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徽戲
徽州人善歌舞。明萬曆年間,當過歙縣縣令的傅岩在《歙紀》中說:“徽俗最喜搭台看戲”。
概述 起源 發展 分類 養護方法 -
辰河戲
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湖南沅水上、中游(舊屬辰州)一帶,以及與其毗鄰的貴州、四川省部分地區。它的主要聲腔是辰河高腔,兼有低牌子、崑腔和彈腔(即曾多年與辰河...
簡要介紹 歷史發展 演奏形式 表演藝術 劇目 -
安徽目連戲
目連戲為專演《目連救母》而命名,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有證可考的劇目,因此被視為戲曲的鼻祖。北宋時開封已有連演七天的記載。目連戲集戲曲、舞蹈、雜技、武術於...
目連戲的成因 綿延久遠的歷史淵源 雅俗共賞的表演藝術 不容樂觀的傳承發展 目連戲的特點 -
目連戲
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 目連戲將佛教與儒家所主張的孝道...
劇種源流 代表劇目 藝術特色 代表類別 代表藝人 -
武功縣誌
《武功縣誌》 是武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志書於1981年始纂,2000年告竣。上限起自事物發瑞,下限...
正德《武功縣誌》 2001年《武功縣誌》 故鄉情(代序) 凡例 序一 -
荊河戲
荊河戲是主要流行於湘北澧縣、津市、臨澧、石門、大庸、岳陽等地,以及湖北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恩施和中游的銅仁,四川的秀山、酉陽,共30來個縣市的地方...
歷史發展 藝術特點 傳統劇目及藝人 發展傳承 參考資料 -
徽州目連戲
徽州目連戲是徽州地區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載於佛家經典,到了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之風氣,在...
簡介 來源 戲曲歷史 基本內容 相關器具 -
武功關帝財神廟
關帝財神廟位於陝西關中歷史文化名鎮武功鎮南關,楊(凌)—臨(平)二級旅遊公路西北,面東朝陽背附張載講學處小華山(綠野書院舊址)。總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
建築群落 歷史記載 建築特點 重修記事 交通指南 -
白字戲
白字戲,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白字戲是用海豐、陸豐方言演唱的地方劇種,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入海陸豐等粵東地區,後來吸納...
歷史淵源 文化特徵 代表劇目 傳承保護 社會影響 -
《狐戲紅塵》
《狐戲紅塵》是一本由林家成編寫的網路小說,現在已完結。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章節 編輯推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