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領導權之爭
西元前二世紀末,木叉伽摩尼王(巴Duṭṭhagāmanī )復於寺西建摩利遮婆提寺(巴Maricavatti ),寺北建銅殿(巴Loha-pāsāda )等。西元前一世紀,婆他伽馬尼王(巴Vaṭṭagāmaṇi )於阿耨羅陀補 羅城建立無畏山寺(巴Abhayagiri )獻與大寺之長老摩訶帝須(巴Mahātissa ),後摩訶帝須被大寺擯出,其門徒遂與大寺分離而占據無畏山寺,號稱無畏山寺派。此後 斯里蘭卡佛教徒分裂為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兩派展開佛教領導權之爭。四世紀初,摩訶勝軍王(巴Mahāsena )大肆破壞本寺,然由於宰相眉伽盤那跋耶(巴Meghavaṇṇābhaya )舉兵勸諫, 王乃謝罪,重建大寺,爾後漸次恢復繁榮。據高僧 法顯傳記載,當其西遊之時(五世紀初),寺中住有比丘三千,寺運之興盛,可以想見。至第五世紀摩訶男王(巴Mahānāma )時, 佛音(巴Buddhaghosa )獲得大寺所傳之三藏及註疏,並將之譯為 巴利語。
佛教中心
斯里蘭卡島佛教中心
本寺為斯里蘭卡最初之精舍,古來即為斯里蘭卡島佛教中心,傳下諸多經典注釋口訣等,現存巴利三藏殆皆本寺所傳。後隨國運之衰微而次第頹廢。十二世紀末波洛卡摩婆訶王(巴Parakkamabāhu )時,亦曾興盛一時,後歸於廢墟,今僅存菩提樹及銅殿等遺蹟。[翻梵語卷八、大王統史(巴Mahā-vamsa )15, 20, 25, 33, 35, 36,37、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羅國條](參閱'大寺派'781、'錫蘭佛教'6327)
繁峙縣佛教中心
繁峙縣佛教中心永泉寺又稱大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砂河鎮西北角,1979年、1985年兩次被列為縣級文物 永泉寺保護單位。是是忻州市宗教事務局制定的宗教活動場所。
永泉寺始建年代不詳,元、明、清和民國均有較大的重修。現有民國年間所建的戲台1座,有殿堂、房屋24間,除正殿和戲台外均屬清代遺物。正殿3間,歇山頂,斗拱四鋪作,單下昂,耍頭螞蚱形。襯枋頭象似雲形,蘭額、普柏枋出頭,殿內無金柱,昂呈琴面,柱頭枋2層,正面補間頭拱2朵,山面1朵。為元代遺構。正殿內塑三世佛,過殿塑彌勒、韋陀,均為近年所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