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在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中,隋唐時期,武林中出現了三位絕頂高手,他們分屬三個不同的國家,在中土第一高手是道家的 寧道奇,在大漠草原的第一高手是突厥的將軍 畢玄,同時在中國遼東地區的也有一位絕頂高手,他是高句麗的武學宗師 傅采林,他們三人並稱“武學三大宗師”。
成員
寧道奇
•相關信息
寧道奇,全書出場很少,但在江湖中影響極大,精通天地造化,以「散手八撲」聞名天下,虛實之間已渾然天成,連「邪王」石之軒也不敢輕易惹他。
過去曾和「武尊」畢玄鬥成平手,擊敗南海派的晁公錯,應慈航靜齋三度追殺「邪王」石之軒,截擊寇仲。
因為借閱《慈航劍典》而不得不答應慈航靜齋開出的條件,阻止寇仲與李世民爭奪天下。
雖然因此曾與寇仲交過手,但亦讓寇仲無論心境抑或武功都有很大長進。
慈航靜齋為阻止宋缺寇仲得天下,特地請出寧道奇與「天刀」宋缺決鬥,宋缺訂下九刀之約,若不能在九刀內擊敗寧道奇,依照約定退出爭天下的戰爭中,「散手八撲」與「天問九刀」之前八刀不分上下,以兩敗俱傷告終。
•相關武學
「散手八撲」是寧道奇冠絕中原的功夫,其神髓取自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的《南華經》,逍遙無為,神遊天地,無為有為,玄通萬物。
千萬種無窮的變化盡歸於八種精義之中,招式隨心所欲,全無定法,如天馬行空,不受任何束縛規限,其況猶如逍遙乘雲,御氣飛龍,妙不可言。
八撲之精要在於一個「虛」字,虛能生氣,故此虛無窮,清淨致虛,則此虛為實,虛實之間,態雖百殊,無非自然之道,玄之又玄,無大無小。
以上參考資料
傅采林
•相關信息
傅采林,黃易《大唐雙龍傳》小說的重要角色,外號「奕劍大師」,是高麗武功宗師,以其獨創的「奕劍術」聞名天下。收有三名女徒,分別是傅君婥、傅君瑜和傅君嬙。
傅采林武功集中土、西域和高麗之大成,自出樞機,故能與雄霸西域的「武尊」畢玄、中土的道家第一高手「散人」寧道奇並稱當世 三大宗師。
他嘗言「一切神通變化,悉自具足」,那是說每個人都懷有一個深藏的寶庫,潛力無窮,只是被各種執著蒙蔽了而巳。
屢次率領義軍抗擊隋煬帝楊廣入侵,因而成為高麗的民族英雄,在高麗人心中,傅采林已是神而非人,充滿崇高而神秘的色彩。
•相關武學
九玄大法,「奕劍大師」傅采林一脈的內功心法,世上僅有傅采林一人練到第九層,心法始於一、終於九,下者守形,上者守神,神乎神,機兆乎動。機之動,不離其空,此空非常空,乃不空之空。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迎之隨之,以無意之意和之,玄道初成這是第一重境界。
奕劍術,以人奕劍,以劍奕敵。傅采林所創的將棋理融於劍術之中的超乎凡世的絕技。奕劍術講究的是料敵機先,先決的條件是以高明的眼力掌握敵手武技的高下,摸清對方的底子,從而作出判斷,先一步封死對方的後著,始能制敵。就像下棋時要先明白棋盤那永恆不變的法則,才能永遠占據主動。奕劍術是種感性的武功,其精微處在於把全心全靈的感覺與劍結合,外在的感覺是虛,心靈的感覺則是實。其精義正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欣賞,品味。
畢玄
•相關信息
畢玄,黃易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人稱「武尊」。塞外武功宗師,與中土的道家第一高手「散人」寧道奇和高麗武功宗師「奕劍大師」傅采林並稱武學三大宗師。
武功為「炎陽奇功」,年輕時善使月狼矛,體魄完美,性格如火,自負且驕傲。
在大草原縱橫無故、盛名數十年長垂不衰,手上的矛重九十九斤,矛名「 阿古施華亞」,是突厥古語、意即月夜之痕,年輊時仗之衝鋒陷陣,縱橫草原從無敵手,初出道之際已彼譽為「沒有人能把他從馬背擊下」。
在沙漠迷失之中無意間巧遇沙漠神殿,練成了「炎陽奇功」成為絕代高手。
最後也是因驕傲在突厥聯軍前敗給寇仲。
•相關武學
「炎陽奇功」是天下三大宗師中武尊畢玄名震武林的絕技,又稱「炎陽大法」、「化陽大法」,當年曾憑此功和「散人」寧道奇鬥成平手,在試招時擊敗「魔帥」趙德言,後來於赫連堡、奔狼原兩戰後親身伏擊寇仲、徐子陵跟跋鋒寒三人時,以「炎陽奇功」輕而易舉將跋鋒寒傷至瀕死,並兩次和寇仲單打獨鬥。
畢玄以炎陽奇功展開拳勁進襲敵人時,全不帶起半點拳風氣勁呼嘯,但四周空間卻灼熱沸騰,而遭到拳勁鎖定對手仿若身陷乾旱的沙漠,隨著拳法持續推進,熱度會不斷攀升,更奇妙的是畢玄的炎陽奇功已可隨心收發,劇斗中忽然完全收斂炎陽真氣,使對手難以招架,有如抽乾四周空氣,以畢玄為中心的無形氣場,可以模擬出種種影響敵人的氣流,搭配精奇手法克敵致勝。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