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橫中鄉位於潛山縣水吼鎮的西南面,東與高峰村交界,南臨與太湖縣,西與風光村接壤,2005年由原同心村、下河村、光華村三村合併而成,村部原橫中鄉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積22.2平方公里,轄49個村民組,1250戶,4600人口,村總支下設4個支部,100多名黨員,全村耕地面積1721畝,林地面積2.2萬畝,縣道貫穿村內,是以茶、桑、瓜蔞、板栗、養殖等為主導的五大支柱的典型的農業山區村。
縣城歷史
潛山縣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內蘊豐厚,人文薈萃,是古皖文化的源頭。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
潛山安徽龜化石和東方曉鼠化石的發現,使潛山被稱為“古脊椎動物化石的寶地,亞洲哺乳類的發源地”。以“ 薛家崗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商周的40多處遺址表明了一種新的原始文化類型,受到國內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視。
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發生在潛山境內。歷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留下了許多讚美潛山山水的詩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匯集了他們大量的珍貴題刻。
如此豐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古有東漢大魔術家左慈、三國時卓越的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王蕃、晚唐著名詩人曹崧、宋代第一畫家李公麟,今有徽班領袖與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當代雜技皇后夏菊花、黃梅戲紅星韓再芬等,都是潛山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特色經濟
橫中境內年產大量的茶葉、瓜蔞、蠶繭,已向駕霧等地發展,大有東風西漸之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創造九山村的茶葉、瓜蔞等產業品牌,提升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發展箱石綜合工業群,箱石工業群已具規模,必須支持其增強創新力,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市場,將箱石綜合工業群做大做強。
加強中心村建設,已順利完成了村級行政區劃調整。人力、物力資源得到整合,隨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中央財政支農資金打捆使用,支持農村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各項資金量的增加,各村要及時了解信息,爭取項目,將中心村規劃好、建設好。
鄉土風情
精彩的黃梅戲,唱出了現代農村的繁華。戲班在各村的集中點搭上戲台,音樂響起來。四面八方的鄉親們都來觀看。從正月元宵過後要唱到三月份。
農家每年要隆重的過上幾個節日,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五月初五的端陽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這時親朋好友就會歡聚在一起,非常熱鬧。
農曆12月尾,快過年了,濃濃地鄉情洋溢在鄉村的田野上,家家戶戶親人團聚,開始殺豬宰羊,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正月,舞獅開始了。隨著鑼鼓的節奏,各村組成舞獅隊,挨家挨戶進行表演。一般在年初八開始,十六結束。因為農村在外打工的多,所以過年才是最隆重的節日。
鄉村特色
古南嶽天然石佛 就坐落在橫中鄉九山村村口的一座大山上,距離縣城僅有20多公里。這座大佛面朝西北方而座,腳下清澈的九山河水環繞而過。大佛面帶微笑,顯得慈眉善目。而石佛的左側一個天然石洞,冬暖夏涼,可謂天工之作,整個大佛形象生動,憨態可掬,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經過實地測量,這座天然大佛從佛頂到底部高達30多米,可以堪稱古南嶽如第一天然大佛。
如意禪寺 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佛號經聲喚回苦海夢迷人。每逢十二月初八日,禪寺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