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化

權化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佛教術語。

概述

(一)梵語avata^ra。化現應現之意。謂佛菩薩濟度眾生,以神通力權示化現種種之身或種種之物。如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身之化現攝客群生,又密教大日如來示現明王之忿怒相以驚覺難化之眾生;甚至變現化城等物,利導眾生,如法華經化城之喻。  權化之思想,印度自古有之,於印度教信仰中,神每為實現人類之希望,拯救世間之苦,守護正義,而化現其身。該教所謂之權化,自信仰上言,即令眾生獲得解脫;自哲學觀點而言,為神憑其自身之意向,以一種遊戲之姿態化現於世。於印度教諸神中,毗濕奴神為示現於世間最具代表者,約有十種權化之相,前三種為動物形,第四種為半獸半人形,其餘六種為人類形。

相關

印度教之外,耆那教亦具有權化思想,此思想為一神教與多種信仰型態之調和,根本上乃在說明唯一而絕對之神以各種形態化現於世間。  大乘佛教興起後,產生‘法身為絕對之本質’之信仰,相信法身以佛、菩薩或其他各種形態出現人間,從而救度眾生。最顯著之例為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中國、日本、西藏等地,皆相信觀世音菩薩顯現各種形相,如三十三身應化,因能除眾苦,而廣為民眾信仰。如西藏人相信其國土為觀世音菩薩之住地,達賴喇嘛即觀世音菩薩之化身。  在日本,所謂權化,與應現、權現、權者、化現、示現等同義。此一思想系日本民族信仰之諸神格與佛教之信仰對象相結合,稱為‘本地垂跡說’,如天照大神、八幡大神,即為大日如來與觀世音菩薩之垂跡。[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教行信證文類序](參閱‘化身’1324、‘本地垂跡’1956、‘權現’6893) (二)權巧教化之意。就教化而言,佛分一乘而說三乘之教化,稱為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