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代,屬常熟縣雙鳳鄉四十三都。明代,屬雙鳳鄉四十三都進賢里、朗城裡、莫邪里等。清雍正四年(1726年)常熟、昭文兩縣分置後,境域仍屬常熟縣雙鳳鄉。宣統二年,常、昭兩縣分建4市31鄉,唐市建置為市,原沙家浜鎮之前身橫涇,為鄉建置。辛亥革命後(1911年11月),常、昭兩縣合併為常熟縣,唐市為東唐市,橫涇為橫涇鄉,區劃未變。民國18年(1929年)全縣實行區、鄉制,以區轄鄉,唐市、橫涇為橫塘鄉。民國23年,全縣縮編為八個區,境域屬唐市區,轄5鎮19鄉,唐市、橫涇建置為鎮。民國26年秋,常熟淪陷,日偽政權在其統治區內恢復民國18年區、鄉制。民國30年,日偽政權在全縣分設10個區,境域為第八鄉。其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起抗日,先後在常熟及跨縣建立常熟、蘇州等縣民主政權,在唐市、古里、藕渠一帶建立唐市區。唐市鎮為蘇州縣直屬鎮,被評為模範鎮。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全縣恢復抗戰前8個區,唐市為第八區,轄2鎮5鄉。民國35年,實行鄉鎮擴並,唐市為鎮,橫涇為鄉。民國38年2月,全縣劃為6個區,轄4鎮2鄉,區署設在唐市集鎮。新中國成立初期設唐市區,管轄15個小鄉,區人民政府駐唐市集鎮。境內王澤、蘇潭、新建、橫涇、北橋、羅盪屬唐市區,昆南鄉屬昆承區。1956年3月,唐市區與古蘇區合併,建立古里區,唐市為區直屬鎮;蘇潭、新建一帶併入王澤鄉;北橋、羅盪一帶併入橫涇鄉。昆南鄉改稱新南鄉,屬練塘區。1957年9月,全縣實行撤區並鄉,唐市、王澤合併為唐市鄉、橫涇、新南合併為橫涇鄉。1958年9月,以鄉建社,境內分建唐市、橫涇兩個人民公社。1981年5月,橫涇人民公社改為蘆盪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分別為唐市鄉、蘆盪鄉。1986年4月,撤唐市鄉,建唐市鎮。1992年,撤蘆盪鄉,建沙家浜鎮。2003年6月,唐市、沙家浜兩鎮合併為沙家浜鎮。
自然地理
沙家浜鎮自然風光獨一無二,南面是煙波浩淼的陽澄湖,北面是清明如鏡的崑承湖。這兩湖之間曲徑逶迤,成了名副其實的轉水墩、活絡圩。這千畝蘆葦盪,構成了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岸邊的良田,春綠秋黃,一望無垠,田中的農舍,粉牆黛瓦,星羅棋布,看不盡煙柳春燕圖,吟不完秋韻菊花詩,令人心曠怡,浮想聯翩。真是“陽澄湖畔沙家浜,蘆葦盪里好風光”。1、氣候條件:沙家浜鎮地處北亞熱帶沿海區域,屬海洋性氣候。季風盛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空氣濕潤,雨熱同期。
①氣溫:全年平均氣溫15.4℃,歷史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為-12.7℃。
②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數為2130.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8%。
③雨量: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052.3毫米,全年平均雨日(日降水量0.1毫米)為127天。一年中,4至9月降水較為集中,6個月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1%,其中4至5月為春雨,6至7月為梅雨,9月為颱風秋雨。月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暴雨多出現在梅雨和晚颱風季節。
④霜期:全年平均無霜期242天,初霜一般在11月左右,終霜期至4月。
⑤風向和風速:一年中,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春秋兩季處於冬夏季風交替時期,7至9月份常受颱風影響。
2、地貌特徵:沙家浜鎮系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境內水道縱橫,河塘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全鎮大部分地區地面海拔(黃海)在2.5米到5.5米之間。
3、土壤特徵:沙家浜鎮土壤肥沃,種類較多。主要土種為黃泥土,質地均勻,保水保肥性能好,養分含量較豐富,宜稻宜麥,產量較高。
資源特色
沙家浜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盛產優質大米和品繁質優的水產品。糧食和特種水產是第一產業的兩大主導產品,尤以特種水產養殖業發達而著稱,盛產鰻魚、河蝦、基圍蝦、河豚等特種水產,陽澄湖大閘蟹更是聞名海內外。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交易市場:是以銷售陽澄湖大閘蟹為主的水產專業批發市場,地處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入口處。該市場一頭連結全鎮水產養殖基地和浩蕩的陽澄湖大閘蟹圍網養殖基地,一頭連結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銷售市場,具有較強的區域性輻射能力。沙家浜特種水產養殖場:該場專業養殖被譽為“眾之王”的暗紋東方Fuguobscurus(河豚),年產量1萬公斤。河豚肉鮮美,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鮮食和醃製頗受民眾歡迎。暗紋東方魚皮和腸有強毒,肉和精巢無毒,鮮食時,需將內臟、血液、魚皮、魚眼除去,長時間烹煮,方可食用。
經濟發展
沙家浜政通人和,實力雄厚。2006年沙家浜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65億元,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達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居民儲蓄達15億元。沙家浜鎮牢固確立工業立鎮、旅遊興鎮、富民強鎮的理念,始終把園區、景區作為發展的重點,富民、安民作為工作的中心,堅持一二三協調發展,精心打造“精品園區”、發展“特色景區”、構建“和諧社區”。圍繞“三區“攻難點,突出“三區”抓重點,強化“三區”增亮點,全力構築沙家浜發展新平台。沙家浜經濟發達,活力迸放。沙家浜是“模具之鄉”,80多家玻璃模具生產企業,產銷量占全國60%以上。沙家浜是“服裝之鄉”,400多家服裝企業,年產服裝5000多萬件套,名牌名品銷往全國。沙家浜是“魚米之鄉”,無公害大米、魚類及“青殼、白肚、黃毛、金爪”的“沙家浜”牌大閘蟹是沙家浜的“魚米三寶”。沙家浜是旅遊聖地,蘆葦盪是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游”、蘆葦盪自然風光“綠色游”、陽澄湖大閘蟹“金色游”,享譽海內外,每年50萬的遊客帶起了3000人的就業、2億元的旅遊總收入。沙家浜還有現代化生態型工業園區,是電子儀器、精密機械、新材料、環保工程產品的製造基地,園區入駐項目已有200多隻,投資總額超過80億元。到2008年,力爭培育銷售超億元的企業達20家,技改投入不少於15億元,實現GDP60億元,工業總產值15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40億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三種產業的共同繁榮,為沙家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沙家浜正著力構築新優勢,凸現新特色,營造新形象,全力展示江南水鄉古鎮的獨特個性和藝術魅力。
工業園區
常昆工業園區2001年5月15日被常熟市委、市政府批准為常熟市級開發區,並列為省級開發區的配套區。常昆工業園區弘揚“自加壓力,爭創一流”的常昆精神,創造常昆速度,贏得常昆效應,使園區建設短期內就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招商引資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按照“解放思想,立足搶拼,一年見形象,三年大變樣”的工作目標,到目前為止,10平方公里園區大開發、大投入、大建設的架勢全面拉開。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現代生態園區已呈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所轄村屯
華陽村由原新漁村、楊西村、河東村三村合併而成。村位於沙家浜鎮的東部,東與崑山市石牌鎮、白茆交界;南與沙家浜鎮新湖村相連;西與市鎮連成一體;北與唐東村相鄰。鎮東環路南北穿村而過,北與錫太路相通,南與常昆路相連,金樁浜河東西沿村而過,西與尤涇河東與白茆塘河相連,水陸交通較為便捷。華陽村以養殖為主,現有耕地面積502畝,精養漁池2381畝,河道養殖3284畝,擁有陽澄湖養殖面積2000畝。全村總人口3232人,住戶946戶,村委會所轄15個村民小組。華陽村黨總支共有黨員57人,下設農副口支部、河東支部、聯廠支部、搪瓷廠支部等4個支部。是江蘇省衛生村、生態村。有租賃企業5家,實現產值5376萬元,銷售5390萬元,利潤總額156萬元。村可用資金2007年度達73.9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1101元。沙家浜鎮新湖村是由原石灣、張湖、市新三個行政村於2003年4月合併而成。位於鎮區東南、北鄰華陽村、東南全線鄰界與崑山市巴城鎮,張家港航道依旁西側,常昆公路穿越其中,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全村分布12個自然村落、37個行政小組,轄區總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512人,區域地勢平坦、水網密布。以養殖為主。新湖村黨總支共有黨員68名,下設市新片支部、張湖片支部、石灣片支部。2006年農村養老保險參入率84%,老年農民享受率93.5%。新湖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征繳率96%。計畫生育率100%。是省級衛生村,蘇州市生態村。2006年被評為沙家浜鎮調解工作先進集體,沙家浜治安工作先進集體,沙家浜農業生產先進集體。
沙家浜鎮唐東村位於沙家浜鎮的東側,全村區域面積5.58平方公里,距市鎮1公里,西臨尤涇河,與常昆商務中心一河相隔,東與古里鎮山河村相接壤,錫太一級公路貫穿全村,並在唐東村設有兩個道口及一個收費站,地里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唐東村總人口2540人,670戶,分布22個自然村落,村水域面積308畝,魚塘養殖面積3300畝,種植面積800畝,村域內地勢平坦,水網密布,主要河道都是淡水養殖和農業生產河道。唐東村總體經濟基礎較好,農工副三業全面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水產業及水產加工非常突出,“金唐市”水產品有限公司所屬產品“金唐市”牌中華絨螯蟹,青魚,南美白對蝦等被蘇州市命名為“蘇州名牌產品”。工業產值7200萬元,村可用財力64.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100元,近三年來,唐東村榮獲“江蘇省衛生村”“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蘇州市先進村,常熟市先進村”“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