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鎮以檀林河得名。1987年分屬檀林鎮、田橋鄉。1996年,檀林鎮面積104.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檀林、正沖、將軍、雷沖、響水、西沖、桐山、朱沖、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竹河、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29個行政村;田橋鄉面積66.4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龍井河、牛頭沖、橋上、劉坊、白洋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13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田橋鄉,併入檀林鎮。2004年,鎮政府駐檀林河,人口50552人,面積166.9平方千米,轄檀林、正沖、將軍、雷沖、響水、西沖、桐山、朱沖、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舟河、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龍井河、牛頭沖、橋上、劉坊、牡羊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42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126112:~200 220裴圍村 ~201 220曹沖村 ~202 220劉全村 ~203 220石牛村 ~204 220蘄林村 ~205 220肖河村 ~206 220槐樹村 ~207 220正沖村 ~208 220桐山村 ~209 220陳英村 ~210 220碾下村 ~211 220德元村 ~212 220獨山村 ~213 220上河村 ~214 220陳旺村 ~215 220西沖村 ~216 220樓花村 ~217 220細舟村 ~218 220大王山村 ~219 220響水村 ~220 220枕頭村 ~221 220將軍村 ~222 220河西村 ~223 220朱沖村 ~224 220河東村 ~225 121檀林村 ~226 220橫山頭村 ~227 220界嶺村 ~228 220雷沖村 ~229 220田橋村 ~230 220青草坪村 ~231 220流芳村 ~232 220牡羊村 ~233 220龍井河村 ~234 220東山坪村 ~235 220霧雲山村 ~236 220橋上村 ~237 220牛沖村 ~238 220朝陽洞村 ~239 220泗流山村 ~240 220烏沙畈村 ~241 220占山村
行政區劃
轄村民委員會42個(檀林、橋上、白洋溝、龍井河、詹山、碾下、枕頭山、流芳、獨山港、將軍山、響水、桐山、德元、上界嶺、橫山頭、麒麟、劉全、細舟、四流山、牛沖、朝陽洞、裴圍、大王山、正沖、雷沖、西沖、朱沖、樓花、河東、河西、槐樹、石牛、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田橋、烏沙畈、霧雲山、青草坪、東山坪)。
經濟
幾年來,檀林人民發揚老區精神,揚區位優勢,做邊貿文章,使全鎮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更新和改造。先後 拉開了鎮區兩縱四橫的發展框架,加快了鎮區中心商貿街,德元加工業小區,石牛文教服務功能區,界嶺個體私營經濟小區和田橋商貿區的建設和發展步伐,基本形成了一心四區十裡邊貿城的發展框架。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4.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1.36億元,財政收入355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1141元。新一屆鎮委、鎮政府成立後,緊緊圍繞“壯大中心(城區中心),發展邊貿、開發三線(蘄太線、腹地線和邊界線),四業興鎮(茶葉、藥果、畜牧、森工)”的發展思路,和“一個中心(經濟建設)兩個樣板(口子鎮建設和扶貧攻堅)三票爭先(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民負擔)四種形象(口子鎮對外開放形象,黨委政府當大任、善領一方、堅強有力的整體形象,基層幹部勤政為民、苦幹求變的公僕形象和農村黨員的先鋒形象)”的工作重點,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打口子鎮的牌子,舉李時珍的旗子,做邊貿經濟的文章,使全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進步,尤其是城鎮建設和鄉鎮企業發展上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鄂皖邊界新興的明星鄉鎮和企業重鎮。同時,我們還一方面整治經濟環境,盡最大可能方便外來投資者,另一方面率先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逢六農民趕集活動,鼓勵農民人人提籃小賣,個個進入市場,加快了市場的流通,繁榮活躍了邊貿市場。這些良好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吸引著眾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借地生財。全鎮新投入或吸納城鎮建設資金1500萬元,在六大方面開工了大小29個項目,努力爭奪“楚天杯”;新發展各類鄉鎮企業78家,創產值5000多萬元。
檀林鎮雷沖村面積2.5平方公里,全村163戶680人,19名黨員。近年來,村黨支部堅持抓黨建促發展,幹部帶頭、黨員示範,大力探索“黨建+產業”,建設蘄艾產業專業村,打造蘄艾全產業鏈,實現了“五個轉變”。
2017年,全鎮財政收入達180萬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億元,增長15%;招商引資完成2.8億元,增長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750元,增收1264元。
社會事業
全鎮共發展農家樂200餘家。全面完成危房改造230戶。總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56.4萬元,民政各類救助補貼資金960萬元。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參保率逐年提高。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累計投資3千萬元完成了5處教育基本設施建設。醫療衛生環境明顯改善,全鎮16個村級醫療衛生服務站有效運轉。完成“一事一議”項目22個,共投入409萬元。“一卡通”發放惠農資金472萬元,發放退耕還林資金9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