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簡稱“歐安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的前身為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 (簡稱“歐安會”)。50年代,當時的蘇聯最早提出召開全歐安全會議。歐安會是冷戰時期東西方為建立對話渠道而召開的。1955年,在美、蘇、法、英4國外長討論德國問題的柏林會議上,蘇聯首先提出了緩和歐洲緊張局勢、廢除現有軍事集團、建立歐洲集體安全的建議。1966年7月,華約政治協商會議在宣言中正式提出召開歐洲國家參加的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1972年5月,美蘇就召開歐洲安全會議問題達成協定。同年l1月22日~1973年6月8日,35個國家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召開大使級會議,草擬了《赫爾辛基最後建議藍皮書》,規定了歐安會討論的範圍和日程。歐安會於1973年7月~1975年8月分3個階段進行,最終簽署了《赫爾辛基最後檔案》。此後,先後召開了4次續會和3次首腦會議。 1995年1月1日起,歐安會更名為歐安組織。
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歐安會首屆首腦會議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與會國家有33個歐洲國家及美國和加拿大。當時阿爾巴尼亞宣布不參加會議(1991年6月19日,阿爾巴尼亞被接納為第35個成員國)。會議簽署的《最後檔案》(又稱《赫爾辛基最後檔案》)共分四個部分,也稱四個“籃子”:歐洲安全問題;經濟、科學、技術、和環境方面的合作;人員、思想和文化交流;續會問題。根據檔案規定,與會國家的代表應定期舉行續會檢查各國執行會議規定的情況,並就“增進歐洲安全與合作”的問題交換意見。《最後檔案》還包括《指導與會國之間關係的原則宣言》、《經濟、科學技術和環境方面的合作》、《地中海的安全與合作》以及《人道主義和其他方面的合作》。
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初該組織秘書處和其他機構的設立以及成員國代表處的建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工作不斷增多和加強。 1994年12月,歐安會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歐安會首腦會議上,認為歐洲安全合作會議的工作已經遠遠超過“一個會議”,決定從1995年1月1日起,將該組織更名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歐安組織現有成員國55個(2003年11月),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每兩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外長會議。出版物有:《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年度報告》、《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通訊》(月刊)、《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手冊》和《建設與成員國聲明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