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里西斯歷史

模里西斯是非洲以東印度洋中的一個火山島,位於馬斯克林群島中央。距馬達加斯加島東岸800公里,距東非海岸2252公里。面積2040平方公里(包括屬島),人口約 100萬(1983)。主要居民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後裔,其餘是非洲人、歐洲人、非洲歐洲混血種人和華人。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路易港。

模里西斯歷史

正文

模里西斯是非洲以東印度洋中的一個火山島,位於馬斯克林群島中央。距馬達加斯加島東岸800公里,距東非海岸2252公里。面積2040平方公里(包括屬島),人口約 100萬(1983)。主要居民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後裔,其餘是非洲人、歐洲人、非洲歐洲混血種人和華人。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路易港。
10世紀左右東非沿岸的斯瓦希里人曾航行到此島,稱它為迪納·阿魯比。1505年葡萄牙航海家P.de馬斯克林到達該島,取名蝙蝠島。1598年荷蘭殖民者一度進駐此島,以王子莫里斯之名命為模里西斯。163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在島上建立殖民地,次年引進甘蔗,使用奴隸勞動。由於島上奴隸起義,荷蘭殖民者於1710年放棄此島。1715年法國東印度公司占領該島,改名法蘭西島。
法國殖民主義者從東非運來大批黑人奴隸種植甘蔗。18世紀,從法屬印度領地遷來印度人,大多經營商業。18世紀末此島成為法國的印度洋貿易中心。1767年法國政府接管此島,作為進攻英屬印度的基地。1810年英國為維護它在印度洋的霸權地位。出動海軍占領此島。1814年的巴黎條約規定此島讓給英國。英國把該島作為軍事基地。自英國占領後,該島的糖業生產發展很快,甘蔗成為單一種植作物。在1835年廢除奴隸制以前,全島經濟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廢奴後,從印度、中國等地輸入大批契約勞工,亞洲人在島民中占多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模里西斯島成為印度洋重要的航空港。
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下,1936年印度人成立工黨,次年它領導製糖工人舉行罷工。1948年英國當局進行憲法改革,實行立法議會普選。1961年英國同意分兩階段實行內部自治。1967年8月舉行立法議會選舉,組成以工黨為主的聯合內閣。1968年 3月12日,模里西斯宣布獨立,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獨立後,政治局面基本穩定,經濟方面,仍保持單一種植制度,甘蔗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3%。模里西斯政府對外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1972年4月15日同中國建交。
1983年 8月大選中,以政府總理A.賈格納特為首的社會主義戰鬥運動與工黨、社會民主黨獲勝,成立以社會主義戰鬥運動為主的新內閣。1984年 2月3日3黨結成聯盟,賈格納特任聯盟政治局主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