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槲木白皮(細切)5斤。
製法
上以水2斗,煎至3升,絞去滓,重熬成膏。
功能主治
諸瘺。
用法用量
每服半棗大,漸加至棗許,每日空心服,日2次。兼敷瘡上,1日2-3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中藥方劑之H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槲皮膏中藥方劑的一種,可用於諸瘺。
槲木白皮(細切)5斤。
上以水2斗,煎至3升,絞去滓,重熬成膏。
諸瘺。
每服半棗大,漸加至棗許,每日空心服,日2次。兼敷瘡上,1日2-3度。
《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槲皮別名:赤龍皮、槲木皮、槲白皮。樹高高可達25米,直徑達1米許。生於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陽坡,或與其他櫟類、櫸樹、馬尾松等混生,有時成純林,抗旱,...
原植物 化學成份 附方 各家論述 傳說槲(hú)樹,殼斗科落葉喬木,別名柞櫟、橡樹、青崗、金雞樹、大葉波羅等,抗風性較強,槲樹的葉、皮和種子都有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利小便,除面上齄赤,菝子淋...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分布情況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膏涼姜,別名為膏涼姜、良姜、蠻姜、佛手根、小良姜、海良姜等。高良姜是我國的常用中藥材,套用歷史悠久。本品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
異名 來源 植物形態 採集 藥材圓葉茅膏菜是一種中藥材,生於潮濕的山坡草叢、灌叢和溝邊,分布於吉林和黑龍江等地。
概述 藥品簡述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文獻論述比克白芷內酯比枯枯靈比皮德甙吡哆素吡多素吡多辛吡啶-3-羧酸吡啶羧酸3...除蟲菊新川陳皮素川佛手一號川皮亭川芎內酯酚川芎嗪穿心蓮丙素穿心蓮甲素穿心蓮...Ⅱ丹參醌ⅡA丹參醌ⅡB丹參醌Ⅰ丹皮酚丹皮原甙丹皮甙單白蓬草鹼單爵麻脂甙...
厚殼烯酮內酯 相關知識 參考資料處方槲樹皮(切)3升。 功能主治乳瘡及諸敗爛瘡。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5升,春夏冷用,秋冬溫用。先洗後敷膏。 赤龍皮湯方 槲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冬溫用之,分洗乳,亦洗諸敗爛久瘡,洗竟敷膏散...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赤龍皮湯方 摘錄主要成分骨碎補【成分名】骨碎補【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附註】同屬植物中華槲蕨d.baronii...,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暴乾用。【資源分布】①槲蕨分布浙江...
主要成分 類似方劑 消痛 治腳膝緩弱 處方來源藜蘆膏,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藜蘆、雄黃、黃芩、松脂等,主治小兒一切頭瘡,以及蝸瘡,癬瘡、濕瘡,久而瘙癢不生痂者。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藜蘆膏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寬腸丸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