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中華道教自軒轅黃帝崆峒演道,太上老子函谷度人,至於老祖天師西蜀創教。以道歷黃帝紀元算,至今已四千七百多年,在這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不斷有新舊道派創生整合,而今開宗立派者流衍彌廣,僅就北京白雲觀上個世紀20年代末做的統計,全國見於名載的宗派便有80餘支。而更有一些隱世仙派,出於各種原因與法不輕傳的祖訓,而或隱遁于山林,或虔修於羽館,或混跡於俗網,或逍遙於塵外等。今天要介紹的玄皇會便是這其中一派,同樣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玄皇會門人一直未公開傳道,而讓大多數人對其知之甚少。
詳情
玄皇會以其道法巨靡無不包,簡捷而速驗著稱。今日我們所能聽聞的法術,幾乎都被囊括其內。因康熙年間避諱帝名玄燁,因此改為“元皇” 。在道教科書和經懺中,亦可見玄皇蹤跡,《東嶽法懺》和《道法會元》中將趙昱與關羽並稱,《天壇玉格》中也提到玄皇啟教趙侯仙師。在老一輩的學法老先生中,無不知元皇大法或玄皇大法的威名赤赫。雖然清代時有玄皇門人出來傳過一些道法,但更多玄皇會門人仍很多隱於山林俗居等處,以致道教內外聽聞玄皇法的並不多,只有一些深諳道法的老前輩才能知曉一些。玄皇法中,小到退煞鎮邪、保命護身,大到天師雷法、飛隱九天等道法,嘆為觀止,令人目羨,而諸多密傳變化禁咒之術,甚堪為奇異,真實不虛。道法不似小說所描繪的神異斑斕,但的確平常而神奇,無形而功用。道法本一體,道為本,法是用,修道持術,並濟凡塵。對於這樣一個流傳甚古的民間隱派,則勢必讓人對其造化靈應,洞照虛無的道法之境傾心嚮往,故冀期望於其光大法脈,顯明道宗,而能於世間大放光明,以度群迷。
歷史傳說
不過說起玄皇會的祖師,可能就很多人耳熟能詳了,其便是趙昱,亦有川主二郎神之謂,在道家中號為清源妙道真君。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楊戩,楊戩與趙侯是什麼關係呢?其實關於二郎神之說,非僅楊戩一說,在蜀中有二郎神之稱的共有三位,李冰之子李二郎,隋末道士趙昱,英雄人物楊戩。楊戩恐怕是家喻戶曉了,這有賴於小說家的功勞,關於歷史上楊戩其人的說法較為複雜,專門研究的學者在此方面也意見不一。不過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楊戩被描繪成二郎神,僅是小說家的附會以及隨之而來民間神話的演繹,而形成今天這般的一個藝術形象,非實是灌江口二郎神。接著談李冰父子,戰國時的蜀郡太守李冰治理都江堰的故事,也是有史可載眾人皆知的。因治水有功,沒後受百姓祭祀,廟食灌江口。而後人的傳說認為灌江口二郎神為李冰二子李二郎,從歷史文獻的記載來看,這已是宋後的事情了。而宋以前,從未聽說李冰之子李二郎,而李冰是否有不知其名的二子“二郎”也無稽可考。不過通過研究四川的民俗信仰,可以發現,隨末道士趙昱在唐時已備受民間尊崇,因其為家中老二,遂號二郎,同樣立廟灌江口。趙昱的故事在李二郎之先,而其廟皆在灌江口,可能就是民間混淆二郎神的原因之一。
典籍記載
據歷史典籍和《青城山志》記載,有隋一朝,有神人出焉。曰趙侯,姓趙諱昱,字芮,東晉時蜀地峨眉人,與兄冕從師高道李珏,修道於青城山。因歷史上曾封侯,故尊稱趙侯。趙侯孝慈仁厚,神功濟世,是為青年英俊,隋煬帝知其道高賢德,徵召其出仕,謝絕不就。又使益州太守強送其至京都,縻以上爵,仍不就,乞任低職,則往任蜀中眉山郡太守(唐初復為嘉州)。趙侯上任不久,便遇境內孽蛟作祟,淹沒莊稼農舍,七百船隻覆沒。趙侯便率領全州軍民一道與孽蛟鏖戰。“昱仗劍沒水,須臾,天地晦冥,江水豐隆,作殷雷響。昱右手持劍,左手提蛟首,奮波出,三水皆赤,害遂除。”是時州人頂戴,拜為神真上人。昱是時甫二十六歲。隋末亂世之際,趙昱再次隱去,不知所終。唐初,每遇岷江水漲,民眾均見趙昱飛騎白馬,與其徒眾隨從現於雲霧之中,則水位立降。遂唐太宗加封之為神勇大將軍,立祀灌江口,歷代屢有上封,世號峨眉劍仙,在宋時被尊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趙侯從師學道於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可知趙侯一派為正統道教法脈源流。不僅如此,如前文所述,由於趙侯的英雄事跡廣播民間,遂受川中民眾信仰擁戴。在今天的川中民間的儺戲慶壇中,有一趙侯壇,並奉趙侯為壇神。察其源流,慶壇是帶有原始巫俗而糅合三教雜信的一種民間信仰形式,而趙侯作為在川中民間影響甚大的神明,便很容易被納入這個體系。而慶壇中的趙侯,號為“軒轅啟教玄皇會上趙侯聖主”,稱其為黃帝征討蚩尤大戰中的上古神將,這就與隨末道士趙昱相差甚遠。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趙侯壇的傳說是後期經過民間加工而將上古民族神話與道教神聖信仰相融合的產物。據王秋桂先生考證,在清中期以前的慶壇中原無趙侯,其壇神乃是羅公。清乾隆年間李調元在其著的《新搜神記·神考》中引明朝李如石的《蜀語》考辨之,認為壇神應是羅公,而後出現的玄壇黑虎趙公明是“巫家之言”和附會的結果,在這裡並沒有出現趙侯。而趙侯和玄皇法系進入到慶壇,可能與滿清朝道教的衰弱,而玄皇門人頗出遁跡民間傳法有關。
前文已述趙侯生平及其在民間的傳布,而趙侯師學於青城山後,並未開宗立派,而是授業門下若干弟子傳續法嗣。而後修習趙侯法派的玄裔門人增多,故組織玄皇會以聯誼修道同玄,共參法旨。遂尊稱祖師為“正一玄皇會上趙侯聖主”,可知其為正一教源流。蓋“玄皇”二字,言明宗元,以體道德。玄,玄虛之妙有;皇,皇極之無上。法脈自玄皇,以尊太上至真大道。
一些不做深入考究的學者,常會將正一趙侯與趙侯三郎並提。據宋名道白玉蟾《海瓊真人語錄》記載:“巫者之法,始於娑坦王,傳之盤古王,再傳於阿修羅王,復傳於維陀始王,長沙王,頭陀王,閭山(山在閭州)九郎,蒙山七郎,橫山十郎,趙侯三郎,張趙二郎。此後不知其幾。昔者巫人之法,有曰盤古法者,又有曰靈山法者,復有閭山法者,其實一巫法也。”其實這裡所言的趙侯三郎,是屬於另一體系的,既不見於西南儺戲慶壇,亦不見於川中民俗信仰。是屬於閭山教與梅山教的體系。流行於瑤族地區的梅山教中有詞唱道:“張天大法李天師,趙後三郎是我兒。”在其法派傳承中,還有盤古王至於閭山九郎這樣的世系。趙侯即是趙後,南方一些地區方言中此二字音同。關於趙後三郎的傳說來源甚早,而郎這個字在民間法教中代表著法職地位。可知海瓊真人所指之趙侯三郎,乃閭梅之趙後,而非道家之趙昱。這種因文獻而造成的混淆,可從現實留存的諸派法教與歷史中前人研究的成果中找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