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00厘米;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規則的片狀剝落;當年生枝紫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後漸脫落;冬芽圓錐狀卵形或橢圓狀球形。葉薄紙質至厚紙質,大小形狀變異很大,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有的稍偏斜,圓形或淺心形,稀寬楔形,葉面綠,乾後綠或深綠,稀暗褐色,稀帶光澤,幼時疏生糙毛,後脫落變平滑,葉背淺綠,幼時被短柔毛,後脫落或僅沿主脈兩側殘留有稀疏的柔毛,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具短尖頭,側脈(5-) 7-14對;葉柄粗短,長2-6毫米,被短柔毛;托葉膜質,紫褐色,披針形,長7-9毫米。雄花具極短的梗,徑約3毫米,花被裂至中部,花被裂片 (5-) 6-7 (-8),不等大,外面被細毛,退化子房缺;雌花近無梗,徑約1.5毫米,花被片4-5 (-6),外面被細毛,子房被細毛。核果幾乎無梗,淡綠色,斜卵狀圓錐形,上面偏斜,凹陷,直徑2.5-3.5毫米,具背腹脊,網肋明顯,表面被柔毛,具宿存的花被。花期4月,果期9-11月。
分布範圍
產遼寧(大連)、陝西(秦嶺)、甘肅(秦嶺)、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和廣東。生於河谷、溪邊疏林中,海拔500-1 900米。在華東地區常有栽培,在濕潤肥沃土壤長勢良好。在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本種特點
李惠林於1952年把產台灣的 Zelkova tarokoensis Hayata (1920) 新組合成 Z. serrata(Thunb.) Makino var. tarokoensis (Hayata) Li。我們觀察了這一變種標本,雖然具有葉較小,側脈較少等症狀,然而它同其他地方的這群植物一樣,甚至在同一株樹或同一張標本上,也不難發現類似症狀,本來這群植物在葉的形態、大小及側脈數量及毛被等變異都很大,所以應予歸併。
繁殖栽培
1、播種育苗技術
1.1 種子採集技術
1.1.1 母樹選擇
根據選用目的分別選擇結實多、籽粒飽滿的健壯母樹採種。
(1)培育用材林,母樹要求樹形緊湊、樹體高大、乾形通直、枝下高較高、旺盛且無病蟲害。
(2)培育園林綠化品種,母樹要求樹冠開闊、樹體豐滿、葉色季相變化豐富、色葉期較長;變色期早。
(3)盆栽觀賞類型,母樹要求樹體矮小,樹形奇異。
1.1.2 採種時間與採種方法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當果實由青轉褐色時採種。採用自然脫落法或敲打小枝法在地面收集種子。
採種後要先除去枝葉等雜物,然後攤在室內通風乾燥處自然乾燥2~3d,再行風選。貯存前於室內自然乾燥5~8d,使種子含水量降到13%以下。
1.2 播種育苗技術
1.2.1 圃地選擇
育苗圃地宜選地勢平坦有水源澆灌,且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輕壤土立地。
1.2.2 整地作床
播種前,苗圃地要深翻細耕,清除雜草,施足基肥(2000~2500kg/hm2餅肥)。圃地細耙整平後,築成寬120cm、高20~25cm的苗床。
1.2.3 播種
插種可在晚秋和初春進行。秋播隨采隨描,翌春3月上中旬發芽,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高,苗木生長期長;但易受鳥獸危害。春播宜在雨水至驚蟄時播種,最遲不得遲於3月下旬。苗床播種後加蓋遮光率50%-75%的遮陽網有利於保濕和後期苗木管理。播種量為150~200kg/hm2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
1.2.4 苗期管理
條播,行距20cm,覆土厚度0.5cm,並蓋草澆透水。插種後25~30d,種子發芽出土,應及時揭草煉苗,並防治鳥害。幼苗期需及時間苗、鬆土除草和灌溉追肥。苗木生長高峰期在7月至9月下旬。苗期每年應除草3-5次,每次鬆土除草後追肥1次,最後1次施肥可在8月上旬進行。櫸樹苗期苗木會出現分杈,需及時修整。
2、苗木栽植技術
2.2.1 立地選擇櫸樹栽植應選擇平原、灘地、溝坡、四旁等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土壤,排水良好的立地環境,切忌排水不良,易季節性積水、淹水的立地。
2.2.2 整地
栽植前要將土地深耕、耙平,井施足基肥。確定好株行距,放線開溝築畦撲挖穴。穴的大小視苗木根系體積大小而定.—般穴的大小應是苗木根系體積的2~3倍為宜。
2.2.3 初植密度
1年生櫸樹實生苗移植50cmx150cm(13000株/hm2)。
2.2.4 栽植方法
定植株行距為100cmx100cm(10000株/hm2)或栽植宜在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時將苗木在穴中放正,先回土至穴1/3處,再將樹苗乾向上輕提,使根系舒展,再回土至穴2/3處。爾後,澆透水,再將穴土回滿。回土時先回表土,再回心土,井做到邊回土邊輕踩。一年生苗木栽植宜淺。在長江以南崗坡早地,栽植深度為樹苗原根莖埋入土中0~4cm。在夏季地下水位較高的立地宜築壟栽植。乾早地區和易早地塊,栽植深度可以略深,根莖埋入土中5~10cm。栽植時,還需在樹根際四周做好圍堰,方便持續乾旱時澆水,並防止”下雨時雨水流失。對個別地上部分已枯死、但根部還存活的苗木,應及時截乾平茬。
2.2.5 密度調控
苗木定植2年後,要隔行起苗移植.通過隔株留苗、密度調控,擴大苗木的生長空間,株行距調整為100cmX200cm(5000株/dm)或100cmx150cm(6700株/hm2),移植過程中需注意苗木的保濕。以後,每年根據立地條件、培育目標(市場規格要求)對密度進行動態調整。
苗齡3年的苗木株行距調整為200cmx200cm(2500株/hm2)或200cmx300cm(1700株/hmz);苗齡5年的苗木應調整為200cmx400cm(1200株/hmz)、200cmx300cm(1700株/hm2):苗齡7年的苗木調整為400cmx400cm(600株/hm2)、400cmx600cm(400株/hm2)。通過合理的密度調控,保障樹體良好發肓,培育良好樹形,提高綠化苗木套用品質。
3、苗木管撫技術
3.3.1 中耕除草
除草、鬆土是櫸樹大苗(幼樹)管撫的重要措施。通過除草、鬆土,防止雜草與幼樹爭奪土壤水分和養分,提高土壤通氣性,改善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根際環境,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苗木生長。幼齡期的櫸樹圃地,每年需鬆土、除草3~4次。每次除草、鬆土後,應將雜草覆蓋根際保墒保濕。
3.3.2 抗早排澇
櫸樹雖能適應一定的乾早氣候,但仍需適生濕潤氣候。氣侯持續乾旱時,應及時澆水灌溉,防止苗木失水致死,雨季,尤要及時開溝排水,降漬。地下水位過高和土壤含水過多,均會對櫸樹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3.3.3 合理施肥
櫸樹苗木培育需在速生季節適時施肥。施肥的原則是:苗木生長初期,選用速效肥料;生長中期(速生期)施用氮素化肥;後期增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好。
施肥量:1年生苗木午平均每畝施N、P205、K20分別為7kg、3kg、4kg,腐熟爛肥1500kg,採用前輕、中穩、後控的施肥方法,一般年施追肥4~6次。2至多年生苗木每年每畝施N、P20s、K20分別為15~20kg、6~8kg、8~10kg,腐熱爛肥2000~2500kg。
3.3.4病蟲防治目前江蘇句容市尚未發現櫸樹有嚴重的病害。苗期現已發現20多種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尺蠖、葉螟、毒蛾、袋蛾、金龜子等危害。對食葉害蟲可及時噴灑80%敵敵畏1000倍液、90%敵百蟲1200倍液或2.5%敵殺死6000倍液等殺蟲劑1-2次防治;對於地下害蟲小地老虎鬚澆灌或用毒餌誘殺防治。
3.3.5 修枝整形
櫸樹修枝宜在初夏生長季或冬季休眠期進行,時間以冬季休眠時為好。隨著樹齡增大,2~3年開始逐年修去樹高1/3的底層枝,持續修剪多次。依據櫸樹的培植目標,修枝培養樹形的要求:培育園林綠化樹種,主幹枝下高度應保持在2.5~3m,並及時去除內膛枝、交叉枝、平行枝、病蟲枝及枯死枝。
為了不影響觀賞效果及材質質景,修剪的剪口需與主幹相平,不留樁。此外,在萌發期還需及時抹除整形剪口處的萌出嫩枝。通過上述控制性修剪技術,能在保持植株光合作用面積的前提下,定向培植主桿生長,保障培育合格綠化苗木。
套用價值
櫸樹皮和葉供藥用。據《名醫別錄》記載:“櫸樹皮煎服之夏日作飲去熱。”《嘉佑補註本草》云:“櫸樹皮味苦無毒,下水氣,止熱痢,安胎主妊娠人腹痛。”又云:“葉冷無毒,治腫爛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