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四大古集

簡介

《史記注》:師古(顏師古,唐代訓詁學家)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產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不斷需要,於是約定俗成,定點定時,溝通以有易無,以物易物,彼此成交。《易·繫辭下》稱:“日中為市”。追溯我國遠在二千年前已設市貿易,漢代初年為對外國或邊境民族之間進行通商,設立了互市,如同南越和匈奴開展貿易,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互市。民間鄉村設立的定點定期的集市,始稱草市,後各地相應俗稱:兩廣、福建等地稱墟,川黔等地稱場,江西等地稱圩,北方稱集等。其起源很早,東晉時建康(今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其他大都位於水陸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驛站所在地。然其命名用意,或說因市場房屋採用草蓋成的,或說因初時系買賣草料的市集。後來草市逐漸變成新的城鎮。明清時期,我縣集市即有四處:姚王集、會宮集、蟣子墩集、楊家市集。這四處集市,一年之中,分期開業,互換集市,首為姚王集,春初牛馬買賣成交,以備農耕;繼為會宮集;再是蟣子墩集;最後楊家市集,後因農忙,毋違農時,不復開集。

姚王集

位今義津鎮姚王村。境內姚王廟,係為祭祀唐代玄宗開元年間宰相姚崇所建,姚崇(六五O~七二一),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傳說卒後安葬於此。縣誌雲,石溪之西北,錢家橋之西南,有姚王廟,每年二月廟前開集,主要以桐城、廬江、舒城等地為主,並有各省商旅沓至,販牛馬驢騾;民間或買或賣,俱在此處。明清至民國年間,此集盛極一時,曾有全國四大牛集之一的稱號。

會宮集

位今會宮鄉會宮村境內,逢時開集,商賈往來。縣誌雲,姚王集罷,販牲畜者紛至會宮開集。

蟣子墩集

為縣境當時第三集場,是貨物集散之地。位今會宮鄉安鳳村境內。縣誌雲,會宮集罷,蟣子墩開集,距安鳳嶺三里。

楊家市集

位今金社鄉楊市村境內。縣誌雲,蟣子墩集罷,楊家市繼之,集罷,農忙不復開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