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浦學派

概述

〖橫浦學派〗南宋張九成所創學派。九成自號“橫浦居士”。因稱所創學派為“橫浦學派”。九成為安定學派胡瑗、濂溪學派周敦頤的三傳弟子、二程再傳門人,師事於免山學派楊時。九成自幼聰慧,八歲即能默誦《六經》,從學於楊時。同捨生“更相驚服而師尊之”。紹興二年(1132)登進士第一。後辭官回家,學者聞風而至。“執贄門下”。虛心請教。九成與喻樗、張浚、姚述堯、葉先覺、施德操等為友,互相切磋學藝。又與禪師宗果為莫逆交,多接受其佛學思想。因形成以二程、楊時“理學”思照為主;又雜人大量佛學思想的學派。一傳數傳弟子簽多,著名者有:韓元吉、凌景夏樊光遠、汪應辰、沈清臣、方疇、於恕、於憲、徐椿年、倪稱。劉荀、郎煜、史浩、郭欽止、趙彥肅、史彌堅、史定之、張良臣等。此派繼承二程和揚時思想。學術思想大端仍園程門理學。他們特別重視《六經》。認為“《六經》與聖人合,非聖人合《六經》也。《六經》即聖人之心,隨其所用,皆切家理。”又主張,看《六經》須充精求《論語》和《孟子入“便自有味”‘“於平淡處得味,方可以入道”。他用認為,“道非虛無也,曰因而已男。以虛無為道,足以亡國;以日用為道,則堯舜三代之勳業也”。在“日用”之中,尤其提倡“為善”,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即善也”。要做到“善”,必須注重“慎獨”等修養功夫,認為“一念之善,則天神、地祗、祥風,和氣皆在於此。一念之惡。則妖星、厲鬼、凶荒、札□皆在於此,是以君子慎其獨”。還提出,為善要真心實意.不能圖虛名。”為善而好名,乃是大患,苦能涵養。消除其好名之心。方是為善耳。不然,則有作輟矣。”此流又客援佛入儒,於二程理學之中、摻雜了大量佛學道理、如“以天命之渭性為清淨法身、率性之渭道為圓滿報身。修道之謂教為千百億化身”、又謂“仁即是覺,覺即是心,因心生覺,因覺有仁”等。(《宋元學案》卷四十《橫浦學案》)主要著作有張九成《橫浦文集》、《橫浦心傳》、《橫浦日新》、《孟子傳》。沈清臣《晦岩集》,徐椿年《尚書本義》。倪稱《綺川集》。倪思《齊齋甲乙稿》、《經解雜著》等。南宋朱熹說此派始學於龜山(楊時),而逃儒以歸於釋,“皆陽儒而陰釋”,其患烈乾洪水夷狄猛獸”。黃東發(黃震)亦指出.“上蔡(謝良佐)‘言禪,每明言禪,尚為直情逕行。果老(宗果)教橫浦改頭換面,借儒談禪、而不復自認為彈,是為以偽易真,鮮不惑矣。”(黃宗羲《宋元學案》卷四十一《橫浦學案》)其實,此派仍以二程和楊時“理學”為主,“清苦誠罵,所守不移,亦未嘗諱言其非禪也”(同上),不過是把一些佛教思想融入理學之中而已,對後赦有——定影響。所以,其學並末泯滅,仍有許多弟子。其中,汪應辰另創“玉山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