼痛、細菌病毒等各種感染、無菌性炎症、器官病變變性和機能失調,或漫腫無頭,腫脹疼痛者。毒可以發於內臟,也可以發於皮膚筋骨。有熱毒(暗紅色,不熱、漫腫無頭)和寒毒(紅腫高大)的不同。還有人體千種器官、各自症狀為主的毒。下面是毒的分類:
1.1.1風毒:感冒(風寒、風熱),多侵及頭面眼目部,流涕、噴嚏、鼻塞伴有寒熱為主症。根據寒熱的多少,分為風寒或風熱型感冒。另外,皮膚的過敏引起的風團,風邪病毒引起的風疹等。
1.1.2火毒:多發於頭面部,可見於眼目紅赤,可見於口舌生瘡,可見耳鳴耳聾眩暈。
1.1.3熱毒:以發熱為主要症狀表現者,有寒或寒冷不重。因各種感染或機體免疫失調引起的變態反應,對身體損害很大,傷害最速,可引起心臟、腦神毒。
1.1.4臟腑毒:臟腑毒定病位,加上毒的特徵。
1.1.4.1 心、腦(神)毒:或有發熱,以神志失常為主要表現者,見心悸,心煩,胸悶,發熱,失眠,重則心煩不寧,稱為心毒;四肢抽動,頸項強直,眼目上吊,發見於風毒或發熱後出現,古書上稱邪氣逆入心包,實為腦毒。因心藏神,供血於腦,所以心臟受損,腦部神經受損的病變,可認為毒入心神。它又分心臟毒,腦毒,神經毒。
1.1.4.2 肺臟熱毒:見咳嗽,胸痛,咯痰或咯血,呼吸困難等。“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重則引起肺膿腫,中醫稱為肺癰。
1.1.4.3 胃腸道或肝臟毒性,多稱為濕毒。有寒濕和濕熱的不同,在胃見嘔吐,噁心,泛惡。在腸道多腹瀉,腹痛。多因受自然界濕濁引起,宜芳香化濕,有明顯的熱症者,宜解毒利濕。肝病濕毒,多見於急慢性肝炎,呈毒性症狀者,有明顯熱象為濕熱,無熱為濕阻。
1.1.4.4 淋毒:多見於膀胱熱和急慢性腎炎,所見尿頻尿急尿痛症狀者,或伴有砂石,重則伴有水腫,發熱。病因古稱濕熱毒邪引起,治療清熱利濕。
1.1.5 瘡毒,多發於體表皮肉筋骨,以惡瘡、潰瘍為多見。發於內臟者,因臟腑腫脹引起,如肺癰,已見於肺毒中,腸癰,即闌尾炎、肝癰,盆腔炎等。腫瘤惡瘡的感染。
1.1.6 血(營)毒:多伴風毒或熱毒病中,血毒是以出血為主要表現者。若皮膚潮紅,或斑疹隱隱,為毒在營分,引起出血時即為毒在血分,即血毒。營血毒多伴有心煩或神志失常的病變。
1.1.7 (瘟)疫毒:是急性烈性傳染病,各有其症狀特點,但大多以上面所見的毒邪為主。有癆毒(結核病)、瘧疾,非典、禽流感、黑熱病、愛滋病等。
1.2 郁:郁就是郁滯不順、不通暢。分氣、血、痰、脂、濕、食、水的不同,情志為氣鬱之首。簡單言之,郁就是不通,氣滯則脹滿,血瘀則痛而青,痰阻則咯痰不利,或喘而鳴,或竅蒙神迷;濕阻則身困苔膩,嘔吐腹痛腹瀉,食積不化則腹脹食少,噯腐。水停則胃腸有水聲,胸脅懸飲咳痛,或身體水腫。脂郁則出現脂肪肝、血脂高和心腦血管疾病,還多見於糖尿病的併發症。
1.2.1 氣滯:以情志不暢,易受情緒因素誘發,見脹滿不舒,影響消化功能或身體各髒機能不暢。
1.2.2 血瘀:以痛、青、脈絡紫滯、血管怒張或形成組織結塊等為主的病變。
1.2.3 痰阻:以痰阻咯出不順者,為有形之痰,或因癲疾等痰聲漉漉,伴神志障礙者,為心神之痰。或痰結引起腫大成核者。
1.2.4 水腫:見於皮膚眼目水腫,或胸腔等身體組織各處的積液者。
1.2.5 食積、便秘:常見於消化不暢,或排便不暢。
1.2.6 濕阻:以腹脹,食少,消化不良,苔膩身困,舌苔厚膩為主。
1.2.7 脂郁:包括血脂升高引起的血管硬化、供血不暢所出現的各種併發症。
1.3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1.3.1 氣虛乏力,以倦怠疲乏為主表現。
1.3.2 血虛,面色爪甲無華色,動則心悸;
1.3.3 陰虛表現為津液不足,乾燥或眼目乾澀,手足心熱為陰虛火旺;
1.3.4 陽虛身冷,身體機能下降。或腹部冷痛,或肢體冷痛,或陽痿、疲乏身冷等各種以冷和機能下降為主要表現,(冷要排除風寒毒以外的症候)。
有毒了,郁阻了,體質虛了,萬病叢生,不離其宗,根在毒郁虛。見知知源,毒郁虛,辨證容易。
臨證大鋼: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郁,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裡器官毒?是什麼郁?是氣鬱?血瘀?痰郁?濕郁?食積?水停?脂郁?分而治之。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有郁則泄之行之暢之舒之達之活之,虛則補之。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郁之法也,余類仿此。
掌握以上三原,就是三元道!醫學盡之矣!要想全道,必須武術、醫道和《老子》的道。
一是道,道分陰陽,陰陽是總綱,一源有三歧,毒郁虛。毒郁虛,病因又病機,辯證離不開,病有千萬種,不離毒郁虛。毒郁虛,是醫學的三元論,三元論的醫學,將升華陰陽二元論的中醫學.
毒郁虛,西醫的必學課,中醫大學生的提高課。業余養生學中醫,學成快,容易用,效果好。此一節畢之矣!
辨證容易:例咳嗽病人,辯證分型在中醫內科中都分外感和內傷,外感分風熱、風寒、涼燥、溫燥引起的咳嗽,而內傷咳嗽又分肝火犯肺痰熱阻肺、痰濕內阻、肺氣不足、肺陰不足等類型。因此,同一個病人,不同的醫生看了,得出不同的結論,辯證用藥都不一樣,這樣診斷用藥失誤的就多,辯證標準讓人看來就沒有統一性。讓西醫來學這個,真是頭痛,一個相同處方治相同的病,此人有效而別人沒效。而新醫三元道就不同了,病因、病理、診斷、辯證只有三種,對付咳嗽,只是解毒、化痰,化痰即祛郁,虛人無力有喘再補虛,治咳盡之矣!治療很多病,一毒統天下,三元統天下。辯證標準、用藥標準高度地統一,就沒有失誤的發生,任何醫生都會得出相同的診斷。
“讀書破萬卷,臨證卻茫然”,是中醫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好多同學為此改行,因為中醫的標準性難,辯證用藥難以把握,難以有同一的療效。中醫的辯證問題,是困擾醫生的大問題,也是制約治病效果的大問題。有了三元理論,如同黑暗之夜,持鑰匙難找匙孔,突然明亮,茅埋頓開。原來中醫竟然是這樣!解決了幾千年留下的老問題。這樣,不論各種程度的中醫,學了新醫後,都忽然間感覺登堂入室,標準一致,人人能聽說明白,解決了中醫理論的現代化問題。
新、易三元醫,中醫不學,不成中醫。西醫不學(因為現在西醫都離不開中成藥了),不會治病。中西皆學,中西醫學走向統一。醫學大學課程要統一。以後不存在中醫西醫,學過後皆為新易三原(元)醫。
病機只有三種:知之者,毒、郁、虛。萬病歸宗,今天合形。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剪枝蔓,立主幹,化繁為簡。
病情檢查和分析,參用西醫,現代檢查手段是中醫診斷的延伸。病情辨治,不離毒郁虛.這就是三原醫學新中醫的特點。
習醫與習武哪個容易:習武要練習肌肉的綜合表達能力,要鍛鍊手、拳、肘、腳、膝、臂、腿,頭。習醫只需了解毒、郁、虛三者的結合之處。

三元醫學創始人知名中醫武學文

武學文,中醫內科主任醫師,三元醫學創始人,當代醫學宗師, 1963年生,原籍登封市人。從小在家隨父親習醫,並認識草藥一百多種,受其影響, 1980年考上河南中醫學院,大學五年畢業後,1988年獲省廳新 長征突擊手,2002年在中華特色名醫暨世界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上,治療腫瘤病的論文獲世界中醫藥學會金杯獎。參加美國洛杉磯2003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展,治療心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中風的論文《脂脈寶從肝論治心腦血管病》被收錄《2003 世界醫學創新優秀成果》一書。
武學文認為西醫理論和各種檢驗方法是對中醫學的發展,是中醫診斷和理論方法的延伸,如X光和CT是中醫望診的延伸。提倡把現代醫學基礎納入中醫學理論中,是“三元醫學”創始人。三元醫學理論病因、病機、辯證、治療,只有三個字,毒、郁、虛。“疾病萬千, 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三元醫學把中醫從陰陽二元論的玄學混沌模糊狀態中解放出來,不再是玄學,把中醫學變得簡章明了,解決了中醫學習難,運用難。解決了以前同一病人十個醫生看了,結論各有不同,各開各的處方的狀況。運用三元醫學理論,治病以解毒,治郁,補虛為基本大法。郁是各種病理因素,造成了身體的氣滯、血瘀、水停、食積、痰阻,總之與不暢、不行、停滯不通有關。虛指氣血等不足。《三元醫學的病因病機和辯治學說》、《終極的中醫學是明白的三元論》、《三元醫學理論是中國醫學的終極模式》等有關論文分別發表在《中國現代醫生》、《中外醫療》、《光明中醫》等雜誌上。三元醫學理論是溶合了現代醫學的中醫學,是醫學的高級理論。
病因病機容易了,辯證治療容易了,用藥容易了,都是毒郁虛,病人能聽懂,中醫不再是玄學,中西醫都會用,把中醫從陰陽的暗箱裡拯救了出來,還結合現代醫學的各種理論知識,這三個字使醫學變得簡單明了。明白的三元論是醫學的終極理論。
武學文圍繞毒郁虛,治病首先考慮解毒,就要有解毒抗炎的特效藥物。
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
[附]武學文醫生治病,理論上得益於父親的最早啟蒙。父親武青雲,是河南省登封縣人,鄉里有名的老藥王,方圓鄉里有了治不好的藥,常找要藥,施藥於人,分文不取,且效果好,為眾鄉里稱道。稍有空閒,就堅持上山採藥,嵩山的各處,無不踏遍他的足跡。祖上傳藥“下部瘡法(黃柏、蒼朮、雄黃、廣丹、冰片、硃砂)”對瘡毒效果靈驗,更加上神奇的馬蹬草這種藥,在手裡套用如神。村里路某,山上從樹上往下跳,不小心腳被荊條銳利的尖刺扎穿,從腳掌貫穿至腳面。父親用馬蹬草,腳底和腳面相對各貼一個,當即止血止痛,上午貼上,正值麥收農忙,下午就去地里挑麥子了。農村人沒打消炎針,也沒打破傷風針,恢復很快,神奇驚人。農村人的腿腰疼痛,膝關節腫大,送些采來的藥絡石藤、石南藤、伸筋草、海風藤,水煎服即好。用自采的中藥,解除了很多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痛苦。曾治好了肺癌患者:一次偶遇伊川縣江左鄉農村病人,外出時身上還掛個瓶子,裡面插著一個膠管。問其故,原來是因為肺癌手術打開後,但因故沒切除,術後插的引流管,一直無法拔掉,就帶著那樣的瓶子出院了。父親見後,給他藥白毛藤、土茯苓各2公斤,讓他熬水喝,不久竟然不往外流水了,就拔掉了管子,傷口就癒合了。過後半年,病人又要藥,又給一次,病沒有再犯。後來,他村里唱大戲,專程把父親接去看戲五天。
從小隨父親上山採藥,那是經常的事情,由於對中醫的熱愛,1980年考上了河南中醫學院,大學畢業以後,領略了中醫藥治病的神奇功效。但因為中醫辯證方法眾多,看到很多人學中各有各的說法,意見難以統一,十個處方偶有二三取效者,就常有治不好的病,也難有好的效果。
為解決此問題,武學文醫生,還吸收現在醫學知識,把中西醫理論高度總結概括,發明了“三元醫學理論”,即毒郁虛辯證法,器官損害、病理損傷不離解毒的治療方法。真可謂提綱挈領,看見病情,一目了然,辯證治療,瞭然與胸中,無論那個醫生看了,都有共同的結論,用藥往往無差,沒有治療上的誤診失誤發生,治療效果明顯提高。
三原醫學,是用現代語言對中醫學進行解讀,對中醫學的高度綜合歸納,讓人通俗易學,即使外行人也看了就能用。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三原醫學的病因病理論點,用於整個醫學的治療。使中醫從複雜的辯證中解放了出來,對於一個病,由原來的一個醫生看完就有一個結論,變成所有醫生看完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使診斷和治療效果達到意見上的一致,大大地提高了診斷符合率,對中醫學的科學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結合了現代醫學理論,使中西醫學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終極的中醫學是明白的三元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